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博物馆恒温恒湿的基本要求、热泵式溶液恒温恒湿空调机组的原理、特点以及实际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对博物馆应用热泵式溶液恒温恒湿空调机组新技术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
当今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厅有大量的文物展示,需要有恒温恒湿的环境加以保护。而现今许多博物馆已有空调,温度达到恒温,但是湿度难以控制,分析原因是因为空调设备的选型是舒适性中央空调,而舒适性中央空调调节温湿度以人体舒适为标准,在有些客观条件下,不能有效地控制湿度。为了利用现有的设备达到恒湿的效果,可以根据现存的能力和条件将原有的空调系统加以改造,改造的方法是将新风进行初步的除湿处理,再通过原空调箱将新回风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从而达到控制湿度目的。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空调系统通过改造后,基本能达到一定的温湿度要求。因此,本方法对于一些采用舒适性中央空调且在控制湿度变化上存在困难的博物馆纪念馆进行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手术帐篷"里,制氧机直接把空气变成氧气空气净化器直接对空气进行消毒,形成无菌状态自动散热空调让帐篷内保持恒温、恒湿  相似文献   

4.
对于环境因素敏感的馆藏文物,恒温恒湿的保存环境条件无疑是最好选择.大空间的文物陈列和保存环境,采用冷冻除湿型恒温恒湿系统比较合理.针对文物保存的要求和特殊性,需要对恒温恒湿环境系统的各种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高效、节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首都博物馆保管部契约库内藏有契约文书共计2万余件(套),库房采用先进的恒湿不恒温的智能化空调系统,对不同质地的文物进行妥善保管。近年来,在馆领导的重视下,首都博物馆组织人力、物力对这批珍贵的纸本文献进行了保护、整理、研究、出版,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6.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是我国首个遗址保存在恒温恒湿环境的博物馆,但遗址表面仍然析出了硫酸钙(CaSO_4·2H_2O)。本研究通过对汉阳陵13号坑封闭展厅内环境温湿度、土壤蒸发量、遗址本体及地下水可溶盐的长期监测分析硫酸钙(CaSO_4·2H_2O)产生原因。结果表明,13号坑环境湿度长期保持100%,由于遗址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空气中水分子在土壤表面不能转化为液态水返回到土壤中,而随着土壤水分蒸发遗址表面土壤溶液浓度逐渐增大,溶液中离子相互发生反应在遗址表面析出白色的硫酸钙。  相似文献   

7.
针对博物馆展柜出现的在夏季高温工况时展柜内温度无法降到恒温恒湿系统设定值的现象,通过实验计算并比较玻璃导热产生的冷负荷和送风提供的冷量,来判断柜内温度达到要求所需要的最小风量,并计算出了展柜单层钢化玻璃在内外都是受迫对流换热状态时的传热系数K值。  相似文献   

8.
含光门土遗址属于室内土遗址,通过对土遗址病害、博物馆内温湿度、不同深度含水率长期监测及土样渗透系数、硬度测量发现,在相对密闭环境中,含光门土遗址在冬春季泛碱、剥落及春季严重霉菌等病害反复发生与遗址水分“单向蒸发”周期性变化有关;周围草坪浇水、降雨、城市排水渗漏向遗址内部渗流引起土遗址管涌的直接破坏。分析了地下水分变化引起含光门土遗址病害的原因,提出了在博物馆两侧设置隔水墙为主要措施,防止周围地下水渗流对土遗址的直接破坏作用,保持博物馆内恒温恒湿,防止地下水的“剧烈”变化引起的劣化影响。本研究可为含光门土遗址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博物馆展柜出现的在夏季高温工况时展柜内温度无法降到恒温恒湿系统设定值的现象,通过加大风量来增加系统制冷量的方法来解决,并通过实验比较更换风机前后不同工况时,通过玻璃进入展柜的热流量、表冷器进出水温差、表冷器进送风空气状态等,来分析判断系统冷负荷及冷量的变化及原因,证明更换更大风量的风机能够使展柜内温度降到接近系统设定温度,符合文物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10.
董清丽 《文物天地》2021,(2):116-119
<正>金属文物常年埋藏地下,受土壤、地下水中所含酸、碱、盐类等物质的侵蚀,同时受墓穴塌陷挤压,考古出土的金属文物大多破损、残缺、变形、锈蚀严重。出土后使用自来水清洗,存放的库房条件简陋,无恒温恒湿设备,又加之锡器怕冷惧热的金属特性,致使锡器锡疫严重。现就两件宜昌博物馆藏春秋中期晚段的锡簋科学保护修复过程作一述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丹麦国家博物馆的Martin Mortensen及其合作者,从来自五艘沉船的木材中挑选出了19件样品进行老化实验。这些之前一直被保存着的古代木材有着不同的历史,来自不同的产地,经过不同的处理,而这次它们都被放入同一个恒温恒湿箱(climate chamber)中进行为期七个月的老化。实验条件是,温度恒定在30 ℃,相对湿度为一天内30%(干周期)和80%(湿周期)各12 h,交替运行。安装在恒温恒湿箱内部的一架照相机每隔一小时会对样品拍  相似文献   

