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大革命开启了大西洋世界对"自由"等启蒙思想的系统实践,引发了世界主义思潮的再度兴起,从而对革命时代美国的国家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国威胁论"正是这一影响之下的产物。其核心内容认为,法国革命中出现的雅各宾主义与无神论思想会在美国人民当中制造分裂,并对美国社会造成颠覆性的破坏。奇泽姆事件与XYZ事件使得这一论调在联邦派政府中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法美关系的破裂。此后,约翰·亚当斯政府在加拿大问题与海地问题上与英国政府合作,共同对抗法国在北美洲的势力扩张。作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法国威胁论"反映了联邦派在革命时代对"国家"这一概念的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在这一时期的演变则体现了约翰·亚当斯政府巩固美利坚国家、构建美利坚认同的政治需求。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20年代初。一场联邦制试验在中国上演得轰轰烈烈。然而,在具有大一统文化的中国,联邦制似乎无法消化,并与军阀、派系、南北矛盾等等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自治”变成“军治”,“民主”变成“官主”,最终,所有民主自治的尝试都走向一条不归之路。这一场失败的中国联邦制,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战后美国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联邦政府在国家决策层中设立了负责科技事务的职位,并开始将大量联邦资金投入到支持国家冷战目标和保障国家安全而进行的科研项目上;与此同时,美国科学家也由疏离政治转而融入举国一致的冷战中。这一变革始于冷战初期,到肯尼迪执政时期才最终转型成功。本文试图从美国空间决策的角度探讨科学家在美国冷战决策和政府科技政策转型中的作用以及科学家和科学研究又是怎样通过与国家政治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而被“冷战化”的。  相似文献   

4.
张杨 《世界历史》2006,11(1):31-38
战后美国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联邦政府在国家决策层中设立了负责科技事务的职位,并开始将大量联邦资金投入到支持国家冷战目标和保障国家安全而进行的科研项目上;与此同时,美国科学家也由疏离政治转而融入举国一致的冷战中。这一变革始于冷战初期,到肯尼迪执政时期才最终转型成功。本文试图从美国空间决策的角度探讨科学家在美国冷战决策和政府科技政策转型中的作用以及科学家和科学研究又是怎样通过与国家政治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而被“冷战化”的。  相似文献   

5.
胡适毕生致力于使中国成为合格的民主国家,他对民主宪政的阐释至今依然对我们起着指导作用。在民主与独裁论战中,胡适提出关于民主宪政的看法更是其重要的政治思想内容,文章将胡适的论述归纳为三点:第一,施行民主政治并不复杂,只是一种幼稚园的政治而已。第二,比起民主,独裁需要花费更大的人力与物力。第三,民主思想通过宣传最终会深入人心,成为建立民主国家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杨崧愉 《历史研究》2022,(3):169-191+224
18世纪末,一批英国激进分子流亡到美国,在美国激烈的党派斗争和政治文化分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798年,在英国“反雅各宾主义”影响下,美国联邦党主导的政府制定了《惩治煽动叛乱法》,严厉打击反对政府的言论,防止共和党和“雅各宾派”颠覆政府。英国流亡者以英国政治为参照,抨击法令,谴责联邦党效仿英国体制,在美国建立贵族统治,剥夺公民自由权利。流亡者反对联邦党人的政治修辞广泛传播,形成强大公共意见,最终促使法令失效。流亡者的介入使美国建国初期的党派斗争与大西洋世界的政治变动息息相关,呈现鲜明的跨国性。  相似文献   

7.
五四以前无政府主义思潮论略马小泉如所周知,近代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已经具有西方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他们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反对一切强权和暴力,反对任何国家和政府,幻想一天之内消灭国家,建立"无政府状态"的社会。这种政治理想无疑是脱离近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末开始,西利、卢卡斯与艾格顿相继注意到了英帝国的历史,但是三人的英帝国史书写并非处在同一个学术与政治脉络当中。西利支持帝国联邦论,把国家当作历史学研究最主要的对象,认为英帝国就是英格兰国家的扩大,其撰写英帝国史仅是延续了以往清理麦考莱史学遗产,重整英国历史学的思路,所以他没有开辟新领域的自觉意识。英帝国史的学科化与普及化得益于帝国联邦论没落后出现的帝国研究热潮。卢卡斯与艾格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可以被视为奠定英帝国史研究与教学框架的主要推动者。他们的英帝国史书写中个人的角色及道德说教的意味更加明显,而这与其证明英帝国是一个"好帝国",维护帝国统治正当性的意图有关。  相似文献   

9.
惊醒女子魂,鉴彼媸与妍──论启蒙女学者单士厘戴东阳在近代中国观察、研究西方历史的行列中,1900年以前还很少有妇女的参与,而能够用著述表明自己的观感和见解的更是罕见,这罕见的一人便是单士厘。她"一生著述,凡十一种"①,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和...  相似文献   

