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在一个山寨里,住着两夫妇,他们靠帮工过日子,生活过得非常艰难,有时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有一天,老婆去帮富人家舂谷子,丈夫去帮人家犁田。老婆把谷子舂完后,狠心的富人随便给了她一点米,就把她打发走了。寨里好心的人看见她很可怜,就一家给了她一些东西。她晓得丈夫还在饿着肚子帮人家犁田,就赶快回家烧火做饭。饭煮熟了,她就用提箩装好,给丈夫送去。她只顾低着头赶路,突然,听到叹息声,抬头一看,一位老大爹,坐在路旁,饿得面黄饥瘦,歪倒着身子靠在树下。她想:老大爹一定是几天没有吃饭了,想把提箩里  相似文献   

2.
50年代初,在台湾的文坛上,有一批从大陆渡海赴台湾的女作家开始活跃,其中被称作“二音”的两位女作家尤其流光溢彩,且相互辉映,一位是林海音,另一位是钟梅音。林海音早已随着她的《城南旧事》走进了大陆读者的心中,而钟梅音的灿烂还只留在台湾读者的视线里。其实,钟梅音也是值得我们了解的一位作家。钟梅音原籍福建上杭,父亲在北平供职,她于1921年12月28日生于北平,7岁后长住南京。因自幼患哮喘,小学时辍时续,靠父亲的教导,培养了较深的国学基础,故其散文写作功力扎实。她虽就读过广西大学和台湾大学,却没有正式…  相似文献   

3.
先父蒋光鼐(1888—1967年)一生中曾经有过三位夫人。 父亲的第一位夫人叫谭妙南(1886—1925年),是东莞虎门大宁乡人。她的父亲是我爷爷的好朋友,小时候就由双方父母给他们订下了婚约。她和父亲结婚之际,正是革命风云突变之时。 1906年父亲在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就读期间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在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行将毕业的时候,武昌首义的消息传来,他与军校中的一批同盟会会员一起,奔赴武昌参加革  相似文献   

4.
娜妥是头人扎月的独生女儿。她自小就长得出奇的美丽,格外聪明。乡亲们都夸她是池中荷花,扎月夫妇更是百般宠爱,把她视为掌上明珠。扎娃是个孤儿。他的爹妈在世时,曾借了扎月的一亢旱谷,因为利上加利,又逢年成不好,扎娃的爹妈一直没法还清头人的债,所以爹妈去世后,扎娃就被迫到扎月家当长工。扎娃为人憨厚老实,生性沉默寡言,他唯一的喜爱就是满山遍野的鲜花。因为他一个人喂养头人家全部的牛,一天到晚都是和牛打交道,吃住都在牛棚里,只有鲜花  相似文献   

5.
1940年5月28日,淮北上空乌云密布。这天,一位鲜花般的少女,在日军的屠刀下"凋谢"。她,就是抗日女英雄喻尊霞。一腔热血——活跃在青年抗敌协会喻尊霞,祖籍江西,早年随父亲流入淮北青阳镇(今属江苏泗洪)落户。其祖、父两代均以行医为业。1932年,喻尊霞年满12岁,就读于青阳镇小学。在学校里,她成绩拔尖,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不幸的是,她小学还未毕业,父亲就去世了。面对日益贫困的家庭,母亲不得不把她送到宿迁城里的姨娘家上学。1936年尊霞在宿城镇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安徽省怀远中学。  相似文献   

6.
伯鱼 《贵阳文史》2009,(5):33-36
贺捷生是贺龙元帅的女儿,是一位在襁褓中“走”过长征路的女将军。她从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靠的不是父亲的荣耀和光环.而是父辈赋予她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长征精神。伴随着春天的到来,我在京采访了贺捷生将军。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一位公主,又美丽,又善良。她的名字叫特里菲纳,是瓦纳地方一位国王的女儿。她父亲特别喜欢她。他宁愿失掉自己的马匹、宫殿和田园,也不愿意看到女儿遭遇不幸。可是,祸不长眼,特里菲纳的父亲终不能扭转女儿遭遇的不幸。当时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在科努伊地方为王,他名叫科莫尔。有一天科莫尔派使者到瓦纳地方去,使者告诉国王,说他们的主子科莫尔大王要求娶特里菲纳公主为妻。人们说科莫尔大王是自古以来世界上最坏不过的人,从幼年起,他就专门喜欢做坏事。当他还小  相似文献   

