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静  路桂娟 《神州》2012,(30):41-4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廊坊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公共交通在占用道路空间、道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三个方面,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采用数学最优化的分析方法,把公交线路、站点、时间进行优化设计。达到最大程度的方便市民出行。“公交优先”是解决廊坊市交通拥堵现象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廊坊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与交通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都市区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交通拥堵由原来的中心城市不断向郊区延伸.美国大都市区交通拥堵的原因深深地植根于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之中,其中包括郊区的低密度蔓延、住宅和就业的失衡、社区土地利用模式的单一性、郊区社区的空间设计和道路系统等.由于这些结构性问题十分难以克服,美国大都市区的交通陷于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3.
近70年来中国历史交通地理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70年来,中国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领域已经十分广阔,有关交通通道线路的考证几乎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对唐代和元代的交通路线的考证已经较为精细深入。从区域历史交通地理层面来看,以巴蜀、关中、中原、岭南等地区的交通通道考证成果较为丰硕。"道路功能性特征"视域下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陶瓷之路等方面的研究较受关注,"道路地域性特征"视域下的直道、狭义的蜀道研究成果也较丰硕,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大提高。近70年的中国历史交通地理研究大多隐含于相关学科之中,学科独立性不强、科学精准度不高。未来需要舍弃交通运输史、交通科技史、交通制度史、交通社会史的研究范式而加强历史通道走向复原方面的研究,提高历史交通地理的学科独立性。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需要树立"考古学情怀",推行"全路段驴行"式考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泰安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随着大众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来泰自驾车游客比例不断增加,泰城内的交通压力逐年加大,停车难、行车堵的问题愈加严重,对泰安市整体旅游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以泰安市环山路"市政广场-天外村-红门"一线为研究对象,就缓解节假日期间泰城城区、特别是泰山景区周边交通拥堵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阳文史》2009,(2):46-48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三环十六射"城市骨干路网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城市的畅通和扩容、面貌和形象的提升,更是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有效解决中心城区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保障中心城区交通畅通,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方便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2007年9月,贵阳市中心城区"畅通工程"正式提上了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为广言纳谏,市委、市政府将初步方案通过省、市媒体向社会公  相似文献   

7.
交通拥堵是制约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给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文聚焦城市交通拥堵的结构性因素,系统归纳和综述了引导可持续出行行为的空间政策(如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政策)与基础设施供应侧政策(如道路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及其在交通拥堵治理上的理论探讨、学术争论焦点、实证分析及当前亟...  相似文献   

8.
<正>考察中国早期历史发展道路与文明化进程特点,不能忽略交通条件的重要历史作用。夏禹事业体现出交通进步成为国家出现的历史条件。有关"轩辕"和"连山"神话的交通史记忆,也是我们探索早期文明起源时应当注意的信息。先古圣王交通能力与行政权威的关系,同样是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的交通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 战国时期以各国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交通道路 战国时期的交通道路是在春秋时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春秋以前的交通道路,我已另有专文论述。由春秋以前的交通道路发展情况,可以约略看出:每一时期交通道路的布局虽皆不尽  相似文献   

10.
张萍  吕强 《丝绸之路》2009,(6):67-75
明清陕甘道路交通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近代陕甘交通道路格局形成的基础。明代陕西商路主要借助驿路交通。清以后,交通道路又有新的发展。关中道路出现多元发展趋势;陕北交通则向北与向东发展:甘肃交通道路除利用原有的古丝绸之路外,又形成许多新的分支,是对丝绸之路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从秦汉以来广元段的金牛道实际有一个道路体系的变化过程,在历史上白水关道在汉魏最为重要,嘉陵江道在唐宋为主线,到元明清时期神宣中子道成为主线,藁本山道等其他三道仍是次要交通通道。从道路的空间体系中线路位置重要性变化趋势来看,存在路线主线随时代发展逐渐向东偏移的整体趋势。从金牛道的道路体系变化轨迹中可以看出,由于历史时期主线的易位,许多原来主线的山脉、关隘、驿站名称完全被后人转移到新的主线上,或重新构建在东面的一些道路上,而原来主线上的关隘、山脉、驿站反而被历史遗忘而无法寻访了,我们将这种地名的集体位移现象称为"地理认知易位",也可称"地名整体漂移"。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的地理空间认知多是一种"虚拟空间认知",如我们称"某某山、某某关在某县北多少里"的表述,就是传统中国地理认知的一个标准范式。这种标准范式本身就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在现实环境中难以具体定位,而一旦出现社会动荡后的"传承断层"或重大格局变化的"区位重构",地理认知出现的误差率就会更大。  相似文献   

