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埋藏于秦始皇陵东侧的兵马俑军阵模拟了一支秦代京师戍卫军,他们守护着埋藏于神密地宫中的秦始皇。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现已确认这支地下军队约由8000名陶俑士兵组成,陶俑手中持有武器,均为武士装束。这些陶俑虽然是被大规模制作出来的,但陶俑所表现出的人体生理形态特征,特别是面部特征异常真实。现实世界中人们的面貌各不相同,兵马俑的面部特征也是各不相同,人们多用千人千面来形容秦兵马俑面  相似文献   

2.
秦俑彩绘底层生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学文 《文博》2002,(5):38-41
通过数十年的考古钻探和发掘资料证明,秦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共埋藏陶俑、陶马近8000余件。从已发掘出土的情况来看,陶体表面均施有色彩明快、艳丽多姿的彩绘。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经过大量的分析测试和实验研究,基本搞清了秦兵马俑的彩绘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地震灾害的频发,分析浮放于俑坑中的秦兵马俑在地震波影响下的运动方式是秦俑地震灾害防御研究中的首要环节。本研究利用力矩平衡的原理测量秦兵马俑的重心位置,进而初步计算得到陶俑的临界地震加速度,依据陶俑的形体特征计算出每类陶俑的抗倾倒极限地震加速度,验证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为制定秦俑的地震设防等级和防震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文博》杂志1994年第5期刊发了赵成文先生撰写的《痕迹考证与秦陵兵马俑之谜》一文,赵先生根据秦俑身上发现的陶文“辛卯”及陶俑陶马体腔内壁的麻布纹、粗绳纹、麻绳纹等“痕迹”,对秦俑坑修建的时间和秦兵马俑的制作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观点.笔者读后,感觉此文的疑点甚多.现择其几点,写成“辩析”小文,以与赵先生及诸同仁共研共勉.  相似文献   

5.
吴若明 《文博》2012,(3):14-22
在崇尚厚葬的西汉早期王侯陵墓中,陶俑是陪葬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对较完整的保存下来,除常见的兵马俑外,西汉大量出土的女性陶俑更是对先秦兵马俑新的发展,包括了侍女俑、舞蹈俑、器乐俑等不同的形象。在"视死如视生"的西汉王候地下陵墓中,这些不同身份的女俑还原了一个生动再现的西汉王侯生活景象,其中以西安汉阳陵出土女俑和徐州楚王墓群驮篮山和北洞山的女俑最为代表,并各有特点。本文通过对汉阳陵和西汉楚王墓葬中女俑在制作方法、尺寸、数量、刻划风格和服饰、发式、姿势、面部表情等多方面的对比研究,讨论其形成的原因,以及所体现的这一时期西汉帝王和地方王侯在权力和财富、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秦俑馆在对第二号兵马俑坑正式发掘的同时,对二、三号俑坑间的“四号坑”(原探名废弃坑)的西北隅也进行了清理发掘.保护了发掘遗迹;并对坑的范围作了明显的保护标志.这对于保护遗址遗迹和对秦兵马俑坑一组的全面研究,深入探讨,无疑是一种科学的措举.这个坑钻探发现后,未作过正式报导.袁仲一先生和我在《秦始皇陵东侧第三号兵马俑坑清理简报》结语中写了:“在二,三号俑坑间,还有一个未建成的废弃坑,面积4600平方米,仅有土扩,未发现木构建筑遗迹及铺地砖,也未见陶俑,陶马等文物.这有可能是拟议中的一个军阵.因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暴发,而未能建成.”  相似文献   

