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江而居,隔江吟唱。凤凰的美丽不仅仅在于民族的融合与碰撞,也在于山文化与水文化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在于沱水边的人和事,以及其中那种与清澈明净的水性融为  相似文献   

2.
许敏 《世界》2008,(11):146-149
爱沙尼亚在波罗的语中意为“水边居住者”,我甚至可以在房间里幻听到波罗的海的海浪声。  相似文献   

3.
我的码头     
在中国,码头这个词,是有江湖味的。 码头,就是家国,也是世事变迁的见证者和舞台。我就是个跑码头的人,那里是我的江湖。我乐于行走于江河沿岸,记下大小码头过往的众生。众生活得不易,需要一些善和爱的情怀来化解。 时常看到人们在水边发呆,我自己也是,仿佛在水边待着,心思就可以荡开。中国是令人目眩的。剧烈的变革中,人和事时常处在集体的无奈与不确定中。  相似文献   

4.
汪建策 《南方文物》2011,(2):186-187
水,生命之源,万物之根。湓浦、浔阳、江州是我们九江城市之古称。这些古城名都有一个相似的共性,那就是与水有关。九江30年来的考古资料显示。远古先民在选择聚居之地时,多以水边台地为基。  相似文献   

5.
"我先下水探一下路",次旺局长一边说,一边把裤腿一直卷到膝盖上面,然后从后车厢拿出铁锹,扛在肩上,径直走到水边。他用脚探了探水,就慢慢地向前走动,每走一步都用脚压压水下的地面,还不时地拿铁锹再捅一捅。虽然要测试的距离只有50多米,虽然现在还是9月但羌塘的湖水已经寒冷刺骨。  相似文献   

6.
水墨南雁     
浙江有南北雁荡山,南雁较之于北雁,要秀气许多,其中难得的是多了一道碧水。碧溪上有成群往来的白鹭。这是南方水边常有的水鸟,靠近江河或是平原水港的地方,常在一望无际的田间伫立或飞舞,那图景十分恬静和谐,总感觉它们超凡脱俗,纯洁高贵。在我的印象里,白鹭喜欢开阔的平原,很少会到山间的溪涧里。或许因了这里绝妙  相似文献   

7.
正秦小丽:感谢您接受采访。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作为日本研究中国考古的学者,您从何时开始对中国考古学产生的兴趣?请讲讲您自己与考古相关的经历。中村慎一:我读本科是在东京大学文学部,专业是日本史,所以最初接触的不是考古学,而是历史学。我尤为关注日本古代史中关于大和的"水人",或者说"海人"部分。日语中有"あま"这个词,指的是在水边捕鱼、或从事海上运输的人群。这些人与古代中国江南地区的吴人、越人在生活方式与文化上有很多共通点,如两者都有文身习俗等。因为这些证据,学界曾提出日本的"水  相似文献   

8.
李长盈 《江汉考古》2020,(4):121-128
正一、引言水在人类起源与发展中一直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古人在居住选址时大多选择临近水域的平川之上,不仅可以顺应遗址地形条件构筑防御体系,充分运用地形地貌解决遗址排水问题,还能够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及交通出行需求,这些建立在水边陆地上的聚居地废弃后便形成了滨水遗址。滨水  相似文献   

9.
戊子仲秋,因为出差,有机会去了一趟拉萨。虽然旅程短暂,在拉萨逗留不过三日,但雪域高原的神奇与美丽深深震撼了我。雅鲁藏布江纯洁的雪水、青藏高原如洗的蓝天、布达拉宫迷人的夜色、大昭寺前的磕长头、八角街上的转经路、路途水边的嘛呢堆、寺庙屋顶的风马旗,还有那藏家儿女天籁般的歌声……这一切,如浓浓的青稞酒,呷一口,便沉沉地醉了。  相似文献   

10.
侗族居住黔湘桂三省区和湖北恩施一部分地区,人口一百六十多万。侗族语言是属汉藏语系壮侗水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侗乡是一个颇具古俗古风的礼让文明之乡。较少于山民们那种粗扩、强悍的性格,而较多的是具有水边居民们的清秀、聪颖。机智、富于幽默和生活情趣。是一个善于装饰生活和艺术创造的民族。侗乡鼓楼,堪称世界造型艺苑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当你站在鼓楼边瞻仰时,这个侗族人民的空间语言,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不尽的情思。一、鼓楼与侗寨侗族世居向阳开阔,林木葱宠,波光数数,风景秀媚的水边山寨。高耸入云的鼓楼,飞阁重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空旅游》2015,(1):54-58
清晨6点,天还没有亮,在天边刚刚泛起红色的时候,我就来到前一天傍晚已经踩点预定的水边拍摄点,等待“魔界”奇景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水——造就外滩的激情“中国文化是一种陆地文化,我们的祖先对水有一种惧怕的情感,认为水会威胁人的生命,这和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有关。相对而言,西方有航海传统,比中国人容易亲水一些。水对城市的意义在于:它能比较容易地塑造出一个有主题的城市环境。没有水的城市建筑布局都会比较延续,缺乏变化;而水给城市一个新的空间感觉。水在城市中的位置比较边缘,水边产生了新的商业形态,使城市功能更趋近生活,让人会觉得城市生活的时间段都被拉长了…… “水的特定价值,必定会造就与水相关的“外滩热”。现在看到上海、广州等城市江边的房地产打着“无敌江景”的厂告,房价都比较贵,这就说明了水边建筑的商业价值。这些人群往往得风气之先,甚至走在流行之前,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到城市主流人士的效仿,对城  相似文献   

