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周时期关中地区国人秦墓棺椁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棺与椁是墓葬的基本内容,《韩非子·内储上》:“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管子·尽藏》:“棺椁足以朽骨”。秦人的丧葬习俗曾受到周代传统礼制的影响,棺椁也不例外,在其发展和演变的特征上具有普遍意义。研究秦墓棺椁的演变,则是从一个特殊角度研究秦文化,它对于认识周秦文化的渊源,以及秦文化本身的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国人,是指平民和一般官吏。东周时期秦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关中地区,因此近乎90%的秦墓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内。目前除已被发现属于秦国王室的秦公大墓或秦国宗室贵族的陇县边家庄墓地以外,还发现多座秦国国人墓地,累计墓葬达千余座。如宝鸡斗鸡台11座屈肢葬墓;长安客省庄71座东周墓葬;西安半坡112座战国墓葬;宝鸡福临堡10座东周墓葬;宝鸡县阳平秦家沟5座秦墓;宝鸡茹家庄7座东周墓葬;大荔朝邑26座战国墓葬;户县宋村1座春秋秦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考古学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山东地区古代墓室建筑装饰、题材内容、艺术成就等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汉代墓室建筑装饰与随葬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墓室建筑装饰,有着丰富的内容。但汉代人在使用这些题材内容时,是有选择的,与墓葬随葬品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本分析了汉代人墓室建筑装饰题材内容的倾向性选择,认为墓室建筑装饰丰富了墓室的内容,同时也替代了部分随葬  相似文献   

4.
根据出土的带铭文铜戈形制分析,东周时期吴越两国铜戈形制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北朝墓室画像的区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质葬具画像和墓室壁画为主体的北朝墓室画像,在画像形式、布局和内容上都因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区域性变动。本文分别以云代、洛阳、邺城-晋阳、关中、青齐五个地区,分析了北朝墓室画像的区域特征,并结合历史、艺术和文化背景,讨论了墓室画像所反映的区域性文化互动与嬗变情况。  相似文献   

6.
7.
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周时期,吴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青铜复合剑,剑的中脊和两刃是用两种不同成分的青铜铸接而成。为充分了解青铜复合剑的制作,对上海博物馆馆藏的4把青铜复合剑残剑进行了分析,通过X-射线荧光能谱仪分析残剑的剑刃和剑脊的成分,金相显微镜分析剑刃和剑脊的组织,发现中国古代工匠采用低锡青铜制作韧性好的剑脊,高锡青铜制作强度和硬度高的剑从,通过榫卯结构以铸接法将剑脊与剑从结合成一体,得到刚柔兼具的青铜复合剑。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实验,先以陶范铸造法铸造出两侧带榫头的青铜剑脊,剑脊的成分采用88%铜、10%锡、2%铅的低锡青铜;然后将青铜剑脊置入铸造剑从的陶范内,两侧的榫头伸入陶范型腔中,剑从的成分采用78%铜、20%锡、2%铅的高锡青铜,当剑从凝固时产生的收缩使剑脊和剑从牢固地结合成整体,再分1次或多次以铸接法铸上剑格、剑茎、剑箍和剑首,成功地复制了青铜复合剑,再现了东周时期青铜复合剑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8.
湖北郧县辽瓦店子遗址东周遗存的发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瓦店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柳陂镇辽瓦村,东北距郧县县城12.5公里.东南距十堰市10公里。该遗址地处汉水南岸的二级台地上,背靠丘陵低山,东部有一条季节河向北流入汉江(图一)。由于汉水在此形成一处由西南向东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河北、山西陆续发现了几座极为重要的北朝壁画墓,如河北磁县湾漳北齐壁画墓、山西太原北齐娄睿壁画墓、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等,这些壁画墓壁画场面宏伟,技法纯熟,人物服饰、车马仪仗等极具史料价值,颇引海内外学界注目。学者们普遍认为如此高规格的壁画应与北齐宫廷画家扬子华画派有关,甚至有人认为很可能出自杨子华之手。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代的“都”通常指卿大夫的采邑,包含城与附属于城的“鄙”,一般拥有私属武装。春秋齐“都”大致即是此种形态。战国时代齐国“都”的行政长官称为“都大夫”或“公”,莒地“都大夫”后裔作器时称“莒公孙”,与楚国的县公类似,其家族亦在莒地的权力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献所载“五都之兵”又写作“五家之兵”,“都”之官长可称作“邦君”。战国齐“都”延续了春秋时代“都”的某些特点,具有一定的采邑属性。“都”是齐国地方设置的最高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区域政治中心,其所辖之“县”与后世的“县”不同,应是县鄙之意。  相似文献   