8.
伯鱼 《文史春秋》2009,(9):45-47
贺捷生是贺龙元帅的女儿,是一位在襁褓中“走”过长征路的女将军。她从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靠的不是父亲的荣耀和光环,而是父辈赋予她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祖母我有两位祖母。一位是父亲的生母,姓李,已过世多年。我能见到的是父亲的继母,与我们并无任何血缘关系。继祖母姓陈,出生于南京一个书香门第,据说祖上曾任过翰林。她的兄弟很多,我们只见过她的三哥,称三舅爷,清末曾中过举。民国以后一直在南京政府财政部担任秘书,  相似文献   

10.
我的故乡巩义市,和登封市相邻。我不知道我父亲是什么时候认识少林寺和尚的。我大约是在15岁左右,有一年的阴历正月十几随父亲去登封少林寺,第一次见到了该寺的和尚。我记得,父亲和三位和尚接触较多:第一位叫贞俊,比我父亲年岁大,我叫他伯;第二位叫体性,比我父亲小,我叫他叔;第三位叫恒林,我同他的接触较前两位少,他是住持(即方丈),人们尊称他为“当家”。当时,少林寺里的出家人很多,主要是前两人接待。  相似文献   

11.
昨晚看《直播南京》时注意到一篇报道:“一位身患肺病的12岁女孩因无钱继续治疗病死在医院里。”新闻中的女孩家境贫寒,父母好不容易凑到的医疗费并不能支撑多久,因为没有继续治疗的费用,医院暂停了女孩的用药。她的父母曾想放弃她,但女孩的一句“爸爸妈妈,我不是癌症,你们不要放弃我”,让她的父亲又踏上了回乡借钱的征途。父亲临走时,女孩用干枯的手抚摸着父亲的脸,然后紧紧抓住父亲不愿放开。就在他父亲离开医院的一个小时后,女孩辞世了……  相似文献   

12.
她的父亲是毛泽东的数学老师,几个哥哥都是毛泽东的同学,她很小就认识毛泽东。她主演的电影《渔光曲》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她的两任丈夫,一位是“电影皇帝”金焰,一位是绘画大师叶浅予。她六十五岁加入共产党。她就是著名的电影艺术家王人美。笔者曾在她逝世前五个月访见她。  相似文献   

13.
在国画大师齐白石门下,有一位“女中豪杰”——这就是今年80岁的著名画家姚陆其。 这位早年投入齐白石门下的姚陆其,专攻花卉草虫等写意技法,由于她天资聪慧,勤奋刻苦,画艺精湛,成为白石老人得意弟子之一。 几经苍桑,迄今已有70余年绘画生涯的姚陆其,已成为当代杰出的女国画家。她的作品继承了中国古代绘画传统,笔墨功力极深,又融合现代意识,颇富有感染力。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欢迎。 在谈到她的少年时代启蒙教育时,姚老爽快地说:她是湖南人,她的父亲姚鸿钧是民国初年南派著名山水画家,曾被誉为“南山子”。父亲还曾是清末的举人。除担任公职…  相似文献   

