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婷婷 《旅游纵览》2022,(24):111-113+141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工业+旅游”成为新时代业态融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在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珠三角地区,发展工业旅游既保障经济可持续增长,又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并可以传承地方文化。广东省中山市是传统制造业发展高地,依托原有区域产业优势较早地开展工业旅游实践。本文分析了中山市现有工业旅游资源与工业旅游产品,并探讨中山市工业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与城市群作用关系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关中城市群制造业产业为例,采用EG指数和区位熵法,定量分析制造业产业的集聚水平、空间演变及其效应。研究表明:关中城市群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较高,其中资源密集型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水平在降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虽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关中城市群从中心城市到外围区域依次形成了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区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区,呈现出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群规模等级分异相一致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3.
如何依据河北省的经济结构特征建构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之路,如何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建设的毕业生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同时,缓解当前严峻就业形势。提高高职高专毕业学生就业率要从社会工作岗位群、国家政策支持、学校毕业推荐等各方面做好就业工作,同时改变就业观念,明确高技能人才也是社会急需的人才,提高自身技能、素质尤为重要。一、河北省经济结构特征河北区域经济发展大概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环京津产业经济区、冀中南产业经济区、冀东产业经济区和冀北产业经济区,在产业领域中四大经济区各个地区各有侧重,在区域产业  相似文献   

4.
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争议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国内外关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视角和方法基本沿用制造业集群的方法,没有专门论述旅游产业集群的特点.国内学者在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出现了"旅游产业是否适合用产业集群来研究"的讨论.本文在综合评述了各方观点后,认为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指导区域提升竞争力、促进创新的理论方法,可以应用于区域旅游业的研究,但是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必须站在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角度,跳出单一旅游产业链的束缚,深入探讨旅游业的自身特征,才能更好的把握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美国制造业曾经历了两次重心迥异但又密切关联的重大调整。第一次调整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方告一段落,主要内容是"去工业化"。在此过程中,东北部-中西部"冰雪带"和西部-南部"阳光带"此消彼长。90年代,制造业的发展比较平稳,但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冲击下,美国制造业就业再次下滑,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由此出现以重振制造业为主的第二次调整,是为"再工业化"。这次调整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区域经济布局渐趋均衡。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并不仅仅是制造业数量的变化和区位的移动,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美国产业升级换代,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潜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释放,在美国的总体经济走向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产业结构分析出发,研究了东北亚经济区中一个特殊区域上三个国家间经济技术合作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指出了区域间经济技术合作的资源互补性、产业发展差异性、科技水平各具优势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等现状特征,提出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在经济技术合作的产业方向。  相似文献   

