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复合型家庭,主要有“同居共活”和“同籍别居”两种模式。号称“同居”者未必就是一家;分家异居之后仍然可能“同籍”。唐代家庭的二元性复合型特征,表现出“家户”与“家庭”的差异及家庭形态与功能的悖离。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古转型时期家族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唐宋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追寻"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弗兰肯斯坦》的三位叙述者身上集中体现了追寻的三种层次,导致了三种结果。怪物努力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追求不到转化为报复;弗兰肯斯坦一心钻研科技知识,却最终破灭;沃尔登则怀着敬畏之心,超越了对自然的追寻和探险。生命的价值在追寻中体现,在超越中完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是吴晗学术历程中的辉煌时段。他一直受到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双重影响,出入于两派之间。吴晗在学术起点上具有二元性,同时蕴涵着社会史学与考据史学两种基因。正是这种学术上的综合与兼容,使吴盼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恒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宗教学家的意见,世界宗教中有以一种二元论的宗教世界观来分析神性,划分神灵,把统治世界的力量说成是两个相互对立、但却又都是至高无上的神灵或一对具有神性的实体。这种宗教体系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分为对立的范畴: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黑暗与光明、死亡与生命、地与天、善与恶等。反映在神灵世界上便出现两种对立的神:神与魔鬼、善神与恶神,形成二元的神灵观。在这种二元神灵观的影响下,多神教中的杂多诸神被归属到两大对立的营垒之中,这显然是诸神的杂多性走向神性统一的一种特殊形式。①萨满教神灵世界的二元观念存在于许…  相似文献   

5.
满洲文化蕴涵着满、蒙二元性的特征,本文旨趣在于探讨清初满蒙关系——满洲初期文化的满、蒙二元性之原因、表征及其影响。兹据史料,略做解析。 满洲初期文化的满、蒙二元性,原因错综复杂,于其历史、地理、语系、习俗、政治等因素,做如下解析。 满洲与蒙古,交往历史悠久。纵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在55个少数民族中,只有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化二元特征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碧华  黄华 《沧桑》2009,(2):252-253
由于日本的地理生态环境和“边缘地带”文化交流模式,日本人的生存方式与特殊的“文化内旋”形式,形成了日本文化二元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前言在东南亚的许多地方,人们生活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共居房屋(commualhouse)。这种房屋,可以容纳一个村庄,或者一个扩展的家庭(extended family)、一个世系群(lineage)、抑或一个氏族。共居房屋有两种类型,一是多居室住房(multiple-dwelling house),为最具特征的形式。众所周知,美国人类学家把十九世纪以前易洛魁印第安人的房屋建筑命名为“长房”,这种长房长约100英尺,大约每七英尺被分隔为一个居室,一幢长房可以住五个、十个、甚至二十个家庭。每个家庭(house-  相似文献   

8.
安然 《史学月刊》2006,29(2):70-81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打破了西方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主流学派———经典现代化理论与非主流学派———依附论之间的二元对立,具有“融合性”的特征。这种“融合”主要表现在沃勒斯坦对资本主义的矛盾态度上:一方面,他吸收、借用非主流派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模型,对资本主义进行激烈地批判,并努力构想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体系来取而代之;另一方面,他又论证了资本主义的长期性、稳定性和不可避免性,从而与主流派达成了共识。但融合的尝试只成功了一半,由于其对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的片面理解和不适当的否定,沃勒斯坦在重建现代性时陷进重重矛盾,最终步入历史悲观主义、怀疑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某种意义上对于个人来说,这种社会关系包括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个人自身的种种关系。本文试图从这一视角分析《菊花与刀》中日本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所表现的行为模式,从而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日本民族的国民性及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农民收入结构的分析,认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保障和提高要通过社会二元结构的矫正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以解决;农民家庭性经营收入的提高应以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归属,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武则天的自卑心理与性格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则天是一个具有强烈自卑感的历史人物,并不象通常人们认为的那样刚毅、自信。她因为早年家庭不睦、出身低微及曾为太宗才人等原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决定了她的性格特征,即权力欲强、残酷毒辣与迟疑多变。这些特征的产生发展与自卑心理的催化作用密切相关,且随着自卑心理的消长而消长。  相似文献   