7.
秦兵马俑表层风化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稀世的化瑰宝,其风化状况评估是秦俑保护的重要依据。为此,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仪、孔隙率检测仪、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分析等手段对秦兵马俑样品进行了相关的理化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秦俑的风化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秦俑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可觉察的内部风化现象,但表面出现了轻度风化,并有少量陶俑表面发生了明显的酥解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陶俑的保护,特别是表层防风化问题应当作为秦俑保护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军 《文博》2008,(5):11-14
秦兵马俑1974年被发现,1978年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勤努力,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遗址坑总计发掘1452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约2400余件.其中一号坑发掘8000甲方米,出土陶俑、陶马2000多件,战车20多乘,兵器4万余件[1].二号坑发掘600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约300余件[2].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狮子山楚王陵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俑为代表的秦汉俑是我国古代陶俑艺术的代表,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秦俑兵阵整体展现出一种威严的氛围,反映出战国时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时代特点。汉朝在一定程度之上受到秦的影响,汉俑对于俑艺术既有继承也有发扬,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较大的差异。秦文化孕育于西北游牧民族,在陶俑身上也多体现了剽悍和大度的特色。汉文化则更多地受到西楚气韵的影响,因此秦汉陶俑差异性也较为明显,诸如服饰、规模等。而秦汉陶俑又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状况、社会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6,(6)
2007年冬,淄博市临淄区山王村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5座汉代墓葬和1座大型兵马俑坑。俑坑由两个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坑和中间过道组成,南北总长15.3米,坑底最深处5.4米。坑内放置陶俑及车马、兵器、乐器、动物、家禽、阙楼、大门、楼房、粮仓、厨房等模型共500余件套。从出土的戴风帽式头盔的骑兵俑和跪坐俑的特征来看,这批兵马俑的年代应接近并晚于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俑。这一俑坑可能为汉武帝之子怀王刘闳的陪葬坑。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底,山东章丘市危山风景区内发现汉代陪葬兵马俑坑。在对兵马俑坑出土陶俑进行修复过程中,经过对俑体内部结构和制成材料的仔细观察、检测研究,明晰了立俑的制作工艺。立俑制法多采用合范法,少数部位结合雕塑,制作工艺包括前期准备,陶俑各部位的合范制作以及分装套合、细部修整等,入窑焙烧过程和最后的表面涂饰彩绘工艺。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兵马俑于1974年出土,197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作为一座大型遗址性博物馆成立。1987年秦始皇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经过长达二十年的艰苦工作,秦俑的文物保护已进入系统化和深层次的阶段。秦俑坑有兵马俑近8000件,现已发掘出1000余件。已经掌握的考古资料表明,坑内所有的陶俑原来都是通体施彩的。然而,因秦俑曾遭焚毁、坍塌及多次山洪冲刷等变故,加之地下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动向     
6月13日,陕西西安考古人员对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这是秦兵马俑博物馆第一次以独立资格组织考古发掘队开展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04~200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高陵区米家崖村发掘清理了28座战国时期墓葬,其中M3、M9、M14、M49四座墓保存较好,出土器物较为丰富.这些墓葬中普遍出土两套随葬品:一套为秦墓常见陶器,另一套为比较少见的低温陶器、低温陶俑.米家崖秦墓的发掘不仅为战国时期秦墓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而且对于各类陶俑制作与发展源流以及其后秦兵马俑源流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静 《文博》2004,(5):93-96
2004年是秦兵马俑发掘30周年暨秦俑博物馆开馆25周年,在这一年中,我们用举办临时展览、学术会议、秦俑巡展和纪念大会等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个难忘的、有意义的日子;我们配合博物馆的工作,采用各种宣传手段,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掀起了宣传兵马俑的热潮,正如一位记者所言:秦兵马俑的宣传工作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是秦兵马俑发掘30周年暨秦俑博物馆开馆25周年,在这一年中,我们用举办临时展览、学术会议、秦俑巡展和纪念大会等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个难忘的、有意义的日子;我们配合博物馆的工作,采用各种宣传手段,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掀起了宣传兵马俑的热潮,正如一位记者所言:秦兵马俑的宣传工作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目前出土规模最大,研究价值极高的一处古文化遗址。已建成的规模宏大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不仅使之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可使兵马俑免遭风吹雨淋、烈日暴晒的严重侵蚀和损害,对其保护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兵马俑并非处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封闭环境中。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游客量的逐年增加,环境的日益恶化,秦兵马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秦兵马俑所处环境中各种因子,如: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对秦俑的影响颇显重要。同时,这项研究对今后乾陵和秦始皇陵的挖掘与保护也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本文报道了秦俑馆一号展厅内空气及俑体表面存在的霉菌种类及生物量变化,探讨了这些霉菌特别是产酸霉菌对秦俑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汉代的化博大精深,汉代的服饰又是多样化和民族化,在不同的区域都有不同服饰,我们在研究探讨这些问题时都离不开实物资料。因汉代的服饰保留下的并不多,人们只能从画像砖中的人物图案以及陶俑中的装塑中看到汉代人的服饰。成都新都区杨升庵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汉代画像砖、陶俑物,其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居成都市区县级博物之冠。这些汉代画像砖、陶俑题材广泛,具有地方特色,是研究汉代地方服饰、装饰的重要的史料。从这些物中使我们看到了四川地区汉代民间艺人、劳动以及其人的装束特征,从而使我们在研究汉代服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对馆藏的一部分汉代画像砖中的人物和陶俑的造型、服饰装饰等问题,浅谈汉代四川民间服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秦俑铠甲的编缀及秦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始皇兵马俑以高度的写实作风再现了秦代为军阵形象,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秦代军事的珍贵资料。尽管如此,我们还不能对这些现成材料拿来就用,对秦俑的认识和研究还要下一番功夫。这是因为:1、秦俑的写实是通过陶塑的手段来表现的,它提供人们的形象限于俑的外表,对“隐”于其里的形状、结构需要通过外表来联想、研究。2、形象的质地一律是用陶质表现的,需要通过形象提供的质感、颜色,还要借助于文献资料和其它考古材料进行参证、比较才能确定。3、俑坑经过焚毁,陶俑及所执兵器有  相似文献   

20.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秦始皇兵马俑,从1974年携带着泥土气息破土而出以来,就以其雄伟的气势、庞大的阵容、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精良的制造工艺而著称于世,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举世无双的立体佳作。谁也没有对它的完美性产生过怀疑。但是,笔者在参与秦兵马俑修复和二号坑发掘的时候,发现秦兵马俑在制作运输过程中、秦俑坑在建筑中都存在着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