11.
罗微 《南方文物》2003,(1):48-55,59
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伊川穆店、临汝张湾、渑池任村、洛阳凯旋路等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说明至迟在3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这块沃土之上。巩县、偃师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存,揭示了七、八千年前河洛地区的原始先民已步入农耕时代。到了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和距今四、五千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伊洛河沿岸原始文化遗址的分布,已和今天这里所有的村庄的密度相差无几。著名的渑池仰韶、伊川土门、洛阳王湾遗址就是这个时期原始聚落的典型代表。到距今四千余年的龙山文化晚期,河洛地区的华夏先民,已…  相似文献   

12.
杨爱国 《考古与文物》2002,(4):85-86,57
汉代墓室壁画发现于20世纪初,到世纪末,发表报告、简报和消息的汉代壁画墓达50余座,这些墓葬是对汉代墓室壁画研究的资料基础。20世纪,学者们对汉代壁画墓的时代、形制、墓主身份、分期、壁画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壁画墓盛行的时代背景等进行了有益地探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出版了数量可观的报告和  相似文献   

13.
墓室壁画不只是对墓壁的装饰,更是对墓内礼仪空间的塑造,因此每个时期的墓葬都有较为固定的壁画图式、较为清晰的叙事主题和逻辑。北朝壁画图式有单人葬和合葬的区别,唐代壁画图式的差异则是由于墓主身份等级和时代的区别,画工会根据丧家意愿来选择不同的图式。但在考古发现的壁画遗存中,也常见一些逻辑较为混乱、主题较为模糊的反常现象,它们可能是壁画改绘的结果。壁画的改绘现象与丧葬行为有关,合葬是壁画改绘的重要原因,体现了合葬仪式中的性别观和尊卑观;此外,对前代建材的改造、画工失误等也会导致改绘。  相似文献   

14.
王树芝 《文物》2012,(10):82-88,96
一研究背景九连墩墓地位于湖北枣阳市吴店镇,地处大洪山余脉的一条南北向低岗上。200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九连墩墓地1号、2号墓及附属车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确定两座墓为战国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葬。本文主要对1号墓出土棺椁的材质进行鉴定和分析。九连墩1号墓为二椁二棺,是典型的"大夫"级墓葬,外椁长8、宽6.82米,其内以隔板分  相似文献   

15.
徐涛 《沧桑》2011,(2):9-10,12
齐国是先秦时期较有影响的诸侯国之一,其政治体制伴随时势的变化相应进行了变革。就齐国政权的主体构成而言,其发展主要经历了贵族联合执政到贵族衰落、王权加强,士人由参政到执政的转变,这一转变,对齐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晋系墓葬这个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地来讲,晋系墓葬指两周时期晋国及韩、赵、魏三国的墓葬。广义地来说,晋系墓葬泛指两周时期晋文化系统的墓葬,不仅包括晋国及三晋的墓葬,还包括晋文化系统之下其它国别的墓葬,如  相似文献   

17.
徐州汉画像石馆新征集一批汉代画像石22件,其中石祠画像和墓室画像各11件.主要图像有历史故事、征战、祥瑞升仙、迎宾拜谒、车马出行、乐舞百戏、纺织图等.在这批画像石当中,发现石祠与墓室画像之间的配置和功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其中的图像作了诠释并对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团花纹样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齐国王墓出土的葬服面料金锦以团花纹饰作为装饰图样。文章通过中国传统团花纹饰源流的阐述,对齐国王墓出土葬服进行赏析,了解金代服饰的装饰风格和金代葬俗文化。  相似文献   

19.
目次一研究现状二器物发展脉络三器物类型、年代及地域特点东周时期的盆、盏、敦是最为常见的青铜容器,长期以来,学者对其命名、功用、发展脉络以及器形演变等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绩。但迄今为止,意见仍未趋一致,见仁见智之说尚有不少。笔者有感于此,近来对这些铜器作了一番较为详细的考察和梳理,  相似文献   

20.
所谓墓室画像,一般来讲,凡与墓室相关的一切图像皆可包含在内,既有墓葬建筑本身的装饰(如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也有葬具(如棺床、棺椁、墓志)和其他特殊设施(如漆木屏风)上的图像等。作为墓葬的重要组成因素,墓室画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墓葬所处时代的葬制、葬俗等内容,对其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