14.
如果这个故事,世世代代流传,那么即使今天,生命同样灿烂。 —歌手的歌摆脱浩劫和灾难,他能给每幢竹楼,带来幸福和温暖。在很古很古的时候,浪花击打着蓝天;在遥远遥远的年代,星星漂浮在海面。头人的智慧象盛开的山茶,当中没有一片自私自利的花瓣;只有那深埋在心底的隐密,才属于头人自己。新婚之夜美丽、富饶、神奇、多幻……是四季翠绿的阿侃群山,她象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蔚蓝色的海边。揭开薄雾似的面纱,这是喜庆的新婚的夜晚;丫个花容玉貌的少女,躺在部落头人的身边。群山上有一个部落,年青的头人叫艾坎,他是山鹰中的雄鹰,他是流泉中的飞…  相似文献   

15.
在走访马英九祖籍地的过程中,记者听到、记录得最多的,便是与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有关的事情。因为其中的确有太多感人的言语、太多感人的故事。曾是湖南万米长跑冠军83岁的马玉昭,是马英九的堂姐。她的父亲马蒲生,是马立安与第一位妻子刘氏(1915年去世)所生,而马鹤凌则是马立安与第二位妻子向氏所生,二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二叔(马鹤凌)只比我大5岁,所以我跟他很亲近,也谈得来。上世纪80年代初,大陆与台湾还不能直接通信,我就把信寄到美国,  相似文献   

16.
我的同事戴莹告诉我,她在中医科学院采访时,一位专家说起鲁迅先生的那个名篇《父亲的病》,说文中给鲁迅的父亲看病的医生“陈莲河”就是当时的一位名医何廉臣,这位中医的医疗思想至今仍具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很久很久以前,滚滚的亚罗江畔,有一个很大的哈尼族寨子,寨子里有一个有钱有势的头人,名叫扎里。扎里有一个女儿名叫哈娜,长得腰粗背厚,脸如干丝瓜,头发如松针,满脸癞疙瘩,丑陋无比,加上左眼已瞎,右眼常拉眼屎,那副相貌足使方圆几十里找对象的小伙子闻风退避。然而,哈娜仗着父亲的权势,非要找一个门当户对、年青貌美的小伙子。找啊找,高不就低不成。年复一年,整整找了十五年,年纪已过三十五岁,仍然还未找到称心如意的对象,这可急坏了头人扎里。  相似文献   

18.
雨夜的选择     
雨一直在下,下个不停,似乎想洗尽人间的杂尘。裹着湿漉漉的雨衣,刚进家门,“知道吗,艺术分下来了。”“我多少?”雨衣都顾不上脱。“XXX”——我还没来得及反应,父亲又说:“这次夏娴考疯掉了,比你高40分。她刚才打电话问你分数,你回一个给她吧!”我还是没有脱雨衣,直愣愣地看着电话,打吗?竟然高40分……雨水顺着雨衣边缘往脸上淌。一直以为自己一定比她高,学了三年,付出了那么多,凭什么低40分?前天她还说自己考得不好,全是假的!凭什么打电话?向她贺喜?我明明画得比她好!——我不要打电话! 我仍旧穿着雨衣,扭过身,走到窗前。雨还在下,是在哭吗?看着雨  相似文献   

19.
忆母文     
昨夜见我母,今晨泣成文。昨夜,雨疾风骤,我一整晚梦到母亲,几次入梦,几次泣醒。母亲在2003年8月14日早晨离开。12日早晨8时许,她还去喊在地里干活的父亲回家吃饭,路过一斜坡上的坑洼,天太热,她几乎半月没有吃什么东西,双腿已没有什么气力,一下子摔倒,引发疝气囊扩张致小肠破裂,被送至县人民医院抢救。此前她以为是伤筋断骨而已,坚持要求送她到当地一位她一生信赖的精于推拿的乡村老中医那里,不愿去医院。  相似文献   

20.
王璐 《中国西藏》2007,(5):26-27
次仁玉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藏族姑娘,可她却在北京有一位地地道道的汉族母亲,从而,还拥有一个有4个姐妹和一位兄长的无比温暖的大家庭。半个世纪以来,她这个从小历尽了苦难的藏族孤儿饱尝了亲人的关爱,而且,还让她西藏的家人、甚至朋友和同事,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在北京都拥有了这么一个其乐融融的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