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银花 《东南文化》2011,(5):123-126
元代画坛大家黄公望的山水画风及精神修为深受明清江南士人的推崇,明清两朝的虞山绘画也深受其影响。但自黄公望之后,明代虞山再无大家出现。而有清一朝,以王时敏、王翚为首的画坛因崇尚摹古画风而丧失了创新进取的精神;加之在社会风气影响下,文人情怀也由淡泊转向趋利,这些都导致虞山画派日趋没落。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13,(7):26-26
600多年前的元代,画家黄公望背着画囊来到桐庐,他被这里的景致深深打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山水,让黄公望产生了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冲动。他历时三年,终于在其82岁高龄时创作完成。这幅画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历经劫难,至今分为两段,分藏台北和大陆。所幸,黄公望所看到的风景至今保存完好,依旧美丽。通  相似文献   

3.
卞文瑜(约1576~1655年),字润甫,号浮白,江苏苏州人。康熙10年尚在世。原姓徐后改卞姓。画史称其擅山水树石勾勒,曾从董其昌学画,工于用笔,取法元黄公望、吴镇。善小景,布局结构有巧思。他是苏松派画家,是“画中九友”之一。其传世作品甚少,目前保存的有吉林博物馆收藏《山水册》、上海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余辉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11):46-58+143-144
本文梳理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摹本的一系列“火前本”,逐一分析了它们的产生经过并给予重新认识,如沈周的《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系临本而不是董其昌所说的“背临”;清初张宏《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系假冒“火前本”;王翚早中期的《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借自唐宇昭的油素本,具有“火前本”的因素。尤其是明摹本与董其昌的关系,作者通过多方面论证,认为“明摹本”极可能系王时敏早年之笔,根据清初吴其贞修复黄公望《剩山图》卷的图像判断,其修复是以“明摹本”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5.
张蔚星 《收藏家》2011,(12):13-20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因过继给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早年曾为吏后因故入狱,出狱之后入"全真教"成为一名道士,又号大痴道人。他说自己是"松雪斋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6.
于成龙  李雪 《收藏家》2013,(2):7-12
2012年12月2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隆重开幕。在此展览中,元代倪瓒《水竹居图》轴,为国内仅见倪瓒设色之作,堪称绝品;元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乃目前所见黄公望最早之作,弥足珍贵;其它如明代文征明、沈周、项圣漠、董其昌,清代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恽寿平及郎世宁等画品,亦为翘楚之作。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4,(2)
<正>明清时期是我国绘画流派林立的繁荣时代,是"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虞山画派"、"娄东画派"频繁活动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西方绘画流派崛起的重要历史时期。东西方绘画流派同时进入盛期,成为世界绘画史上颇为壮观的历史时代。"虞山画派"、"娄东画派"继承了明末"松江画派"的绘画观念以及绘画创作理念,取法五代董源、元代黄公望、倪瓒等人的画风,创立出深具自身特色的绘画风格特征,其绘画风格、审美情调深受宫廷和文人的喜爱,后来师法者不绝于缕,"虞山画派"、"娄东画派"成为我国明清时期最为重要的主流画派之一,被奉为明清山水画的"正宗",有"正统派"的称誉。"娄东画派"、"虞山画派"的山水画风绵延影响达二、三百年之久,长期以来对我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万寿 《收藏家》2000,(5):38-39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卒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享年八十有二。沈周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为人慷慨。祖父沈澄,伯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皆擅书画,故他自幼受画学熏陶,家学源渊。又先后拜陈宽、赵同鲁为师,受名画家杜琼、刘珏的指导。沈周早年绘画主要取法于元代的王蒙、黄公望,并上追董源、巨然,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晚年醉心于元代的吴镇,用笔苍劲沉着,进而又在黄公望浅绛山水画法  相似文献   

9.
<正>黄公望(1269-1354年)乃"元四家"之首,江苏常熟人,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其绘画宗法董源、巨然,浅绛山水自创一格,流传后世的画迹据说达数十件之多。除《富春山居图》(浙江省博物馆藏)外,其它著名的还有《天池石壁图》(故宫博物院藏)、《溪山雨意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等重要作品。黄公望本姓陆,名坚,少丧父母,中年皈依"全真教",后久浪迹于江浙一带山川江河,醉心林泉,有时对景写生  相似文献   

