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发掘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皇陵分布在巩县城(即孝义镇)西南伊洛河南岸的丘陵上。陵区南北长约12、东西宽约7.5公里。北宋诸陵中除徽、钦二宗被金人所虏,囚死漠北外,其余七帝和赵匡胤之父赵弘殷(追尊为宣祖)皆埋葬于此。另外,还袝葬有皇后陵和许多宗室子孙的墓葬。因此,在少室山阴大面积的丘陵上,形成一个庞大的北宋皇室陵墓群。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就是其中的一座。它位于巩县西村乡(雨泘雨沱)村东北地,是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的袝葬后陵之一(图一)。  相似文献   

2.
北宋九代皇帝,除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所掳,囚死在荒漠外,七代皇帝以及太祖之父赵洪殷均埋葬于河南巩义,统称"七帝八陵"。加上太子、公主和近臣墓,共有144座,形成了庞大的宋代陵墓群。  相似文献   

3.
巩县宋陵     
巩县位于郑州、洛阳之间,南有嵩岳屏障,北依黄河天险,洛水东西横贯县境。北宋帝后陵分布在县西的孝义、芝田、西村、回郭镇公社三十平方华里的范围内。现存帝陵有:宋太祖永昌、太宗永熙、真宗永定、仁宗永昭、英宗永厚、神宗永裕、哲宗永泰陵,加上太祖父亲赵宏殷的宣祖永安陵在内统称“七帝八陵”。后陵二十一座,亲王冢十五座。另外还有寇准、包拯等大臣墓七座。(图一)  相似文献   

4.
明代皇陵共有六处,即:祖陵、皇陵、孝陵、十三陵、显陵、景帝陵。其所葬者包括生前未称帝死后追认的。 祖陵,在江苏泗洪县。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后,立即追尊高祖、曾祖、祖父为皇帝。并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命皇太子朱标率大臣赴祖籍泗州(今江苏省泗洪)城北杨家墩建造陵墓,将三代帝、后的衣冠葬于此,即明祖陵。 皇陵,在安徽凤阳。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园,在神道口之南有一高大的石碑,碑额篆刻“大明皇陵之碑”,其碑文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 孝陵,位于南京钟山之阳,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规模宏大。 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县。是自明代第三帝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茂陵与霍去病陪葬墓西汉王朝共经历了11个皇帝,历时214年。其皇陵均分布在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其中9个皇帝陵墓分布在今咸阳原上。这些陵墓的排列基本上以昭穆为序,即父为昭,子为穆。咸阳原上除9座汉皇陵外,还有后妃、贵戚、功臣等无数陪葬墓,现存墓冢1...  相似文献   

6.
明皇陵位于凤阳县城西南7公里处.是朱元璋父母之墓.《明史·礼志·山陵》载:“皇考仁祖墓,在凤阳府太平乡……洪武二年荐号曰英陵;后改称皇陵《凤阳新书》载:“皇陵,仁祖淳皇帝、淳皇后陵”.朱元璋的三个兄嫂、两个侄儿也合葬于此.“南昌等五王及妃附葬凤阳皇陵”明嘉靖十年一度命名皇陵为“翌圣山”.皇陵规模宏大,其建筑布局既继承了唐宋帝陵的规划特点,又有所创新.所谓“宫阙殿宇,壮丽森严”.特别是陵前神道两旁的石象生雕刻,为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作品,价值颇高.本文试就皇陵的营建、布局、现状及其石刻艺术的风格、时代做一全面介绍,并就有关问题一抒管见.  相似文献   

7.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文物局联合开展了后周皇陵的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对各陵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测绘,证实了后周皇陵实施简葬的历史记载.根据采集哀册的内容,纠正了以往对皇后陵的认识.后周皇陵的地宫形制完成了由方形向圆形的转变,对北宋皇陵有直接影响.陵上遗址可能为北宋前期所修建的陵庙.  相似文献   

8.
《北宋皇陵》(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是近年来继《西夏陵》一书之后的又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陵墓群的大型考古调查、发掘报告。该书以1992年夏至1995年秋对河南省巩义市北宋皇陵区进行的文物普查和对永定陵上宫、永定禅院遗址及早些年开展的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地宫的考古发掘为基础,对北宋皇陵进行了详备的记录和考述。全书的资料部分共分七章,首先介绍了宋陵的地理环境,明确了宋陵分四个区域的总体设计;其次详细记述了  相似文献   

9.
河南巩县的宋陵,是一个庞大的北宋皇帝和宗室的陵墓群。凡北宋的皇帝(除徽宗,钦宗外),皇后,亲王、公主的陵,墓,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北宋统治阶级生前穷奢极欲,死后埋葬尸体,还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宋太祖赵匡胤葬时,单是护驾卤簿就用了三千五百三十九人,太宗赵炅下葬,增加到九千四百  相似文献   

