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前期海峡两岸的通航及其影响林仁川台湾与大陆一水相隔,自古以来,海上交通十分重要,清朝统一台湾以后,首开鹿耳门与厦门的通航,乾隆年间,为了适应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众的来往需要,又陆续开辟了彰化鹿港与福建泉州蚶江,淡水八里坌与福州五虎门的通航,道...  相似文献   

2.
溜索,又叫溜筒桥、溜筒江、溜索子、溜江、溜绳渡、溜渡、藤京诞。古代史籍中的“悬度”、“撞”、“悬撞度索”、“度索寻撞之桥”,主要便是指溜索。《汉书·西域传》:“悬度者,石山也,溪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云”。便是指溜索。中国西南溜索分布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历史时期溜索分布可能还比索桥分布更广阔,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乌国西有一悬度国,位于今印度河上游,便是困境多悬索而得名。溜索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索桥,而是一种与索桥并列的交通设施,溜索并不是作为一种索桥雏形出现的,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  相似文献   

3.
《表忠观碑》是浙江著名的古代碑刻,是苏轼全面公正评价“天堂杭州”奠基人吴越王钱镠的历史见证。在西湖历史文化遗存中,《表忠观碑》又是动荡时间最长、搬迁次数最多的古代碑刻。作为表忠观的至宝,却长期与表忠观分袂别离,此中缘由与境遇在历代文献资料中罕见记载,后人评说又各持己见,令人迷惑。本文试图从《表忠观碑》历史变迁的角度为其正本清源,以期真正体现该碑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根据张澍诗文记载,他最早于武威清应寺内发现西夏碑,而武威清应寺正是西夏碑中所记载的西夏凉州护国寺,位于寺内的姑洗塔也正是西夏碑中多次提到的那座充满灵异色彩的宝塔,即护国寺感通塔。但是西夏碑确实被后来学者发现于大云寺碑屋内,致使今日学者对于张澍发现西夏碑地点持怀疑乃至否定的观点。纵观大云寺塔与姑洗塔的历史,根据阿育王奉佛舍利建八万四千塔的记载,可以断定西夏碑的最初发现地应是武威清应寺。  相似文献   

5.
1712年,康熙帝派穆克登到中朝边界去本是本国自行“查边”。穆差在鸭绿江、图们江分水岭上凿立的石碑,不过是审视水源的标志与证明到达奉旨查边关键地段的纪念物。光绪朝中朝会勘图们江边界时,双方官员看到该碑矗立于长白山主峰东南麓。朝方硬说该碑是“定界碑”,要求以彼处为基点同清朝政府划定边界。清朝勘界委员会坚申当年穆差出来是为查边,非为定界,故此碑并非“定界碑”。更以碑文与当地江山形势不符,但与小白山江山形势相符,疑是原立于小白山顶,后被人移来,但并未稍指是何时何人所为。清季吴禄贞虽然有力的论证了穆碑不是定界碑,更肯定其位移是朝民所为,但有欠具体。本文用朝鲜历史文献证明穆碑当初实凿立于小白山顶,但穆差方离去,即被朝鲜下级官吏许梁、朴道常移到长白山东南麓,以与其同时非法筑设的石堆土堆等伪边界标识物相连接配套,用以为日后与我争界的证据。此移位的穆碑与伪边界标识物石堆土堆连同“土门”、“图们”两江妄说,构成了李氏朝鲜高宗政府对清朝政府进行谋夺边疆领土国际外交大欺骗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前言 大船渡市立博物馆位于岩手县内。前身是昭和三十年四月(1955)设立的“大船渡市立科学博物馆”。市立科学博物馆的建筑为原大船渡町官署,于昭和九年(1934)建造的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博物馆当时仅使用了楼房的二楼。由于当时使用面积狭窄,博物馆没有举办展览,仅专门进行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工作。直到昭和三十八年五月(1963)科学博物馆改名为“大船渡市立博物馆”以后,才正式作为综合博物馆开始工作。此时,原町官署的二层房舍的482m~2,才全部得以使用。同年十一月博物馆向社会首次举办公开展览。昭和四十一年(1966),为岩手县第2号注册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宋璟碑》是颜真卿所书的名碑,在书法史上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历代著述中对于《宋璟碑》的记载不一.本文从历史文献入手,论证了《碑侧记》虽不著书者姓名仍为颜真卿所书.但原碑很早已经不见于世,行世的其实是水平低劣的“范致君翻刻本”,而且无论是翻刻本还是原碑都被剜刻.  相似文献   

8.
北宋“契丹出境”碑,座落在濮阳县城内御井街路西。碑上刻着宋真宗赵恒所作“回銮诗”,所以也称“回銮碑”。因年久风雨剥蚀,碑首已毁,仅存碑身,而且下部字迹多已脱落,上部文字还能分清。碑体高2.3米,宽0.84米,厚0.26米,碑文系阴刻行草书,字体秀丽流畅,题曰:“契丹出境”。这一碑是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历史事件的唯一实物。1963年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将此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11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河南,接见豫北各县县委书记时,曾询问过宋真宗所登的  相似文献   