10.
巫咸"考──兼论良渚文化向中原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咸是商代大戊时期的巫师,他出身长江下游虞山,供职于商王朝,凭"家相"之位参与朝政,成为商代著名贤相。作为巫师,他将良渚文化中的筮卦、祭天礼地的璧、琮,璧琮之上的兽面纹饰,以及相关的思想文化带至中原,因而《世本》称他"作筮",《天官书》称他"传天数",巫咸成了我国上古时代巫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王浩辉 《东南文化》2011,(2):121-123
山水画大家黄公望是元四家之冠,其所作《富春山居图》为元代文人山水画转型期的经典作品,其意境清新简远、平淡天真,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中国山水绘画艺术的一种创新,它构成了黄公望山水绘画艺术复杂多元的文化内涵。黄公望的绘画理论传世文献《写山水诀》,是对山水绘画技法深入研究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2.
《江苏地方志》2010年第5期上刊登了王琰、康曦合作的文章《(富春山居图)的传奇身世》,全面介绍了黄公望和他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的经历,有较强的资料性和可读性,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但也有微瑕。文章写道:“《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和尚无用禅师所绘”,其中的“无用禅师”应为“无用师”。  相似文献   

13.
黄公望的《秋山图》是一件清初“四王”都曾仿拟过的作品。由于董其昌和王时敏的高度评价,这幅画作被清代正统派画家视为黄公望的典范之作,然而其庐山真面却少有人见,其下落亦扑朔迷离。本文通过梳理文献记载和传世作品,试图探究《秋山图》的面貌与下落,并讨论该作品对于清初“四王”乃至整个清代正统派画家群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京博物院藏有黄公望的一幅山水真迹:《水阁清幽图》(轴,纸本,水墨,104.7×67厘米,见下页图)。此图描绘山脚下丛树围绕一滩水濑,临水房舍三四间,中景为一平台被岚气与近境隔断,远处则绘一主峰向远处延伸。全幅气象挺拔、清润,是夏日碧木浓郁、湿润的景色。此件作品作于至正九年,上有黄公望题跋:“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  相似文献   

15.
王原祁为清前期著名画家,清初“四王”之一,他遵循摹古之路,宗法元代黄公望,浅绛山水尤为独绝。本文以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王原祁《南山图》轴为据,分析了他的构图方法、用墨特色及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9,(12)
<正>一、倪瓒生平倪瓒的诗、书、画向来有"三绝"之誉,他的画被誉为"逸品",置于神品之上。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列为"元四家"。明代董其昌、徐渭等书画大家,皆对倪瓒画作之"逸"有极高的评价。但殊不知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他的小楷,以隶入楷,独具特色,后世评价颇高。清笪重光云:"云林书法得笔于分隶,而所书《内景黄庭经卷》宛然杨、许遗意,可想见六朝风度,  相似文献   

17.
元代绘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之前,钱选、高克恭、赵孟頫三家齐名,声望甚高,他们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着元一代画风的形成。本文仅对三家之一的钱选绘画及理论作一初步探讨。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晚年更号霅溪  相似文献   

18.
崔玉英 《收藏家》2006,(5):42-44
蓝瑛生于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卒年不详,在世八十余岁。字田叔,号阕叟,晚号石头陀,此外还有西湖外史、西湖外民、东皋阕叟、东郭老农等别号。浙江钱塘人。终生鬻画为生。山水、花卉、竹石俱佳,以山水著称,被誉为“武林派”之首。也有人将其归入浙派,称为浙派殿军。在明末清初的画坛有很大影响。蓝瑛的山水画面貌较多。早年学画从黄公望入手,并参以元代诸名家之法,形成了清润柔和的风格。此时的作品,多作浅绛山水,画面层峦叠嶂,陡壑丛林,山头多作矾头,怪石嶙峋,勾皴点染细润而显萧散。绘画技法虽已有相当水平,但传承的痕迹较重,特别是黄公望…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绘画史的长河中,《富春山居图》作为传承至今的众多经典名作中的一件,堪称旷世珍品,这件由元代画家黄公望晚年所完成的倾力之作,素有"画中兰亭"之誉。回望历史,古往今来的众多艺术名家都曾或直接、或间接地心手追摹过这件经典之作,可以说在中国美术史上,有数不清的艺术传承者都曾得到过《富春山居图》的滋养。今天,这件"画中兰亭"已经一分为二,画卷前半卷世称《剩山图》,  相似文献   

20.
《横山晴霭图》是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画家吴历的佳作(图版玖)。他的山水画以元代黄公望、王蒙为宗,作品多作层叠丘壑,笔墨苍润。晚年作画尤喜用干笔焦墨,作品更见苍郁厚重。此画作于清康熙四十五年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