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抗倭名将谭纶抗倭功绩,并未得到很多人的重视。但大量的史实证明,他参加了东南抗倭斗争,亲自参加和指挥了数十场的抗倭战争,创造并总结出抗倭战略战术,为平息东南倭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谭纶不仅是一位抗倭英雄,更是一位军事理论家。本文对其抗倭总结出来的海防思想进行概略的评述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韬的海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王韬海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即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期。具体、清楚地说明了王韬海防思想在这三个时期的演变,分析了这个演变与中外关系格局变化之间的联系,强调指出了王韬海防思想中“以战为守”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苏小东 《安徽史学》2007,(1):99-105
刘铭传以武将而跻身于封疆大吏之列,其一生之建树重在“事功”而非“理论”。正因为如此,他虽然也曾就海防及其相关问题有过全面系统的论说,但其认识水平显然不及同时代之佼佼者。关于台湾在中国海防中的战略地位,他也是在领导抗法保台、建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认识的,并以首任台湾巡抚之地位不遗余力地将其思想主张付诸实践,开创了包括海防在内的台湾近代化新局面。刘铭传加速台湾建设、加强台湾海防的初衷是为了抵御日本的侵略,不料数年之后,台湾竞因北洋海防的崩溃而落入日本之手。这绝不是刘铭传个人的悲哀,实乃国家民族之大悲剧。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连连遭到帝国主义海上入侵,民族矛盾日趋加重,中国人民为此进行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形成了近代海防爱国思想——血洒海疆的斗争精神、革故鼎新的救亡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这些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刘铭传以武将而跻身于封疆大吏之列,其一生之建树重在"事功"而非"理论".正因为如此,他虽然也曾就海防及其相关问题有过全面系统的论说,但其认识水平显然不及同时代之佼佼者.关于台湾在中国海防中的战略地位,他也是在领导抗法保台、建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认识的,并以首任台湾巡抚之地位不遗余力地将其思想主张付诸实践,开创了包括海防在内的台湾近代化新局面.刘铭传加速台湾建设、加强台湾海防的初衷是为了抵御日本的侵略,不料数年之后,台湾竞因北洋海防的崩溃而落入日本之手.这绝不是刘铭传个人的悲哀,实乃国家民族之大悲剧.  相似文献   

6.
嘉靖、万历之际,由于倭寇、海盗在东南沿海一带活动猖獗,海防遂成为明朝中央、地方军政官员和学者普遍关心的大事,一时间涉及海防问题的著述大量涌现。除了海防类专书、综合性兵书以外,一些明人笔记保存了不少颇有价值的明代海防史料,民间学者叶权的《贤博编》即为重要代表作之一。文章研究了叶权的籍贯和晚年的移居问题、《贤博编》的成书过程以及叶权对嘉靖以来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原因的分析,并对叶权关于东南沿海的海防问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书研究晚清不时期的海防思想、海防政策、海防体系以及军工修造制度,理清其演变轨迹,分析海防建设在近代化过程中发生顿挫的主要原因和客观原因,实事求是是评价其功过是非,总结晚清海防建设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现代海防建设和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明初为安定海疆,在广东南海地区构筑了以卫所为主体的沿岸防御体系.嘉靖、万历年间,吴桂芳、殷正茂、凌云翼等两广总督为平定日趋严重的倭寇、海盗祸乱,逐步变革卫所体制,根据南海要冲港湾等地理及军事形势,先后通过构筑拓林、碣石、南头、北津、白鸽、白沙等“六水寨”,设置南澳副总兵,规划“海陆联防”、“分区防守”体制,形成完整的南海防御体系.嘉靖、万历年间南海海防体系的变革,对明清时期南海地区“东、中、西”三路海防思想的形成以及后世南海海防体系的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明代的海防主要是因为防御倭寇而形成的。倭寇对中国的侵扰,出现于南宋,元末趋于严重,到明代更为猖獗。在前后200余年里,倭寇曾剽掠我国辽东、山东、江苏、福建、浙江、广东沿海数千里的土地约七、爪百次之多。“杀人、劫财、强盗为武士习性”^①,他们“来若奔狼,去若惊鸟”^②,倏忽千里,少者几十人,多者以万计,烧杀抢掠,侮辱妇女,杀人喝血,无恶  相似文献   

10.
11.
姚依  弓凯婷 《福建史志》2022,(3):16-21+71
沈葆桢是中国近代海防事业的实干家。1874年5月,沈葆桢临危受命赴台抗倭,并为巩固台湾海防采取了诸多举措,其海防经略思想可为新时代我国海防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地,因此对它的地理环境要求很高。 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在选择建城地址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建筑风水理论,其意在营造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的美好环境,以供人们居住,本文以福州古城建筑为例,探讨传统风水对福州古城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乾隆《泉州府志》及道光《晋江县志》关于“明代海防”的记载有几处值得商榷:一为崇武、福全、金门、中左、高浦五千户所的隶属;二是关于汤和于洪武二十一年,行视闽粤濒海地之事;三是永宁卫建置时间问题。查阅明朝时期相关史料可知,崇武、福全、金门、中左、高浦五千户所为永宁卫统管更接近史实;而有关汤和于洪武二十一年行视闽粤濒海地,筑城增兵,置永宁指挥使及崇武、福全、金门、高浦千户所之事确是史误;洪武二十七年为永宁卫建置的时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沈济 《黑龙江史志》2011,(14):36-37
俞大猷,一位明代历史上充满了军事智慧的将领;海防,一个曾经让中国人淡漠又为之饱受屈辱的名词。在明朝那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俞大猷曾经参与并部分领导了抗击倭寇的战争,形成了堪称"大知"的海防思想。提出了制海、固海、重军械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有些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早在明代以前,我国就设置海防,但没有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自明代开始,在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江苏、辽宁和京师等沿海各地设立卫所,构筑了涵盖卫所城池、海上会哨和烽堠报警的海防体系,为防范和打击倭寇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鹏飞 《沧桑》2009,(6):24-25
明代中后期,白银开始成为通用货币,整个社会对白银产生了迫切而巨大的需求。由于中国白银产量有限,所以向海外寻求白银就成为当时获取白银的重要途径。而这一时期,海禁的解除、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东来贸易,使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而海外的白银也因此大量流入中国。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商业繁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人口的发展和迁移、商业资本的积累和劳动分工的加快,在沿海一些工商城市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横向交流,会馆组织正是在这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最初的会馆是明永乐年间的芜湖人在北京设置的芜湖会馆,属于为同乡官宦聚会和仕子赶考寓居目的而建的。商人会馆直到万历年间才在苏州出现,继而进入京师,再向全国各地扩散。在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19.
翁飞 《江淮文史》2014,(6):23-39
正自1874年日本侵台引起第一次海防大筹议起,在甲午战前20年,晚清政府对于近代海防和海军建设,经历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过程。作为身处近代国防、外交冲要地位的淮系集团领袖李鸿章,在两次海防大筹议中,尽可能利用其个人影响和本集团成员相呼应,通过诸般谋划、运作以及激烈的思想交锋,艰难而缓慢地推动着中国近代海防与海军的建设。期间种种曲折,足可作为今天的镜鉴。第一次海防大筹议与《筹议海防折》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李源 《福建史志》2004,(6):31-35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社会因素,福建有史以来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难以割舍的与海所缔结的亲密关系,经过隋唐、宋元的一步步积淀,到了明朝,充分体现在福建对外贸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