7.
宾夕法尼亚州的"去工业化"是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双重调整的缩影,有其典型意义和独特的研究价值。在调整过程中,宾夕法尼亚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积极应对,并与企业界紧密合作,成功地促成产业转型与制造业内部的升级换代,形成了新的增长模式,高技术和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跃居主导地位,区域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与之相适应,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城市被大都市区取代,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体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地区向中国内陆及周边国家的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而制造业的区域转移是该过程的主体。本文对中国制造业不同尺度的份额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并对二者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制造业重心基本空间格局未发生变化,但已发生明显的份额变化;第二,制造业份额变化涉及多个空间层面,并遵循随经济发展水平增长而降低的梯度原则;第三,根据2001年和2009年中国地市级尺度制造业份额变化及其影响要素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和计量研究结果,中国区域制造业份额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且仍对低成本劳动力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而交通设施改善对于制造业份额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9.
李宝庆  陈琳 《人文地理》2014,29(1):94-98
本文在分析长三角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演化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模型对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情况和分空间情况进行研究,得出该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该产业仍然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各发展要素对该产业的贡献度不均衡、该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等结论。最后,对长三角区域如何有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广东省制造业地理集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2004年经济普查的数据,分析了广东省制造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广东省大多数的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都较高,并且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很多地理集中程度较高的制造业分布都存在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对广东省制造业集中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源和能源投入强度较高的产业较为集聚,并且出口显著提高了产业集聚程度。尽管外资是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并没有促进产业的集聚,说明制造业外资已经进入扩散阶段。本文的结果和全国尺度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这说明地理尺度对于研究产业集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申培德 《丝绸之路》2009,(16):13-16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丝绸之路旅游又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备受关注。制定合理的开发模式,加强区域联合,把丝绸之路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将促进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邴振华  高峻 《旅游科学》2010,24(1):86-94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呼唤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研究。本文引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区域集聚度指数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同时对旅游产业集聚度与区域GDP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已经出现较强的集聚现象,但区域内部集聚程度不均衡;旅游产业中星级饭店、旅行社、其他旅游企业的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分别呈高、负、中相关性。研究同时显示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且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的行业,一定程度上将更多地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增林  许旭 《人文地理》2008,23(2):106-112
90年代后期,中国海洋经济增长迅速,但区域差异呈现增大的趋势。文章分别从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变化方面入手研究不同尺度的中国海洋经济空间差异。在研究中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塞尔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海洋经济的省际差异以及北、中、南三大地带内及地带间差异的演变趋势。绘制罗仑兹曲线来反映海洋产业的空间集聚扩散情况。并指出出现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禀赋、产业空间集聚、国家政策和外商投资倾斜以及历史基础等方面,最后提出缩小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范学华 《区域治理》2022,(13):23-26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投资、贸易、生产要素逐步有东部沿海地区外扩,互利共赢、内外联动向西发展的格局加速形成.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优势,安徽全省正在加强与周边区域和城市的协调合作,扩大产业合作空间,围绕安徽产业发展趋势和优势资源,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改革,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正装备产业是工业经济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具有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升级带动性强的特点。当前,我国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白云区是贵阳市的工业大区,曾经依靠丰富的铝土矿资源成为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之一,但同时也因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多勋 《旅游科学》2005,19(3):10-15
本文回顾与反思了我国近年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进程,并对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进行了客观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框架,定义、界定,廓清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体系、概念和范畴,探讨了进行研究的可能范式,认为这一研究对丰富和完善我国旅游经济和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研究,推动我国旅游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粤港澳区域整合发展的若干制约因素及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俊杰 《人文地理》2002,17(4):63-66
区域整合是基于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背景下构建区域产业、基础设施、城市网络等结构与功能协调发展的机制。自结束了长期分离的格局后,粤港澳三地以制造业为主的分工合作关系及外向型基地初步形成。但从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区域竞争创新能力的要求看,目前仍存在机制不健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等弊端。从整合体制、统一规划、调整结构等战略角度出发,形成有序的城镇格局,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国际化体系和高新技术基地,使珠三角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都会经济区"和亚太地区制造业、金融、贸易发展的龙头,应是三地政府共同面对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正航空装备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朝阳产业,被列入"十二五"国家新兴战略产业规划。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航空航天等十大产业,航空产业发展进入提速期。一、科学决策,打造航空产业战略高地江苏蓝天航空航天产业园地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盐城市建湖县。2010年11月,由上海斯化露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卓越(香港)航空事业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兴建,规划总面积5.3平方公里,投资体量150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云存储、物联网、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渗透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完善中,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显现,佳木斯地区在数字经济下产业升级转型有着机遇与挑战,互联网经济与生产制造业迅速融合,数字经济下的创新思维是产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同时流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产,从而不断获取数...  相似文献   

20.
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产业技术跨越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技术跨越是技术发展不平衡条件下一种重要的技术转移现象,往往会引发区域经济乃至社会各领域的飞跃性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交汇点。由于社会历史的多重原因,除其中个别区域经济相对发达外,绝大多数地区仍以农、牧、林、手工业等传统产业为主,自然经济色彩浓厚,产业发育及其技术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存在着较大差距,初步具备了产业技术跨越的前提条件①。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革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心西移等历史机遇,促进西北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