10.
北魏从昭成皇帝什翼键到献文皇帝拓跋弘共七帝,还有一大批皇后、宗室、功臣等,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先后葬于北魏前期的皇陵——金陵。然而一千五百年来,金陵何处?竟成千古之谜。本文试依据文献和考古材料,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一、金陵墓主中国历代帝王的陵名大多各不相同,而北魏孝文帝以前诸帝之陵却统称金陵。据  相似文献   

11.
论阴阳勘舆对北宋皇陵的全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葬不厚于古,而于阴阳禁忌则甚焉”。巩义(原巩县)北宋皇陵正是这样。由于祔庙有期又生不营圹,故而“大行皇帝山陵有期”,各陵都只在匆匆数月内建成,以致营陵规模受到限约,工程亦不免粗糙。然而宋陵在阴阳风水方面却大作文童——真宗葬时,先由司天监勘选陵地,后“相度皇堂地……召京城习阴阳地理者三五人谐行”,每每“将阴阳文字看详”,连葬前灵柩停放也要在“上宫神墙外壬地”,俟时,“发赴丙地”,因为“按经书壬丙二方皆为吉地”。英宗之葬,同样要“奏于阴阳书及国音”。太祖孝惠贺后改葬永安陵  相似文献   

12.
一、西汉诸皇陵简介西汉11个皇帝的陵园,文帝刘恒霸陵在今西安市东郊的凤凰嘴,宣帝刘询的杜陵在今西安市三兆镇之南,其它9个皇帝的陵都在今西安市北面渭河北岸的咸阳平原上。此处汉代渭北9陵可分为3个区域:第一区以汉高祖刘邦长陵为中心,西为惠帝刘盈安陵,东为景帝刘启阳陵;第二区是武帝刘彻茂陵和昭帝刘弗的平陵,茂陵居9陵之最西,平陵在其东;第3区在渭北9陵的中部,以元帝刘奭渭陵为中心,西为成帝刘骜延陵,东为哀帝刘欣义陵,西北为平帝刘衍康陵。按规定,汉代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后周皇陵包括太祖嵩陵、世宗庆陵、恭帝顺陵和一座皇后陵,其选址沿用了战国以来临近都城的原则,以便于祭祀;继承了汉唐以来因高为基的传统,用以体现天子的威严,并起到防水的功效;受到星宿分野理论和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以期能够起到驱禳避灾的作用;并采用了当时郑洛一带较为盛行的“居龙岗、望平川”的风水思想。  相似文献   

14.
金胡凯山和陵,为安葬太宗完颜吴乞买(一○七五——一一三五)、改葬太祖完颜阿骨打(一○六八——一一二三)之皇陵,在金上京帝王陵寝中,居于显赫地位。史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于天辅七年(一一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在攻破辽燕京(今北京市)返回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途中,“崩于部堵泺西行宫”(今吉林扶余县境)。九月初三,“梓宫于上京”。初五,“葬宫城西南,建宁神殿于陵上”。天会三年(一一二五年)三月,“上尊谥曰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天会十三年(一一三五年)二月,“改葬和陵”。皇统四年  相似文献   

15.
河南历史上的“南京”杨盛云大家都晓得江苏省会南京,乃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但也许有人并不知道河南历史上也出现过两个“南京”。一个“南京”出现在北宋时期,故址在今河南的商丘县一带。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做过后周宋州(今河南商丘)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  相似文献   

16.
宋陵出土的定窑贡瓷试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陵出土的定窑贡瓷试析孙新民1984年10月至1985年8月,河南省考古工作者首次发掘了北宋皇陵中的元德李后陵。元德李后,系宋太宗赵光义的贤妃、宋真宗赵恒的生母,死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至咸平三年(1000年)四月八日葬于宋太宗永熙陵的西北隅。...  相似文献   

17.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当时后周的皇帝和皇后是孤儿寡母)的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定都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市,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本来,赵匡胤是后周的大臣,在当时,谋权篡位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为此,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就编造了冠冕堂皇的借口替自己遮掩.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一段流传极广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国至思宗朱由检殉国共传十二世,十六帝。其中十五位皇帝及五位追封皇帝分别葬于六处,这六处皇陵在今江苏盱眙、南京、安徽凤阳,北京昌平、西郊,湖北锺祥。 明太祖即位后仿前代之制追遵四代祖先考妣皆为帝后,高祖朱百六为“德祖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懿祖恒皇帝”,祖父朱  相似文献   

19.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在赵匡义和赵普等众将的拥戴下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这年正月初五下午,赵匡胤废去柴宗训,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建国后赵匡胤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历史上的宋太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  相似文献   

20.
陈丽萍 《文博》2003,(4):58-58,63
何汉南先生在《唐代乾陵石刻取象初探》一文中,独辟思路,以大量翔实的史料,着重从天文学的角度对乾陵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证,指出唐高宗的帝号称“天皇大帝”、“天皇大圣皇帝”、“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简称“天皇”。其皇后称“则天皇后”、又称“则天帝”,意似其夫“天皇大帝”。所以,唐高宗和武则天陵为“天陵”。八卦中以“乾为天、坤为地”,“乾”即“天”。受何先生研究的启发,现对乾陵周边有关地名略作考识,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