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尚方四神博局纹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巍 《文物春秋》2000,(1):47-47
石家庄市博物馆珍藏有一件东汉尚方四神博局铜镜。这面铜镜1974年夏出土于石家庄市郊区瓮村东砖厂,形制精美,纹饰古朴,是铜镜繁盛时期的典型器物。  相似文献   

2.
1977年春淇县高村公社二郎庙村的社员在村北平整土地时,发现一面铜镜,直径19厘米。镜面弧形;背面下凹,外饰三角纹、平行线纹、波浪纹,中有铭文:"尚方作竟(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内有四乳,四乳之间有四幅画像。半圆形镜钮,长  相似文献   

3.
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在宜昌市葛洲坝清理六朝残墓时,发现一面铜镜。镜面微弧,光滑发亮,可清晰地照出影像。直径14、边厚3.35、缘宽1.5厘米。扁圆钮,圆座,座径0.6厘米。缘内铸铭文一周:"大阈通万福来钱穷天毕地鲍氏之作子孙享迁"。方格内分别铸有"大丰丰七(?)大七五(?)七大(?)七"十二字。这种铜镜在三国时期流行较多,当是当  相似文献   

4.
在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过程中,武昌县金口退休职工宋伯雅,将自己保存十多年的铜镜上交县文物部门.这面铜镜是1970年金水农场平整土地时发现的,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把铁刀.镜面为乳钉神兽纹带,直径为19厘米,正中为半球大钮,有穿、内圈七星、中圈六乳,神兽纹带较宽,内区三乳间有六兽,六兽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2006年6月,义县义道河乡村民张宏斌在锦州市内石化司结星楼附近施工工地拾得铜镜一面,交与锦州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1987年,湖南耒阳县城关镇聂洲村农民开山取土时,发现铜镜2件,现由衡阳市博物馆收藏。据发现者介绍,2件铜镜同出于一长方形坑,有铜盆、陶罐伴出。现将铜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董博 《大众考古》2021,(2):49-53
鹦鹉纹是唐代铜镜的典型纹饰,鹦鹉作为能简单仿说人言的宠物,与人类相伴已有很长的历史。鹦鹉受人类的喜欢和尊重,除了会说话外,还有两个原因:其一,雌雄成对,终身不变,象征着爱情的忠贞;其二,寿命较长,有些品种可以超过百年。鹦鹉是古今中外深受人们喜爱的飞禽之一,其或五彩绚烂或洁白如雪的羽毛,以及善作人言的才能,都让人对之喜爱有加。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黄龙县文物管理所1985年5月6日收集到铜镜一面。镜的直径20、边厚0.5、半球状纽高1.1厘米,重1050克。镜沿为八曲,半球状纽上部有一个直径5.7厘米的单线圆圈,圈内中间有一株桂树,树右有一个玉兔持捣药杵做捣药状图饰,树左有一蟾蜍。半球状纽左右两边各有一只瑞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6,(3)
正2011年4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杭州市余杭区星桥镇里山发掘了一批汉、晋及隋代墓葬,其中一座东汉墓(M8)出土了一件"天禄"铜镜[1]。铜镜保存基本完好,正面光亮,绿锈沁入镜体;背面除边缘及纽有绿锈沁入外,其余均呈青黑色。半球形纽,圆纽座。纽座外饰两只张口相向、交尾一体的有翼神兽,形象基本相同,龙首,曲身,体生翼,长尾卷曲。一只头生双角,躯体较长;一只头生独角,躯体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丝绸之路二千一百年,陕西省博物馆等九个单位(西北五省区)联合举办了汉唐丝绸之路文物展。在展出的瓦当中,汉四神纹瓦当特别引人注目。这组瓦当是由陕西省博物馆提供的,虽然它们的出土地点有所不同,但瓦当上的四神造形却都具有浑  相似文献   

11.
孙丽华 《文物世界》2011,(4):24-25,13
汉代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深深地吸引着研究汉文化的东西方学者,促使他们不断深入地进行研究。尤其是汉代铜镜,无疑是汉文化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汉代铜镜制作精良,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等几个方面都超过了前代。汉镜从艺术构图上,有别于战国多层次的纹饰表现手法(图一),若从铜镜上简明的锯齿(单线、复线)、双线、双线_二角、流云纹上来看,  相似文献   

