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从花骨朵般的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我们不可能教给孩子所有的知识,但我们必须明白无误地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让他们负起应担的责任,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  相似文献   

2.
"有的孩子天生不爱说话,不敢表现自己,我们应当把这看成孩子性格的特点,而不是简单地看成缺点。多给孩子一些关心、耐心和沟通,这样他们会主动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孩子在社会上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还没有长大成人,还不能够自立。他们无法养育自己也无法保护自己,容易受到侵害。父母在养育和教育他们的同时,也应该教孩子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四肢发达头脑灵活,这样孩子才能平安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方式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父母都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但不可否认,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盲目地认为要求孩子绝对听从自己的意见就能对他们进行保护和监督,让他们健康地成长。殊不知,这种专制型家庭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它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对孩子严格要求是需要的,但严格要求不等于专制,家长必须把握好分寸。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端正自己的教育意识,选择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事幼儿教育已有二十个年头了,越来越发现有不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是苛刻就是溺爱,很少有一份怡然的公正。其实,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各有各的特点,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好好地爱护他们那一份天性,不要对他们有太多的苛求。  相似文献   

6.
以《我们生活的社区》为主题的生成活动已结束,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孩子原来是那么的能干,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身的兴趣爱好,有独特的认识和生活经验,更有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一、以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知道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然后才能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有力支持者。每一个孩子都有被认可的欲望,当他"千辛万苦"地完成自己的活动后,如果教师对孩子的活动及其成果表现出惊奇、兴趣、欣赏,甚至由衷的喜悦,那么就能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以某种方式还给他们,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动力。我们班的源源小朋友聪明能干,但生性怕羞,缺乏自信,不敢在全班小朋友面前  相似文献   

8.
孙丽萍 《神州》2012,(6):340-341
任何一个孩子有他的奇思妙想,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但我们不能再用自己的思维来限制孩子了,让孩子展开翅膀,尽情的飞吧!相信他们创造出美丽的天空。  相似文献   

9.
你会玩吗?     
正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说,玩耍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冲突的,可是在国外,许多幼儿园不仅鼓励孩子去玩,甚至还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玩,在这样的机制下培育起来的孩子不仅摆脱了课本知识的框架束缚,还极大地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国外幼儿园丰富多样的"玩法"吧。一位德国小朋友在读幼儿园期间能学会多少东西?调查显示,3年的时间他们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10.
因为儿子身体欠佳,所以,尽管他现在已经上高一了,可我还是如他从前上幼儿园、小学一样接送。令我十分惊异的是,与我一样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很多,而其中绝大多数的孩子身体健康,有的甚至已是高二、高三的学生了。与一些家长交谈,有的说:“路上的摩托车、汽车太多了,交通乱得很,如果让他们自己来去,实在是不放心。”有的说:“孩子们的学习已经够辛苦了,大人接送可以让他们争取多一点的休息时间。”还有的说:“我们这辈子庸庸碌碌,现在牺牲一点我们的时间,为他们创造些条件吧。”这些做父母的想法令人感动。平心而论,中国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勇于付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其他国家实属罕见。但是,我们为什么愿意为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假如我们认真地追究下去  相似文献   

11.
常听到不少人说:“现在的事真怪了!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师急病了,家长急疯了,唯独孩子自己不着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们注意到,也有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比较自觉。早上,自己按时起床,洗漱的同时,捎带手还能把全家的早饭做了;放学回家,自己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于是,我们经常注意向这些家长请教,时间长了,发现这些家长共同的优点,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将他们的宝贵经验做一些分析,可以初步概括为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的10个方法,以供更多的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参考。一、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婴儿最初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  相似文献   

12.
石敏 《神州》2011,(4X):228-228
有一颗不老的童心,把自己也当作孩子,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分享他们的快乐,解除他们的烦恼;有一颗真实的诚心,尊重每一个孩子,和他们以诚相待,以心换心;有一颗好学的虚心,在这个世界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意和情意。  相似文献   

13.
画画是幼儿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他们常常以自发和自然的方式创造艺术,但是那些真挚、富有情感的画,却让成人们无法理解、"看不懂",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禁对画兴叹,不得不给他们的绘画能力过早地画上句号。而那些严谨细致、颜色鲜艳、表现完整、画面丰富的画作往往得到成人的大加赞赏,在他们眼中,能画出这样的画的孩子是有绘画天赋的。但是,这些画有没有反映儿童自己眼里的世界呢?孩子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当我们能看懂孩子的画时,我们的看法与做法也许就和以前不同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童画世界吧!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给孩子贴上诸如“坏孩子”之类的不良标签。我们想过没有,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日前有则消息,乌鲁木齐市20多个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自动照顾一个流浪儿童,这让家长在震撼之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寻找新的教育方法,组成“坏孩子妈妈联盟”。“联盟”妈妈们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教孩子善良地做人,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她们还编写了一套“坏孩子妈妈联盟”教材。通过不同角度地接触孩子、理解孩子,慢慢地,她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好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联盟”的一位妈妈说∶“以前孩子是…  相似文献   

15.
王洪伟  尹燕芹  赵晓玉  蒋晓微 《神州》2012,(13):328-328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一句经典的话:孩子是从来没有错的。所以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不停地去举手,不停地去发展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他们才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孩子在课堂上往往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这是由于孩子的控制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所以在课堂上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认真地进行学习是很关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就是许多家长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指名道姓地给孩子树立榜样。这些榜样,可能是孩子的同班同学,或者是亲友家,或者是同事家、邻居家的孩子,或者是大众传媒中报道过的孩子。他们确有某方面突出的优点。家长教育自己孩子,可能说以下一些——“看看人家多强,看看你,赶上人家一半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17.
面对挑战     
作为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关爱和呵护自己的孩子,无可厚非,人之常情。问题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关爱和呵护孩子。例如在一些夏令营活动中,我们中国孩子的家长中,出现了种种溺爱、庇护孩子的现象。譬如在孩子负重拉练过程中,不自禁地有意减轻孩子负重,更有甚者干脆把孩子负重物甩上自己的汽车带走……舍不得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人会死?”“人死了会怎么样?”“妈妈我不要死,也不要你死!”孩子提出的关于死亡的问题往往让人一时难以解答,解答了也很难使他们满意和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其实,原因在于大人们自己也根本不知道死亡到底是什么,也心存恐惧!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往往是有感而发的。比如,心爱的宠物死了;家庭成员的逝去;灾难性的新闻和电视节目等等。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无论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我们都有必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个提问。因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焦虑和恐惧。我们的回答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对死亡的看法。因此在回答孩子的提问前我们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最难念的就是孩子这本经。常听家长们抱怨“这孩子太不听话了,逆反心理越来越重”、“这孩子光想听好听的,稍一批评就受不了”“这孩子天生是个淘气包,无可救药,我们全家都为他伤透了心”等等。听了家长们的满腹牢骚,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切地感到,家庭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的嘴在哭,手在抓,他们本能地寻觅母亲的乳汁,期待父亲的抚摸;在他们学说话和练走路的时候,他们本能地盯着母亲的嘴唇,拉着父亲的大手;当他们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又本能地不住地问他的爸爸和妈妈:这是什么?那是什…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用屡败屡战鼓励那些失败者,努力使他们相信只要士气尚存虽败犹荣。但对孩子我们却不能这么做。我们不能让孩子一直遭到学习上的失败,一直得到低分,那样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因为孩子很关心学习结果,很在意别人的评价。社会学家C·库利认为,孩子掌握知识发展人格的社会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镜中我”的过程,即孩子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做一面镜子,然后按照这面镜子设计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