12.
王超华 《世界历史》2016,(4):71-79,158
在中世纪英格兰,在他人家中学艺的年轻仆从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当时的法庭案卷中,出现了大量关于仆从的诉讼。仆从不仅作为当事人出现在法庭上,而且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如因损害他人财产而被处以罚金。仆从虽然被视为雇主家庭中的一员,但对后者并没有法律上的依附关系。实际上,仆从与雇主自由订立劳动契约,二者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它隐藏在虚假的家庭关系背后,这决定了仆从法律上的独立地位。这种契约关系与独立地位是仆从作为"工资劳动者"的重要特征,从中也可以找到英国资本主义发源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3.
家庭,通常是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所组成的。常见的中国家庭一般包括夫妻、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家庭中的正当亲情形成了特有的家庭温暖,这种温暖对于每个家庭成员来说,都是十分必需,非常珍贵的。尤其是一个依赖于家庭而生存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家庭温暖,这种温暖可以哺育孩子茁壮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童年时代得不到温暖和欢乐的人,长大以后就会成为冷酷无情的人,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理性、流动与家庭——村民日常生活语境下的乡村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冯健 《人文地理》2016,31(6):49-57
从乡村日常生活的真实状况出发,本文在个人、家庭、村集体三个维度考察了当前乡村性转型的主要路径。对河南邓州的研究表明,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理性与城镇化带来的流动性相互耦合,彻底动摇了传统小农分散、孤立、封闭的特征,但在不同维度上转型速率与方式并不同步。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前我国的一系列宏观政策与促进乡村村民城镇化的初衷之间还存在需要弥合的差距。论文最后对家庭理想与经济理性耦合、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差距、有限城镇化的制度困境等理论话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由张国刚教授主编的《中国家庭史》(五卷本,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是目前所见第一部以贯穿中国千年文明社会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的通史性著作。与以往相关论著不同的是,主编希望特征鲜明地显现“历史学”的“家庭史”。在这一学术理念下,本书既在观察视角上注意了法制史、经济史、社会史三个维度,又在内容上进行了精心编排,意在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家庭有一个全方位的描述,并且“向读者提供基本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6.
苏姗·斯特兰奇认为,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安排呈现出结构性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安全、生产、金融、知识四个方面。这四种结构性安排相互交错影响,导致国际政治呈现出整体结构性格局:安全:(和平区-动乱区);生产:(中心区-边缘区);金融:(市场区-国家区);知识:(话语权区-无话语权区)。这种权利格局体现出一种二元对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宋扬  夏磊 《黑龙江史志》2008,(16):92-93
在社会学传统中,存在着行动和结构两种范式的二元对立。齐美尔核心关注点在于"个体性",个体性的强调可能会最终变成限制人的形式,可能会导致社会越来越客观化,最终无法逃脱被结构所制约甚至凌驾的命运。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说明齐美尔思想中存在典型的二元对立结构,并且努力证明这种对立导致了齐美尔思想中的悲观主义色彩,引出了一股"形而上的悲情"。  相似文献   

18.
陈永国 《北方文物》2012,(1):50-52,57
古代蒙古人较早地在家庭生活中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态,由于男子在家庭中的支配性作用,人们开始以父系血缘计算家族关系。蒙古人的婚姻习俗是丰富多彩的,古代蒙古族妇女在政治、经济以及家庭生活中都享有着受人尊敬的地位,蒙古人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游牧兼狩猎。  相似文献   

19.
孙燕 《神州》2013,(35):257-257
高职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通常表现为逆反、焦虑、虚荣性和依懒性。产生这种心理状况的原因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这三方面。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并加强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付海霞 《神州》2012,(15):195-196
初中英语传统教学方法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主要表现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轻学生的全面培养;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苦学苦练,轻课堂教学的不断提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初中英语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