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莫高窟第217窟的始建者,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是敦煌的阴氏家族,故将其称为"阴家窟"。但也有少数日本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由于缺乏证据而未能提出新观点。本文对第217窟的供养人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认为该窟应为刘氏家族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环境设计美学的角度入手,应用空间设计学相关理论分析莫高窟第196窟主室中心佛坛的空间构成形式及艺术特色。通过探讨主室空间序列对佛教仪轨的影响;空间尺度对观者视觉的传达表现;空间布局为礼佛事观瞻提供的便宜;自然光线对洞窟营建的空间感受等问题,阐述第196窟作为晚唐殿堂窟,为信仰者带来的是一个多维度的空间营建思想,其中心佛坛的空间设计实质上也反映了该洞窟精神内涵,即人民表达美好憧憬和愿望的空间建造实质。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第285窟窟顶图像应用多种纹样元素,其内容丰富,布局精美,构图形式多样,并具有应用传统民间图案的典型特征.该窟窟项壁画所展示的内容反映了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时从美术学角度出发对其绘画题材和构图特征进行分析,对于应用设计学理论研究其构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莫高窟第427窟窟檐是自唐代196窟窟檐之后的最重要宋代实物遗存,是窟檐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结构最复杂、建筑内彩画完好保存的经典之作,是宋代窟檐建筑营造制度、平面布局、外部形制、结构特征、装饰等研究的重要佐证。通过现场测绘、三维激光扫描、摄影等手段,进一步校核了不同时期的测绘数据,查明了不同构件的修缮痕迹,为深入研究敦煌石窟宋代窟檐营造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莫高窟第427窟窟檐建筑形制和结构构件延续了敦煌石窟唐代窟檐的特征,是唐代窟檐向宋代窟檐过渡的典型之作,也有构件增减和结构特征改变,更加符合宋代营造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5.
诸家学者以《广清凉传》卷下载录的湖南楚王于公元947年送供五台山的记载而判定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的创作年代为947年或该年之后的结论是不可靠的。笔者从该五台山图中"永昌之县"的设置时间、莫高窟第61窟的开凿完工时间以及其它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考察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的创作年代应为943年至947年之间的农历四、五月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西壁龛外两侧的白狼塑像、南壁的十轮经变绘入的时间、东壁门北十一面观音变的造像样式及敦煌文书P.2625《敦煌名族志》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认为莫高窟第321窟是盛唐时期的阴家窟,由敦煌大族阴守忠、阴修己父子开凿,时间当在开元九年十月至十一年(721—723)四月间王君代河西节度使时。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心柱窟的演变及马蹄寺石窟群的中心柱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心塔柱窟”是佛教石窟中洞窟的一种形制。本介绍了这种窟型的演变、发展以及马蹄寺石窟群中中心塔柱窟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米德昉著《敦煌莫高窟第100窟研究》一书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国内外学术史和学术动态对此书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第220窟“帝王图”中有一“貂尾”大臣。关于此人的身份,有人认为“当系‘掌规谏赞诏命’的中书令或右散骑常侍之类的官员”;也有人认为此人“非中书令、亦非右散骑常侍”,而应是“常侍”。本文在考察历代相关的官制及礼制变化发展情况后认为:此“貂尾”大臣极可能是中书令,而身为散骑常侍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0.
萧巍 《丝绸之路》2013,(8):58-59
本文对敦煌莫高窟217窟南壁的"得医图"进行了一番推测和考证。通过论证,认为此壁画是我国较早预防天花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莫高窟第465窟是闻名遐迩的藏传佛教密宗洞窟,对于这个洞窟的开凿年代和藏文题记的释读众说纷纭,各持其词,至今没有一致的定论.本文通过莫高窟第465窟东壁门上的藏文题记进行再释读,认为这条题记中的“()(bod lo)”在藏语中是“腊月”、“十二月”的意思,全句翻译成汉文应该是:“腊月二十五日全部(完整)尸林建成(绘成)”.这“()(bod lo)”不是表示年代的而是表示具体日期的,这或与腊月二十五日是金刚亥母(空行母)的生日有关,并认为此题记为建窟或和壁画相关内容竣工后写的题记.  相似文献   