12.
古代蜀道的“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马滩秦墓出土木板地图已经可以看到道路和关隘的显示,足见关隘对于交通路线的关系,很久以前就受到重视。古代蜀道的"关"是当时交通规划和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交通控制和交通管理也因此得以强化。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工作应当以对蜀道文化遗存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为基础,蜀道的"关"的历史存在和文化意义,自然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蜀道的"关"的研究、复原和开发,也会有益于现今相关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是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场域下活动的。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些地理区域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称之为"历史的地理枢纽"。(1)这种枢纽有时是点(城邑),有时是线(廊道),有时是面(区域)。交通道路便是属于线性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交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严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图考》序言中说:"交通为空间发展之首要条件,盖无论政令推行,政情沟通,军事进退,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历史上曾是中原通往西域、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的必经孔道,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本文通过敦煌文献,对唐代河西走廊交通道路加以考证,认为唐代河西交通道路达到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5.
"冰岭道"作为天山南北之间的重要交通道路,其在清代新疆历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相当缺乏,缘此,本文在对诸多史料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该道的命名;道路的台站、住宿与交通工具等建设;道路的里程;道路在军事、屯田与贸易等方面的使用;以及道路在清代新疆历史中的地位问题。并考证出冰岭道在道光年间那彦成的新疆善后处理中并未封禁的史实。  相似文献   

16.
"旅游神"即与交通、道路、出行相关的神祇。在中国,有"行神""道神""路神""道路之神"等叫法。为了表述方便,统一称"旅游神"。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上,中国以及其它地区均产生过旅游之神,并且形成了祭祀这些神祇的仪式、制度、风俗和文化。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旅游神崇拜及其衍生出的祖饯习俗在完整性、普遍性、等级制、规范性和延续性等方面均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自唐以后,中原汉地与西藏之间形成了青藏道、川藏道等多条道路,明朝使臣入藏的交通道路,前期以青藏道为主,中后期川藏道成为主要入藏道路,明朝使臣也曾行经西域道、滇藏道进入西藏。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军事活动、藏传佛教的传播也影响了道路的兴废,地理环境因素对汉藏交通的形塑作用则不断减弱,明代汉藏交通网络格局对后世汉藏交通奠定了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邵嘉兵 《风景名胜》2021,(7):0130-0130,0132
道路和桥梁是交通的重要节点,其安全性在道路和桥梁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道路和桥梁项目数量的增加对其维护和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危险桥梁加固工作中。本文详细介绍了在道路和桥梁项目中加固危险桥梁的方法,以便相关部门可以减少由道路和桥梁问题引起的交通障碍。  相似文献   

19.
一、新加坡的交通发展 19世纪初期,新加坡的部落是沿河发展,水路交通是主要的,陆路交通只存在小路。1819年拉弗尔斯为新加坡的近代化奠定基础。1822年拟定了最初的城市规划法确定了互相直交的路网,主要道路宽16米,马道宽4米,步道宽2.5米。 1840年到1868年与庄园发达的同时,道路向内陆伸延,多是宽6米的砂石路。1896年新加坡有了汽车,1920年因汽车增加砂石路巳不能满足交通的需要,改为铺装沥青的方针,这时道路总长为190  相似文献   

20.
竹枝词是形成于我国唐朝中期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丰富的社会风土人情内容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可补正史之不足,亦有"以诗证史"之功效。上海竹枝词有众多关于近代上海交通工具、道路建设和交通法规的转型实录,同时也反映了交通变化对上海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上海民众对西方文明的抉择过程,深度解读其史料价值,对竹枝词的研究和晚清以来上海交通变迁的探讨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