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路便当”可谓日本最值得骄傲的饮食文化之一。在日本乘坐着列车品尝着各地风味不同的铁路便当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地区文化,积极地带动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日益受到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它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不仅地域特色强,而且成为增进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话题;它是色彩美学与营养学融和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2.
张辉 《神州》2012,(22):41-41
“书声朗朗”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中国教育家从孔子到陶行知到当代语文教育界的一批特级教师,他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如何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朗读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步做起:  相似文献   

3.
《西藏人文地理》采编者把当下西藏题材的写作群体,大致划分为像我等这样一住多年的、本土生长的和短期旅行的三大类,询问我对其间差异的看法;对于我曾说过在西藏“从寻找差异开始,最终却找到更多的共同”,流露出些许遗憾;最后的提问是,经历过“着魅”一“祛魅”,问我是否还有“返魅”可能。  相似文献   

4.
说起“老郭”这个人,我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怎么也关不上。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介绍”他吧! 打排球 记得某个星期五,正值我们上体育课,只见“老郭”笑眯眯地朝体育场地走来,手里还托着几个排球。眨眼间他竟然和我们的体育老师打起排球来了!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不时地瞥他们一眼。  相似文献   

5.
光泽是闽赣边境的一个山区小县,地处偏僻,民风古朴。清版《光泽县志》“风俗”中便有“人物犷真,民风淳朴”之说。千百年来,光泽民间流行着许多年节风俗习惯,每年七夕这天的“量桥”风俗,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冯道(882—95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史称“官场不倒翁”),字可道,五代时人,自称长乐公,心胸宽阔,随遇而安,一生过得算是快乐。一日,冯道的一位学生到他家读《老子》,当读到书中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时,忌于师讳,不敢往下念了:“不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冯道则不以为然,呵呵一笑,你道吧,想咋道,就咋道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修志工作日益受到社会重视。2006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与人事部联合表彰了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被称为修志界两大盛事,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在此前后,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百家讲坛”,《光明日报》设置了“国学讲座”专栏,编发了一批以往不为大众所知但却学识深厚的国学专家的名篇宏论,也造就了一批像易中天、于丹等以通俗语言、贴近生活的思维方式传播历史、解读名著的学者“名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修志由冷变热和学者成为“名星”,这两种现象,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但却产生于同样的历史背景,同一个时代潮流,承担着共同的历史任务——继承、传播、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基础性史实和对这些史实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作出科学的解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一本《红楼梦》,李女士没少和正念高中的女儿“讨价还价”。李女士给女儿列了个“名著阅读计划”,没想到却遭到女儿软硬兼施的“抵抗”。几个月下来,一本《红楼梦》女儿仅仅翻了十页不到,而且每回都是带着“兴味索然”的表情勉强读上几行。“现在的中学生怎么了?”李女士不禁感叹。相信如今不少家长也遭遇了和李女士同样的困惑。在中学生对“名著”越来越“无动于衷”的同时,漫画、青春小说、武侠奇幻小说、流行杂志这些被老师、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的读物却颇受中学生们的青睐。这究竟是现代的中学生越来越“肤浅”,还是另有原因?中…  相似文献   

9.
陈其泰 《史学集刊》2023,(2):121-128
治学理念是研究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主观抉择总结出来的,治学理念形成之后,应当在研究工作中得到认真践行,并且与时俱进,予以提升、发展,这对学术工作的创新有重要作用,需要认真地反思和总结。“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是从学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史理念,主要是将历代史学名著的成就置于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文化走向之中,考察史家对时代特点的认识;同时又通过史学名著,考察中国文化传统如何得到继承和发扬,展现出怎样的特质和魅力,对推动社会前进和学术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运用这一双向考察的理念与方法,对中国史学演进道路和史学名著进行创造性阐释,发掘其非凡成就、哲理内涵和宝贵价值。在此基础上,考察传统学术的精华何以通向马克思主义,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点”和“传统思想中的闪光点”相贯通的内在逻辑。继而,探索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如何锻造,这也是对“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双向考察”这一理念的进一步践行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王喜芳 《神州》2012,(15):150-150
小学语文学科要达到像大纲中要求的那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诸方面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阅读教学中一篇篇的课文进行的,正所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笔者执着地偏爱“以朗读为主线”阅读教学模式,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模式对小学语文大纲中反复强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起到一个独辟蹊径的作用。“以朗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模式主要应采取“以读代讲、以问促读、以读带练”的三个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丧葬仪礼作为人生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着一种文化对待“死亡”的认识和态度。这也是这一文化对待“生”“死”这样一种哲学命题的认识。 丧葬仪礼作为一种群体文化中所包含的一种“文化型式”(culture type),它处处体现着对这种群体文  相似文献   

12.
王明远 《民俗研究》2013,(1):143-151
盟兄弟与拜干亲、结干姊妹被人类学家统称为拟亲属。拟亲属是民间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枣庄地区的“仁兄弟”就是这种拟亲属中盟兄弟的典型代表,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目前正处于一种急剧变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读王志民著《齐文化论稿》林原前不久,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志民新著《齐文化论稿》一书。董治安先生在为其所作序中称这是“一部反映着作者本人特定兴趣穹追求的学术专著”,“表现了他在齐文化研究中最近的开拓进取”。本人读后亦有同感。《齐文化论稿》全书二十余...  相似文献   

14.
孟艳霞 《丝绸之路》2012,(11):41-43
土族於菟流传于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村,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形态,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举行,包含念平安经、人神共娱、祛疫逐邪等仪式。“於菟”又是“舞者”的称谓。  相似文献   

15.
王羽 《神州》2012,(19):320-320
“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听、说、写的训练要以“读”为本,讲授、提问、讨论、作业等诸多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要以“读”为基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值得探讨。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种既要实现德育教育又要培养读写能力的发展性阅读。它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商瑞 《神州》2012,(24):119-119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建立一种以导促学的“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真正“苦学”、“死学”、“难学”变为“活学”、“易学”、“乐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满生机活力,充满自信、充满挑战精神,学会生存和探索研究本领。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撞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闽西永定数以万计的土楼群.是中原汉族南迁的客家民系所独创的属于中国南方住宅的一种非常宏伟的建筑体系.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居民住宅。客家土楼,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每一座土楼的建造,都体现出客家人开拓创业、发展奋进、勤劳俭朴、好学崇文、和睦敦厚、孝悌传家等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何敬明 《神州》2012,(12):148-148
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武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意蕴倚炼绵长,蕴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有人说“读千古美文,做现代少年”。“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是汲取民族语言精华、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熏陶的途径之一,诵读经典诗文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一、读(观)后感重在拟题读过一篇文章或一部名著,看过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总会引发自己的一些感触,把这种感触写出来,便是读(观)后感。要写好这类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是关键。如何拟题,出路是在作品中找到“感点”。“感点”何求?一是从作品的主题理解中找答案;二是从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找答案。譬如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我们既可以通过对作品“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磨难’、‘齐心协力’、‘毫不动摇’取回真经”等情节及主题的分析,拟出《历经磨难方能取回“真经”》、《一个都不能少》、《不朽的信念》等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颇为欣赏《易经》中的一句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许多年来,它就像一条柔韧而闪亮的钢鞭,悬挂在我记忆的墙头,鞭策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周围的环境!我酷爱读书,从小便“读闲书落泪,替古人担忧”,常常人在书中不知归。不幸的是,因为一场少年不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