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燕 《神州》2021,(1):149-150
幼儿因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在日常教育中增加了一定的互动游戏,通过组织幼儿参与游戏,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认知世界.因此在幼儿园中就要做好快乐互动游戏引入工作,结合幼儿特点,保证互动游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邓静 《南京史志》2023,(34):18-20
<正>幼儿虽然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同时也具有兴趣保持不长久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特点,设计出能够让幼儿学习兴趣长久保持的活动。如此,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升。而留白则是指教学活动设计中,故意留有疑问,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将留白应用到大班数学区域游戏活动设计中,可以为区域游戏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也可以使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实现主动学习与探究。一、幼儿园区域游戏设计中留白的重要性(一)对幼儿自主探究有利  相似文献   

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天要保证幼儿两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建构游戏作为一项户外活动,其空间更开放,环境更多样,材料更丰富。幼儿能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自然的场景中建构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在建构经验的积累上更加生活化和游戏化。在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能够充分感受自然的变化,在更多元的环境中运用各种自然材料开展游戏,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专注力、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本文基于当下幼儿园大班幼儿户外建构实践,结合笔者的探究与反思,提出了户外建构游戏的具体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雪婷 《神州》2020,(1):152-152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幼儿的教育都是以游戏渗透为主要方式。幼儿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幼儿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并且对幼儿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趣味性极强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幼儿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幼儿最大程度的理解新知识而且更容易接受。但是幼儿受限于年龄限制心智并未发育成熟处于启蒙阶段,这就导致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问题也慢慢的显现。本文就幼儿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做以下探究。  相似文献   

5.
周小平 《南京史志》2023,(26):30-31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游戏分享和交流活动是完整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要积极组织幼儿展开游戏分享活动,引导幼儿自发交流,积极表达,共同解决问题,共享快乐时光,从而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品德。  相似文献   

6.
宫媛媛 《神州》2020,(6):198-198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以游戏化方式开展,更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在学习到音乐知识的同时,能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本文将具体探究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践方法,通过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形式,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在欢乐气氛中帮助幼儿成长。  相似文献   

7.
马怡宁 《南京史志》2022,(13):29-30
<正>如今幼儿教育中,同龄编班是最普遍的做法,这样的班级保证了儿童的同一性,但也存在不足。于是,间接性混龄教育的形式出现了,户外混龄游戏的方式可以弥补同龄编班的不足,促进幼儿情感意识和社会属性的发展。然而户外混龄游戏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究和优化。一、户外混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户外混龄游戏将年龄跨度大于等于一岁的幼儿组织到一起,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更多的小朋友,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扩大幼儿交友圈,为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理想状态下,  相似文献   

8.
戴菁鸿 《南京史志》2022,(34):54-55
<正>游戏是幼儿生活与教育的基本实施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要坚持以游戏为幼儿的一日基本活动,运用小组、集体或个别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及学习兴趣,最终养成幼儿良好的品格与行为习惯,达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将各领域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全面促进幼儿课程在游戏化建设中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幼师,应当从民族文明和素质的角度出发,正确的认知角色游戏带来的优点。幼儿是人生中最为初始的阶段,也是能够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开始时期。所以在教育幼儿时期一定要抓住这个最为初始的阶段,如果错过初识时期而形成坏的行为习惯,那么就会很难被纠正过来,影响到幼儿的终生。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扮演角色,让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从角色游戏分析,探究如何能够从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唐琳琳 《神州》2020,(1):116-116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是幼儿自主探究、合作游戏、发现并解决问题、自由探索、自主选择的活动,可以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充分体现出来,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轻松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和游戏,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作为学前教育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幼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区域游戏活动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黄嫄 《南京史志》2023,(20):34-35
<正>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笔者所在园“历行”课程植根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切实从幼儿生活、幼儿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亲历、体验中获得素养发展。“历行”课程注重幼儿的亲身参与、实际体验,是根植于幼儿生活的亲历式课程。为了实现“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的教育追求,幼儿园开展基于安吉游戏精神的“历行”课程优化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2.
张雪亭 《南京史志》2023,(24):33-35
<正>素质教育背景下,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受制于传统学前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幼儿乐于在实践体验中获取新知、掌握各方面技能的天性。游戏教育以激发幼儿探究主动性、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和丰富认知经验为目的,把教学内容融入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王海霞 《南京史志》2022,(30):58-59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在信息化时代,幼儿园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幼儿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幼儿期又是形象思维、直接兴趣、动作技能、口头语言等心理现象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沙地游戏中,我园追随幼儿的探究兴趣,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让沙地游戏更有趣、让学习资源更丰富。  相似文献   

14.
陆晓绒 《南京史志》2023,(37):64-65
<正>《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我园依据《评估指南》精神,通过教师、幼儿、家长横向的“三方对话”,以及园本教研、日常行动、家园联动纵向的“三方对话”,协同优化幼儿园班级资源库,创设自由、开放的资源库使用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灵动的游戏材料,助推幼儿自主游戏。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以“回归本真、自然和谐”为办园理念。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游戏为载体,创设顺应幼儿兴趣和需求的课程,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学前时期是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关键时期。我园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深入推进幼儿园生态种植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质。一、创设种植环境,激发科学探究兴趣科学游戏能够让幼儿获取有关科学学习的经验,深受幼儿喜爱。在生态种植课程主题背景下,我们创设温馨、和谐、平等、互动、自主的物质和人际环境,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升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幼儿组成一个小组,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目标任务。小组合作能够提升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提高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游戏作为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成为儿童教育的基础。”研究表明,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在幼儿的小组学习中频次最高。本文在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推进小组合作、提升游戏水平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我园以“城市绿野”园本课程为中心,以“没有屋顶的教室,没有围墙的幼儿园”为课程理念,综合运用幼儿园及周边城市与自然中的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幸福里小镇”建设,让幼儿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在“城市绿地”中实现新社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关系的重建,成为“有野性、有灵气、有善根的世界小公民”。  相似文献   

19.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参与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融入幼儿游戏?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幼儿游戏应遵循"适宜性"这一原则,1987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发表了《关于"0到8岁儿童的发展适宜性教育"声明》,其内涵包含三个层面: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教育要适合儿童发展的个性特征;教育要重视儿童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强调文化适宜性。这为我们深入探究游戏现象的本质,以便进一步尊重和顺应儿童发展的差异性,提高儿童整体发展水平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