13.
到成都工作有一段时间了,我时常会思念雪域高原的故乡。那蓝蓝的天,那白白的云,那清清的水,还有那楼寨和寺院炊烟,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不久前,和几位同事去西藏饭店小聚,我竟有了一种归家的亲切感。这种感觉的产生还不仅仅是因为饭店一流的服务和五星级的档次,我体会到的是饭店在现代时尚中透露出的藏族文化那种厚重的底蕴。  相似文献   

14.
阎泽川 《文史月刊》2013,(11):33-33
城隍被认为是冥界中的基层神司,是保护城市的神。周朝时,每年除夕要祭祀八种神,其中就有水(即隍)庸(即城)。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为什么要祭祀隍、城呢?因为他们是守护城池的神。城市规模逐渐具备后,绝大多数城市都是靠近水边的,水与城有了进一步的结合,于是水神和庸神合二为一,成为城池的城隍神了。  相似文献   

15.
初识爱伲人     
郭建设 《旅游》2003,(8):30-31
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很多,而且能够和睦相处,我认为原因之一可能是他们都各自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傣族人靠水而居,他们的村寨都建在“坝子”里,爱伲人钟情于那种不高不矮的半山腰,佤族人则选择山顶为家,他们各自耕耘自己的土地,很少有冲突发生。  相似文献   

16.
《西藏人文地理》2008,(3):52-55
T:西藏教会了你什么? 李:从绘画的角度说.西藏教会了我如何重新认识色彩和构成.以及那种潜藏在场景中的内在的画势。或者说西藏教会了我在拿起画笔前所必须得有的某种情绪。我认为我是找到了那种恰好适合我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7.
如果时值春天,或许此时大地万紫千红,摇弄着的春花,倒影在城外的池水边.‘时时荡起的涟漪,难道是儿童打水漂过后的,不尽流连,暖暖的春风,不时吹起人们衣服的摺边,而我忍意将它轻轻收起陪伴我今后的每一个月下花前。如果来到夏天,时刻沉醉在万物郁郁葱葱,迎着阳光的待  相似文献   

18.
一般意义上讲,地处华中的一座民宅,实在称不上是隐秘之地,但那趟游历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想起那个宫殿般的四合院,总有一种难以说清的神秘感笼罩在我心头。 为什么会这样?说不清楚,我想,是那种进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迷宫般的感觉使我感到:也许触摸到了一点那种美--那种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被我一直忽视的美,一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美。 多年以来吸引我目光的一直是西部,是一些遥远的地方,喜欢做一些极端的事情:徒步长江、徒步汉江、在冰原雪山探寻大江源头、漂流雅鲁藏布江之类……刺激、新奇,颇能满足我那时年轻的好奇心。现在,我感到,那种地理上的遥远,对我是一种隐秘,能吸引我;岁月年轮下,身边高家花屋这样的东西,也有一种隐秘,这些,也开始打动我了。  相似文献   

19.
凡人的快乐     
南飞 《文史月刊》2008,(11):51-51
一天傍晚散步,在水边遇到一位朋友。 朋友刚从局长的位置退休。 我问他最近忙什么,朋友平静地说:“从前总是忙,忘了锻炼身体。现在闲下来了,每天早晚散步、爬楼梯,有时跑步、游泳、下棋、看书、听音乐。血糖、血脂、血压慢慢降下来了。从前买菜、做饭、洗碗、拖地、洗衣,要么是妻子干,要么是保姆干,轮不到我插手。  相似文献   

20.
“我先喝点儿水,你们也喝点我们的伊利牛奶。”12月12日,在北大举行的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论坛上,发言开始,潘刚冲着台下300名学子使了招“幽他一默”,引得场下笑声一片。伊利集团新一任董事长潘刚,“平常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不会打高尔夫,也不太擅长演讲,不是那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