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珊珊 《黑龙江史志》2013,(23):192-193
本文首先概述了图书馆发展背景,然后分析了图书馆乃至图书馆人是中国梦的成功羽翼,最后提出了图书馆人在实现"中国梦"的责任与担当,使得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自身社会价值,成为"中国梦"实现的后备智慧动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所以,这种认识不是抽象的认识,而是一种现实的、历史的、具体的认识。认识的发展与事物的发展一样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即认识是动态的、发展的,因此,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础,而且也确立了人,实现了人,认识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现实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需要为内在动力的实践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和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上赋“权”、经济上赋“利”、精神上赋“能”,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多层次的现实需要,以此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周前程 《攀登》2013,(6):61-67
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为主要内容,以无产阶级专政为手段,以资本社会化为动力,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它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以物为本的新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人民性、总体性、层次性、和谐性是其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国宏 《攀登》2006,25(5):5-8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动力和理论基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粘合剂,是完善人类自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实现其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扣住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哲学社会科学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尚艳琼 《沧桑》2008,(4):124-125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现实社会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它丰富了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社会转型期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质是人发展中的问题。人的主体性存在是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和核心。青年是时代的先锋,是社会变革的动力,要建设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尊重和发挥青年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对人的自由问题的关注贯穿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自由观指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立"自由人联合体"。自由与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从自由问题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反思,以求实现三者的和谐发展,人的真正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职业精神是个人如何对待工作、对待社会的态度,是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职业观。培养职业精神,是企业竞争的需要,是农民工立足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敬业、勤业、忠诚、服从、合作等是农民工职业精神的主要内容,农民工职业精神需要多种途径培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受到多方的关注。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部分,开发其文化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前提下,博物馆在经济活动过程中需要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所以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加强研发和经营文化产业。本文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刘力 《古籍研究》2002,(2):102-105
老子和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痛感礼坏乐崩的乱世现实.基于自身的经验与理解,从改变人的生存状态、发展人的自由自适、恢复人的自然纯朴、建构人的真实关系的社会理想出发,在全面批判传统礼乐制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的人格状态和人格理论的研究。从哲学角度研究人格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从根本上去穷究世事人生之理,有利于挖掘人格问题的本质和特征,进而从更深层次去反思、去把握现实中的“整体人”,从而寻求到人之为人、人们进行人格追求与塑造的终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是在双重的涵义上阐述其历史理论的 :在形而上的层面 ,他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划分为人与人相互依赖、人与物相互依赖和人的自由自觉的存在三个阶段 ;在现实的层面 ,他强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分析 ,区分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 ,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人自身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马克思对人自身发展阶段的划分 ,具有深刻的文化学意义 ,它为我们研究人类文化模式的演进提供了一个标准。依此 ,我们可以将文化模式分为前现代的文化模式、现代的文化模式和未来的文化模式。后现代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前现代文化模式的回复 ,并未超越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断探索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形成了著名的矛盾动力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毛泽东因此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系统科学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第一人。本文从毛泽东矛盾动力论的形成、内容和价值评析三个方面对矛盾动力论展开论述,以求对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可以得知,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作用成正相关。文化是社会的产物,同时也影响教育社会成员反作用于社会。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其实质是追求真理、倡导公平、正义、和谐等崇高理想。在先进文化氛围里,既有对现实社会的肯定与支撑,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评价与批判,正确的思想理念被发扬,错误的被扬弃。  相似文献   

15.
付金花 《神州》2013,(21):30-30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出发,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出部署,并强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人文素养是道德的底蕴和依托,  相似文献   

16.
陈晓宁 《神州》2012,(11):62-62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动力,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秋菊  陈方平 《沧桑》2013,(4):91-93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关怀是立足于现实的、能动的生活过程。正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才能够科学地理解人类社会和历史,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的科学体系。"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逻辑主体和价值主体;唯物史观不仅其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其目标也是真正个性的人的实现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一、构建自主课教学模式的背景社会背景: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知识经济对人的自主性的弘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实现人的高度自主,另一方面,物质力量的过分夸大,削弱了人的个性尊严和自主调适能力。而要实现人的自主素质与现代社会同步发展,人类就应充分重视自身素质的建设,培养自主精神,增强自主技能,创造自主效益,使人与自然、社会取得和谐发展。教育背景:摆脱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教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生产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为了适应新技术不断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劳动者素质的变化促使现代人事管理更加注重挖掘劳动者的潜能,现代人事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每个员工具有足够的工作动力。这种动力就来之于激励。  相似文献   

20.
方志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方志这一文化形态的发展水平,不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给方志提供了广阔的反映平台。回解历史,盛世修志已成为一种历史现象。同时方志作为服务于现实的阵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面对新的形式,方志应与时俱进,围绕发展生产力多做文章,促进史志事业步入发展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