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健 《上海地方志》2022,(4):67-76+96
上海道台吴健彰,在晚清变局之际由广州赴上海,从洋行买办转变为地方官吏,经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小刀会起义等多场重要历史事件,深刻演绎其“多财善贾,长袖善舞”的人物形象。吴健彰通过善于敛财、办事精明、能通夷人等能力,深受清廷及地方各界的赏识,他的仕宦之路也因此得到延伸,直到上海小刀会起义的爆发。小刀会起义使吴健彰离开上海道台的位置,但并没有危及他的性命,这在以往地方官员对抗叛乱事件时较为少见,亦可归因于他的个人能力使然。因此,聚焦于上海道台吴健彰的研究,将能更好地剖析晚清变局下个人人物命运的变化,尤其是此类通商口岸的买办与官员。  相似文献   

2.
《近代史研究》2004,(6):121-121
傅一峰、华强主编,香港天马图书 有限公司2004年6月出版,20万字,35元东南民众运动与上海小刀会起义15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2003年11月在上海嘉定区南翔镇举行,茅家琦、祁龙威、张一、方之光、熊月之、沈渭滨、华强等50多位学提交了论。会后,以此书名结集出版。全书内容包括:小刀会与近代东南社会、太平天国运动、秘密社会的关系,小刀会的军事策略、失败原因、档案资料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对上海小刀会刘丽川起义运动的态度问题,足以反映太平天国对当时中國另一革命集团天地会的态度,是太平天国史中一个重要問題。自罗尔綱先生发表“太平天国与天地会关系考实”一  相似文献   

4.
清咸丰三年(1853),上海小刀会起义成功占领上海后,派出水陆两路向天京太平天国送奏折。水路一份在镇江被截,陆路一份下落不明。1989年杭州征集到一枚太平大铜钱,钱文似与当年太平军传递出兵援救小刀会的信息有关。  相似文献   

5.
伴随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西学东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质。1930—1952年间震旦博物院在上海的科学知识传播工作即体现了西方科学在异质文化中柔性扩张的具体历史过程。震旦博物院通过科学出版活动,将其在中国完成的地域性标本收集成果纳入欧洲科学知识体系;通过科学教育工作,培养出一批在"文化相遇"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天主教精英;通过科学知识普及,繁荣上海城市文化,增进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化和宗教的了解。怀有极度文化自信感和优越感的耶稣会士以震旦博物院为中心开展"文化移植"并试图改造中国,客观上也促进了上海科学文化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一个民族的现代化,最终要落脚到民族思想和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中国的“百家争鸣”时代是中华民族主体思想的形成时代,百家传统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对后世影响甚大。研究百家传统与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进而思考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协同,对中国的现代化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刘丽川略论     
1853—1855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是上海人民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革命武装斗争,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刘丽川是这次起义的直接发动者和指挥者。本文就小刀会起义的概况,对刘丽川作一简要论述。一刘丽川是广东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广东是外国侵略者最早伸入魔爪的地方。鸦片战争后广东的自然经济受到资本主义商品的冲击,农民破产,手工业者失业,纷纷流入城市寻找工作,以养家糊口。刘丽川在这种情况下到了香港,懂了点“洋泾浜”英语。“不期时世变迁,人民失业,夙兴夜寐,  相似文献   

8.
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后,迅速加快了向东方扩张的步伐。1853—1855年小刀会占领上海期间,以"贞德"号舰长辣厄尔为首的法国海军以保护租界为名与清军结成临时同盟,对起义军实施武力镇压,这是近代法国军事干预中国政局的开始。1855年1月6日,法军配合清军发动"北门之战",这是法国海军在近代中国的第一场热战。战后双方的照会往来,亦可视为清廷与西方列强的高级军官间首次旨在谋求"合作"而非"对抗"的直接记录,而这一"合作"成为日后清廷大规模"借师助剿"的前奏。在法国新发现的法方原始档案史料,生动地反映了华洋初交之际畸形的中法关系,同时有力地证明了法国这次军事行动对其远东战略和上海法租界扩张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庄新 《文史天地》2023,(4):38-42
<正>《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是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1861)在19世纪中前期(1832年5月)在华(广州)创办的重要综合性英文丛报(刊),其中有当时在华西人观察中国的一手史料。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为西人所广泛关注。《中国丛报》上便刊登了大量西方人对上海的知识报道,其观察视角和潜在的知识结构体现出19世纪西方现代化进程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近代中国历史主题,过去有各种各样的描述,但今天看来主要就是一个传统中国如何在西方因素影响后走出传统,重构一个现代国家。按照现代国家标准进行衡量,工业化、城市化、管理数字化、政治民主化等,都是对中国传统的必要补充。事实上,经过186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中国在这几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进步。在"历史三峡"转轨过程中,中国已走完了大半,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了一幅现代化大致图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上海老城厢城市景观演变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分析了主导这一过程的驱动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在人为侵占与河浜自然属性的交互作用下,"因浜成路"一直是上海老城厢独具特色的城市扩展方式;19世纪下半叶,传统的环境基础加上西方公共卫生观念的介入,使原来民间层面上的"因浜成路"发展为官方主导下的"填浜筑路",主干河浜消亡的速度骤然加快。这虽然局部改善了老城厢的市容与卫生状况,却对整体的水网生态和后来的城市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一过程中的内在规律,恰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间的耦合关系和互动尺度做出了注解,因而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反"五反"运动从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对上海私营金融业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在"三反"五反"中,私营金融业业务情况急转直下,传统市场迅速萎缩;资方受到极大的震慑,从业人士思想动摇;同业组织边缘化,无法正常运作."三反"五反"运动客观上加速了上海金融业由私营向公私合营转化的进程.上海私营金融业,作为一种行业,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相似文献   