12.
1981年2月,浙江省定海县洞岙公社陈岙大队第六生产队社员取土时,在距地表1.2米深处挖出唐代双鸾纹铜镜一件(见图)。镜为八出葵花形。直径28、厚0.5厘米。圆纽。饰双鸾相对,上下为流云和花枝纹。镜面光滑发亮,造型美观,在舟山群岛出土的唐代铜镜中是最大的一件。  相似文献   

13.
1979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莫拐农场工人王喜庆,在家中院内距地表0.5米深的土层中,挖出一面古代铜镜。 这面铜镜为圆形,直径10.8、边厚0.8厘米。镜面微鼓;镜背正中有一兽形钮,边缘内斜。镜背图案分3重,中间有一突出的环棱,环棱内兽形钮的四周分布4只海兽,另有葡萄等纹饰挽杂其间;环棱外为第二重,有形态各异的飞鸟、昆虫及葡萄等花纹;边缘为水波纹图案。 这种纹饰的铜镜,最早出现于唐代,辽金时期的东北地区多有仿制。牙克石市莫拐农场发现的这面铜镜,  相似文献   

14.
灵宝市文物管理所收藏的古代铜镜,种类多,时代特征鲜明,造型优美,铭文清晰,堪称珍品,现将部分铜镜简介如下: 1.战国夔纹镜 1979年9月灵宝市西阎乡涧南村出土.镜圆形,直径15.8厘米,重300克,圆钮,圆钮座.主纹为三组夔纹,以勾连雷纹衬地.其外饰一周细弦纹,素卷缘.此镜胎薄完整.  相似文献   

15.
东汉是铜镜铸造的一个鼎盛阶段,洛阳地区出土的东汉铜镜早期风格多承袭西汉、新莽,中晚期发展出新的种类,表现为儒学思想、神道元素出现在镜背纹饰中,并盛行开来,新的纹饰布局格式也已出现。出土铜镜的物理损伤大都为断裂,化学病害主要是锈蚀,铜镜的修复重在对氯化亚铜与碱式氯化铜两种有害锈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1989年5月,巴中县清江区棉麻公司搞基建时发现了一面东汉时期的青铜镜。该镜镜面呈弧形,弧距3.5毫米,镜面直径10.9厘米,背面直径9.9厘米,磨损处露出黄色铜质。背面中部有大园纽,纽上有椭园孔,纽径2.2厘米,高1.2厘米。此镜背面纹饰复杂,外缘宽3.5毫米,外区从外向内是锯齿纹、凸弦纹、三角纹  相似文献   

17.
<正>铜镜于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出现,流传甚久至明清不衰。清晚期自西方传入玻璃镜后,铜镜才被取代。铜镜历来为鉴面之物,正衣冠之用。此外渐渐被赋予辟邪、厌胜之意。晋代葛洪《抱朴子.登涉》曰: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  相似文献   

18.
<正>铜镜是古代人照面容的器具。从目前考古资料看,铜镜至迟在商代已经出现了,经历三四千年的发展,到清代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在这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铜镜的式样、质地、纹饰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金代铜镜造型和纹饰多种多样,有动物类纹饰(瑞兽镜、双鱼镜、龙纹镜),有历史人物、神仙题材编外(如许由巢父故事镜、柳毅传书故事镜、唐王游月宫故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四年七月,河南省襄城县湛北乡七里店村农民在村西起土时发现铜镜一面,现收藏于襄城县文物管理办公室。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0月28日,呼玛县兴华乡村民吴宝福在兴华村呼玛河渡口南2公里河套翻地时发现一面铜镜,出土时完好无损。镜面直径14、缘厚0.6、缘宽2.4厘米。镜背有半球式桥状钮,钮外有较细的凸起矩形线,四角有纹饰,第一层矩形线与第二、三层较粗矩形凸线之间较宽,内有12个乳钉,乳钉之间铸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