9.
泉州市博物馆“泉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陈列一块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欧阳将军忠节祠记”碑.碑文记载一位不为人知的明代抗倭英雄欧阳深及其英雄事迹。该碑系石灰岩,通高2米.宽0.95米,厚0.1米。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外交史上的璀璨明星,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近年来;“郑和研究与明初海防”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展开,不仅有助于揭示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的原点,而且有助于考察明初海防事业的历史全貌,并对今天的海防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本文拟以郑和下西洋为切人点,对明成祖的海防战略思维作一探讨,希望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大足县北山佛湾给2号龛《韦君靖碑》(图一)是记载唐末昌州剌史韦君靖“功业”的碑文。该碑建于唐高宗乾宁二年(895年),碑文为韦君靖幕僚前守静南县令胡密所撰。碑高2.73米,宽3.40米,直行阴刻,正文51行,共1352字,较为详尽地记载了韦君靖(图二)的生平事迹和唐末四川的政治、社会状况,尤其是唐末东川的形势。《韦君靖碑》(以下简称“碑”)还记录了韦君靖首先在大足县北山开凿佛像和建造佛塔的  相似文献   

12.
前言“鹿港小镇”是郑州北区新近升起的一颗新星,他所缔造的“幸福鹿港新派别墅”的立业与服务理念让同行侧目,他所倡导的“新幸福生活”的物质与精神环境让消费者领略到一种新生活理念的别样风情,并将继续引领楼市的新生活理念潮流。新田置业作为鹿港小镇的构建者在同行的惊异中掀开了“神秘的面纱”。一个幸福的涅鹿港小镇这样一个感性又深切的名词与形容词的结合体本身就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一个曾经吟唱着“寻梦人”的栖居地,一个在梦想与现实相结合,虽然让人有些诧异,然而毕竟是人们精神产物的一个现实还原,这样的居住生活怎能不让人怦…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上旬,笔者在从江县巨洞乡腊俄小学发现一块青石碑,碑上用阴文刻有近900字的“禁条”,记载了道光14年当地公纳、腊俄两个苗、侗寨的“乡规民约”。这是研究从江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历史和民情风俗的资料。碑长125厘米,宽64厘米,厚7厘米。在“十年动乱”中遭锤击,碑文有两处字迹不清,碑脚已断,幸群众将其藏匿,保存下来。碑文有近300字叙述当地原来的纯朴民风,并说明“世风日下”是设立《禁条碑记》的原因。“禁条”共13条,分别对婚姻纠纷、田地纠纷、偷盗、拐骗及口角等作了具体的处罚规定。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过去,一般人把黑地白字的拓本称为碑帖,把练习写字用的范本叫做字帖,把临字叫写帖。这些讲法是不确切的。其实碑与帖是石刻中完全不同的两大类。碑的起源一般人认为碑是由汉代开始的,其实在秦以前就有碑,不过那时候的碑与后来的碑用途不同,如《仪礼·聘礼》中就有“宫必有碑,可以识日影,引阴阳”,“或以丽牲”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太原纯阳祖师命书符碑向人们宣传了“心神正则正,神佑之;心神邪则邪,神扰之”的道教观念,为劝人行善的一通碑刻。此外,碑阴记载“因纯阳宫的修建历史不详,遂把‘郎公匾’的记载”镌刻于碑阴之上。本文拟通过碑文探讨纯阳祖师命书符中的道教观念,并考证太原纯阳宫的始建和修缮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三吨“湄江”渡难关 “湄江茶”,是1954年由时任贵州省省长的周林为其命名,在此之前叫“湄潭龙井茶”。解放后,虽然每年的产量不断增加,最多才达到500公斤。产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高出其他普通绿茶10倍以上,能花高价买湄江茶喝的人很少,市场需求不足,抑制了湄江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杜萍 《江淮文史》2004,(5):155-162
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永丰乡聚居的杜姓家族,据谱牒记载,是唐代大诗人杜牧之少子杜荀鹤的后裔,于元代辗转到此繁衍生息。历史上的杜村,化底蕴深厚,积“尚礼义,务农桑”之风尚,承《樊川集》、《唐风集》之灵气,“代有伟人出其间”。近代抗击法国侵略的民族英雄杜冠英,即生于斯、长于斯。一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事迹一直在乡里传颂,如今又在我国惟一的海防纪念馆——宁波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中集中展示,更令人景仰。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在滹沱河河道内发现了两通宋代碑刻,其中的《创修真定府中渡浮桥记》碑记述了宋熙宁六年(1073年)程昉创修滹沱河中渡浮桥的缘由及过程,是正定首次发现的修建滹沱河桥梁碑记,为研究滹沱河的历史提供了翔实的文字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据考古调查和史料记载,北苑御焙遗址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一带,是中国宋元时期贡茶产制中心,独领风骚数百年。北苑鼎盛时期,焙前一带修建过不少亭台楼阁和官家宅院。曾设有官署行衙,建有御茶堂、御泉亭、乘风堂、凤味亭、星辉馆、贡茶院等及乘风堂记、御泉亭碑、御茶堂碑、北苑五咏碑、御茶园诗刻等众多碑碣石刻。1994年至1995年,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部(现福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渤海史的研究启始于本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旅顺口的“鸿胪井碑”。由于文献史料的缺乏,“鸿胪井碑”与战后发现的贞惠公主墓志、贞孝公主墓志就成为研究渤海史的重要金石文献。但是,“鸿胪井碑”现深藏在日本皇宫内,人们看不到。所以关于“鸿胪井碑”是个什么样子,碑文书写在碑石的哪个地方,总是弄不清楚。笔者有幸在近年新看到了关于这个碑石的资料,以此为素材,再次探讨“鸿胪井碑”的实体,及应给与什么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