13.
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的缔结不仅为中国商人进入朝鲜提供了政治保障,而且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从传统的"宗藩朝贡体制"向"近代条约体制"过渡。受中日甲午战争等国际局势影响,上海的对朝鲜贸易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上呈快速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双边贸易具备了货源、市场、航运和商人网络等方面的条件。上海对朝鲜贸易的两大特点是上海腹地资源的出口和洋货的转口。大量物资从上海流向朝鲜,使上海的贸易顺差一直处于高位,朝鲜金银的大量流入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朝鲜的贸易赤字,不受海关监管的中朝陆路贸易和红参的走私也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在近代转换期,上海与朝鲜的海上贸易使相对封闭的朝鲜对接了中国的贸易网络,从而间接地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上海则获得了朝鲜的金银,也使中国商人具备了在朝鲜市场上与日本商人竞争的能力,上海与朝鲜贸易的兴衰也折射出转换期中朝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文史摘     
曾国藩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意识和作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它是一种外力刺激下的,被动型的适应模式。亦即在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伴随武力而带来的西方先进的制度层面的进入,与中国古老的文化形成巨大的反差。先进的人士逐步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的现代化进程。作为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开先河者,曾国藩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早期现  相似文献   

15.
易学志 《黑龙江史志》2013,(15):159-160
西方政治文明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之间,并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通过对其中几个中国传统政治观念进行解码和再读,开发其中如"和"、"平"、"有为"和"无为"、"礼"等思想观念的积极价值,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和政治文明建设,乃至对全人类的政治文明建设也将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1853年5月福建永春州爆发了林俊领导的会党起义,这次起义来势迅猛,席卷了闽中南的大部分地区,与同期的闽南小刀会起义一道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福建的反动统治。本文试对林俊起义作一次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的数量在500人以上,超过其他西方国家总和。他们的活动范围遍布中国主要城市,以香港最多,上海次之。在时间分布上纵跨整个近代,服务军队、政府、私人事务所、商业公司和教会等机构,在中国各地留下了多种类型的建筑作品。这些建筑师在一定程度上是英国殖民主义的"帮凶",但在中国建筑的近代化进程中也扮演了"自觉或不自觉的工具"的角色,是中国建筑由传统向近代转化的"助产士"。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文明的象征。如果对城市进行文明进化的评估,城市化不仅指都市空间的扩展和建设,也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文明化。上海作为中国近代的城市象征和现代都市生活的源头与核心,其发展历程可以窥见人们对城市生活方式的建构理念,即以现代化、西方化及其融合一体的生活方式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标准。上海近代生活方式的文明化是新生活运动、西方物质文明的输入、华洋混居带来的慕洋生活方式、知识界的宣传教化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和塑造的。对此进行探讨,有助于推动当下城市生活进一步文明化,也为民俗学的城市研究拓展领域。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传统文明的基本特征与中东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传统文明与中东现代化进程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历史联系,伊斯兰传统文明的特定历史背景决定了中东现代化进程之区别于其他诸多地区现代化进程的特殊道路。土地所有制的非国有化运动、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社会界限的淡化和法律地位的趋同、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及民族主义、极权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践,标志着中东现代化进程的长足进步。世俗化并非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所谓的世俗主义和伊斯兰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西方宪政制度的移植并未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民主,现代伊斯兰主义运动构成中东诸国下层民众的广泛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挑战极权政治的重要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影响已为人们所关注。傅筑夫曾经论述过人口因素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即人口因素曾促进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生产方式的变革——奴隶制生产方式转变为封建制生产方式。在清末民初城市社会现代化关系的进程中,人口因素的影响力可谓得到了更有力的显示,这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沿江沿海地区,如上海、汉口、青岛等地尤为明显。青岛以一沿海偏僻渔村,仅三、四十年时间,发展为拥有三十多万居民的通商都会,无疑成为此类城市中,人口城市化最剧烈,移民对城市社会现代化影响最典型的城市。因此,移民对青岛社会现代化关系的个案研究,将对清末民初沿江沿海地区城市现代化的整体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