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京江 《沧桑》2011,(1):132-133
高校大学生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和方式,高素质的大学生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在大学招生连年扩招的形势下,改革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探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各大学培养单位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大学生教育,改革培养模式,对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以及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军锋 《神州》2012,(9):287-288
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单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要下功夫造就一代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降爱平 《神州》2011,(9X):170-171
面对当今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形势,对创造教育的研究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便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重视。美国、日本和前苏联等科技领先的国家对创造教育的研究尤为重视,这些国家把培养创造型人才视为“走向21世纪的道路”、“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直至将其明文写入了宪法。  相似文献   

4.
1949—1956年,16个国家的1300余名高科技人才,先后冲破美国等国阻挠政策毅然回国。论文对这期间归国科技人员的数量、国别、教育背景和学术地位等进行统计,特别是对这一群体归国后对于国家科研院所机制建设、学科建设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开拓性意义予以总结。通过对这一群体特征的数据分析可知,归国科技人员都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专业涉及军工、化学、生物、数学等多个科技领域,学术水准多具有世界前沿水平。这一批人才的归国,为新中国科技布局、专业提升及相关人才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中国科技的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的根基,推动了中国科技水平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5.
赵凤敏 《世界》2003,(11):36-39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的经济和科技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到国际大循环中去。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带来的是人才流动的日趋加剧。人才流动,本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看流出、流入的比例和结构是否合理。从现实情况看,我们国家从国内流向国外的人才太多,而国外流入国内的人才太少,出现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6.
加强环三区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地处环三都澳区域的宁德市科技人才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研发经费投入、科技人才队伍质量和结构、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教育结构与培养质量等方面都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才观念落后,人才管理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尚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在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实施人才强市行动计划,以促进人才结构合理化,在保证科技队伍的规模总量继续增长的同时,整体提升科技队伍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教育与科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教兴国,教育为本"的观念越来越被人所认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起决于教育发展与科技知识创新,许多国家都把振兴教育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基本国策。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要基地的高校,要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求生存,求发展,就应该把今后学校的发展问题提到重要日程上来。特别是对于地方高等院校,对自身发展更要有一定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8.
马建喜 《神州》2012,(10):298-298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创造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他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培养有知识、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需要通过创新教育才能实现。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的理论,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9.
徐向华 《神州》2012,(18):230-23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建立当代中国教育的创新体系,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10.
许宁波 《神州》2012,(16):61-6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呼唤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育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起特殊的使命。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根据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秦景红 《神州》2012,(20):179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而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力的开头、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21世纪将需要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数学教育要面向未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不仅是国家和人民的要求,而且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高素质人才,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备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营造科学氛围,加强学风建设,树立科学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红梅 《神州》2011,(3):114-114
我们进入到21世纪,迎来了各种各样的机遇,同样也存在很多挑战。在新世纪里,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综合实力的竞争,在这场综合素质的竞争中,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新世纪,我国的战略是科教兴国,就是依靠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其重点是大力开展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让学生全面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加强,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开展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是培养现代化人才、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要求。毛泽东思想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一部分,使学生从精神层面上得到教育和指导,通过毛泽东思想课程的学习,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也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理论教育和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1]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首先强调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要发展教育,必须推进教育创新,发挥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使我国能站在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潮头,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相似文献   

15.
余业兵  李蓉 《神州》2012,(24):141
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世界的科学交流也日益频繁,全世界的科技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惊人,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纵观我国教育现状和创造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令人堪忧。在高中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富于变化、蕴含丰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它是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路树军 《神州》2013,(19):176-176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初中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其中化学学科是一个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一个重要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初中教育是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兰强 《神州》2012,(12):81-81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从何而来呢?关键在于人才,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又在于创造性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对教育、人才培养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作者结合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分析民族博物馆在发挥教育作用方面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浅谈如何更好地将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育人作用,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顾海兵 《世界》2004,(5):16-19
从潜力上看?每个人都是人才?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是不应该分成人才与非人才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才资源错配.误用.使得人不能尽其才?使得社会上被认定为人才的始终是少数。而这一点在我国又表现得非常突出。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研究为什么每一个人所拥有的人才潜力没有转化为人才现实。通过纵向分析与横向比较,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人才问题上存在六大误区。  相似文献   

20.
刘秀丽 《神州》2013,(23):93-93
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由此可见,创新决定着我们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