12.
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灵口之店推磨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启安 《敦煌学辑刊》2002,25(1):112-114
敦煌莫高窟第 6 1窟著名的五台山图中的“灵口之店”图 ,历来被认为是“推磨图”。笔者经过考索 ,认为这是一幅“杠子压面图”。  相似文献   

13.
本考释了敦煌莫高窟第256窟东壁门北元朝至正年间所题的“大宋国”题记,认为它可能与南宋皇室后裔赵完普等人被元政府迁徙到敦煌安置的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4.
敦煌莫高窟第85窟是晚唐张氏归义军时期佛教教团都僧统翟法荣营建的功德窟,咸通三年开始修建,咸通八年工程结束,《翟家碑》和翟法荣的邈真赞都有记载。翟法荣晋升都僧统的时间是大中七年前后,并没有立刻修建纪念他出任都僧统的功德窟,主要是因为当时收复河西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到咸通二年收复凉州之后,归义军战事基本结束,开始文化建设。张议潮开凿了第156窟纪念收复河西一道和晋升司空,僧团首领翟法荣紧随其后修建了纪念他晋升都僧统的第85窟。  相似文献   

15.
陈明 《敦煌学辑刊》2006,3(3):90-96
莫高窟第156窟是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在位期间修建的一座功德窟,关于该窟的建窟时间,前贤已有较多探讨且已几成定论。本文对窟内人物题记进行重新比对考查,并参照张议潮本人的官阶品级和职衔变化,推断该窟的始建时间有可能在大中五年(851)张议潮被朝廷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并赐封旌节之后不久,而出行图中的题记则是成通二年(861)张议潮收复凉州后的补(改)题。同时,文章还对第156窟的选址问题、窟内的《莫高窟记》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归义军曹氏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于后晋天福九年(944年)嗣任故兄曹元深之位至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诏赐其"沙州节度使"的十一年间,系以"沙州留后"身份统治敦煌,莫高窟第61窟正是这一"非常时期"敦煌以文殊信仰为主导的佛教文化的物质性再现。该窟借鉴了初唐以来莫高窟《维摩变》与《文殊变》相对表现的空间格局与视觉经验,中心佛坛文殊造像与西壁《五台山图》实际上直接脱胎于吐蕃统治敦煌以来塑绘结合的《文殊变》,并因第61窟史无前例的文殊主题,相应有极大拓展,基于佛坛文殊造像之需要,曹氏画院运用"空间单元"图式结构,重构了中唐《文殊变》中的《五台山图》,赋予其"独立"而宏大的格局,并在以文殊造像为中心的文殊语境中,实现了以《文殊变》与《维摩变》对应结构为主体的宗教与图像内涵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莫高窟第254窟千佛图像,从符号学的视角探讨这种语际翻译、文图翻译、图文并存的符号的象似性、其排列上的线性、空间布局上的对称性、文本的衔接方式及其互文性,同时也讨论了其所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莫高窟第138窟主室东壁门上智惠性供养图像全面分析后,表明了第138窟作为阴家大窟,智惠性与洞窟的密切关系,同时表明此智惠性与《阴处士碑》所记阴嘉政妹安国寺法律并非同一人,而是另有所指。学者们认为此洞窟系张承奉为其母亲营建功德窟的可能性并不大。传统研究认为阴季丰、阴海晏与第138窟的关系问题,也有待作更进一步考察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莫高窟第61窟是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西夏重修甬道时在南北两壁绘制大幅炽盛光佛出巡与回归图,北壁中间女性供养人像有改绘痕迹.有关其身份,学界有僧守朗说、西夏国师说、速来蛮西宁王说等三种观点.该供养人像配备持伞盖侍从,参考西夏史籍及黑水城出土佛经发愿文,其身份很有可能是西夏晚期的皇(太)后.另外,西夏仁宗及皇后罗氏笃信佛教,多次举行大规模法会活动,亲赴河西礼佛烧香.因而,该供养人可能是罗太后.  相似文献   

20.
陈玉英 《敦煌学辑刊》2006,3(3):116-119
本文就麦积山第123窟“童男童女”彩塑造像进行了图像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