10.
翻开美国政治制度史,集权同分权斗争的例子俯拾皆是。记载中时间最久远的当属联邦党同反联邦党的斗争。然而,我认为,联邦党与反联邦党的概念仅指批准宪法过程中的对立两派及其之后的延伸派别,不能包含早在宪法出世之前就已存在的集权主义和分权主义集团,因而不尽完整。为克服这一缺陷,本文引入了国家主义和州权主义概念,以此概括与美国独立同时出现的,而后经世不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思想和行动。  相似文献   

11.
论法国霸权的兴衰计秋枫"霸权",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史学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它指的是某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相对力量优势,它往往体现为这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支配权或影响力。任何国家都不能永久地保有霸权,这已被几百年的国际关系史所证实。每一种霸权都与某个时代...  相似文献   

12.
明代皇权与宦官关系论略李渡宦官作为历史上一种畸形政治势力而言,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与高度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形态相结合的产物。所谓“阉宦之祸”在中国封建社会迭出不穷,其中尤以东汉、唐、明三代为烈。黄宗羲论之曰:“奄宦之涡,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  相似文献   

13.
正民国初年,一系列乱象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有了另一种思考,既然中央权威已经衰微,北洋军阀政府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如通过地方自治谋求民主宪政和最终统一。袁世凯去世后,当时没有哪个政治人物再有实力和威望一统江山,各省相对独立,为省宪运动提供了良机。这时的省宪运动、联邦主义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也深深打上了当时的历史烙印。一、湖南开地方自治风气之先省宪运动首先发生在湖南,与当时的政治格局有直接关系。介于南北军阀之间的湖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的创伤尤其严重,人民改变现状的愿望尤其强烈。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2009,(22):54-54
2009年10月22日,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两个重要展览"丝绸之路文物展"与"南京云锦展"开幕仪式在比利时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隆重举行。比利时联邦科技部办公厅主任、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比方总协调人吉尔尚女士、中国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李培松、江苏省新闻办公室陈沈张处长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仪式由比利时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馆长主持,中国驻比大使张援远以及比各界人士300余人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15.
独立革命迫使赢得独立的美国人考虑如何建立新的国家,如何建立一种既能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能保证国家的生存和繁荣的新的政治制度。联邦宪法的制定和运行更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妥协精神作为一种政治美德,更深深扎根于美国宪政文化的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16.
《近代史研究》2012,(1):149
该书讲述的是1944—1946年以国共关系为中心的中国政治史。在此前的20余年中,国共关系几经波折,这一次波折乃是最后一次。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其形式和性质与以往截然不同,它直接表现为国家政体和国家秩序的转型;更确切地说,最后一次国共关系变化引出了国家秩序的转型,并集中体现为两种国家政体的对立: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对立。这一次政治转型的失败,决定了国共两党由政争走向战争的最终分野。  相似文献   

17.
攘夷思想是日本型华夷观和近代民族主义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发展和演变深刻影响了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国家意识。在锁国攘夷语境下,加强中央集权、明确疆界和强调国族认同成为异于幕藩体制的早期国家构想。进入开国攘夷阶段,各派政治力量将攘夷思想与尊皇论结合起来,推动国家体制的变革与倒幕维新,对内树立起明治国家的绝对权力,对外塑造出改正条约以至广布国威的强硬假象。攘夷思想与文明论的结合,使国家轨迹偏转到从脱亚到侵亚、从追随欧美近代化到对抗欧美的歧路。新攘夷论先是否定亚洲继而否定欧洲,致力于用武力扩张构建皇国统御万邦的日本型华夷秩序,致使战前日本的国家发展最终失去了主体性和近代性。  相似文献   

18.
方志理论     
《沧桑》2012,(2):136-139
论方志政治文化与泛政治化王晖在《安徽地方志》2011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探讨方志政治文化与泛政治化。1.方志是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政治"与"文化"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作用于二者之间的正是所谓"政治文化"。方志是政治文化建设的产物。方志是伴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11世纪七八十年代 ,北宋逐渐形成一个介于国家 (皇权 )与民众(个人 )之间的士绅阶层 ,他们以思想与国家分庭抗礼 ,以文化权力抵消着政治权力 ,试图使文化重心与政治中心取得平衡。而这种文化权力为了与政治权力对抗 ,逐渐建构了一种超越一切甚至是皇权之上的“理” ,作为批评政治的理论根据。他们用重新叙述和解释过的“道统”说、“性情”说以及新的经典 ,建构一种高调的道德理想主义与温和的文化保守主义思路 ,这就是后来理学兴起的基本背景。由于在位官僚与赋闲官僚的趋向不同 ,现实策略与文化理想的思路矛盾 ,使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统”与“道统”、“师”与“吏”、政治重心与文化重心的分离和对立。  相似文献   

20.
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关于宪法批准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宪法》是近代世界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延续时间最长的一部成文宪法。在它制定至批准的3年中,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各自发表了他们建立国家的一系列设想。通过对他们在争论中所涉及的联邦政府的性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权利法案》等焦点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揭示宪法最终获得批准的深层原因,并重新认识两大派别在美国宪政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