12.
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全面了解武汉博物馆的文物保存环境现状,科学评价该馆文物库房环境达标试点工程的成效,总结实践经验,服务我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改善工作,采用相关检测设施和仪器分析手段,针对该馆的改造新文物库房、未改造老库房、文物储藏柜、包装囊盒、陈列展厅、文物展柜内的环境质量,检测了其中的温度、相对湿度、甲醛浓度、板材的木材含水率、可见光照度以及紫外辐照强度等指标,并对环境中的酸性气体和VOC浓度进行了采样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博物馆达标改造工程对库房温湿度和光照水平的控制成效明显,基本达到了文物保护要求;增添使用的文物储藏柜、包装囊盒、活性炭吸附材料等具有一定的微环境调控效果。由于装饰材料和橱柜材料等散发污染物的影响、恒温恒湿系统的间歇式运转模式、部分老库房和展厅采用无防护自然采光设计等原因,现文物保存环境中还存在主要污染气体浓度普遍偏高、湿度呈现短周期性波动、局部光照水平偏高等情况。对此,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环境中的粉尘对文物有不利的影响,需了解其成分和来源,为文物的保存环境的选择提供科学的数据。为此,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河南博物院空调滤网上的粉尘进行了成分分析和形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粉尘包括无机的硅酸盐物质和各种纤维。分析结果说明,博物馆展室这样的人工环境中仍然含有对文物有危害的因素,而空调措施对去除粉尘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对比两种保存环境下法门寺丝绸的保存状况,对其织物和纤维样品进行了老化形貌观察和结晶度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恒温恒湿环境对法门寺丝绸的保存更有利,冰柜低温保存环境并不利于的蚕丝显微形貌和结晶度的劣化控制。自动温控装置调控的环境中温湿度的频繁波动可能是造成低温条件下纤维形貌和结晶度出现更多劣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博物馆特色课程特殊性、小讲解员项目对于博物馆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的践行进行阐释,通过受众的反馈对博物馆教育项目进行梳理,从而在博物馆课程设计与应用方面提出一些可以遵循的特殊性,将博物馆教育推向更专业化与特色化,在教育体系中能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旅人的宫殿     
<正>象征着永恒优雅的纯白色惬意空间,悬挂在中央穹顶的椭圆形水晶吊灯,恒温恒湿的内庭花园,静逸而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米其林餐厅……身处巴黎最繁华地带的文华东方酒店,如同为旅人打造的一座现代宫殿。2014年,法国旅游发展署给予这座酒店的评价是——"皇宫级豪华酒店"。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博物馆要重新审视其宣传教育工作,应当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和发展,注重将宣传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满足社会提出的要求,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博物馆宣传教育的意义、现状及人工智能内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对人工智能在博物馆宣传教育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博物馆领域,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技术是新面孔。本文首先简述了现有藏品管理系统中图像检索技术的缺点,进而对CBIR技术的优点及其在博物馆数字藏品图像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对CBIR技术在博物馆数字藏品图像中具体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并设计出博物馆数字藏品图像CBIR系统结构框架图,借以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博物馆工作者对CBIR技术进行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数字化博物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昆 《北方文物》2002,(1):94-97
数字化博物馆是数字化技术及互联网络技术在博物馆中深化应用的结果,是一种新生博物馆的类型.本文将从博物馆应用的角度,对数字化博物馆的特点、功能及对传统博物馆的影响及前景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如梅 《文博》2011,(2):89-92
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博物馆免费工作在全国的陆续展开,越来越多的群体开始走进博物馆并关注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这给博物馆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进行博物馆的管理和如何利用电子政务的蓬勃发展态势进行领导决策手段的优化是博物馆人需要探讨的课题。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博物馆数据的统计、查询和分析应用成果促进博物馆行业发展的信息系统方案,探讨了博物馆管理方式变革的重要论题;同时,进一步对博物馆数据查询及评估系统进行探讨,阐述了如何建设和应用此业务系统对博物馆进行科学管理的技术实现方法。该系统不仅可以通过专网安全地传输数据,还可以对搜集到的数据(包括馆藏文物数量和级别、常规展览和临时展览的数量与规模、参观人数、观众满意度、媒体关注度等)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综合考虑博物馆自身的状况和多方面的社会因素,生成文本报告和图表,为领导决策提供资料和依据。该系统充分利用了政务系统现有的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对博物馆实施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管,避免了重复投入和建设,有效地整合了信息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