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戌年话狗     
戌年话狗金翁今年1994年是甲戌年,戌,属狗,也就是狗年,若按蒙古习惯应称“狗儿年”。狗,是一种品质高尚而忠实的动物,俗话有“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满族一向爱狗,不许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饰狗皮袖头。因为狗曾救过老太汗努尔哈赤的命,所以...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1,(11):46-46
满族剪纸始于明代.当时的剪纸主要表现对神灵的崇拜,例如出于对嬷嬷神的崇拜,便有“嬷嬷人儿”剪纸,出于对动物神灵的崇拜,便有狗、龟、鹊、鹿、鹰等形象的剪纸,历经几百年,剪纸已经成为满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各地区的剪纸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其中又以河北丰宁和辽宁锦州医巫闾山的剪纸尤为著名。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对满族有不同的定位,其中一种是把满族和蒙古族等北方民族统称为游牧民族,只是有过一段采集、渔猎时期.这种定位是不准确的.本文旨在澄清对满族不正确的认识,同时,充分肯定满族对治国定邦和文化创新上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姚斌 《满族研究》2003,(2):60-64
董鄂部女真的历史是满族历史的组成部分,对研究满族史有重要作用。但字资料不多,这是被忽视的原因。利用这些简单的资料整理董鄂部女真的历史。说明宽甸、三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满族的住牧之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一些书刊、电影、电视中常出现“满清”这一名称,做为“满族”或“清朝”的称呼。其实,这是一种不合适的称谓,不应再继续使用。但有人出于不理解,不知其误;有人虽知其误,却并未在意。 “满族”和“清朝”本来是两个涵义不同的概念。“满族”是族称,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1635年皇太极废除诸申(女真)的旧称,定族名为“满洲”,后简称为“满族”(辛亥革命后均通称为“满族”)。“满族”是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以女真为主体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清朝”则是以满族贵族为主的满、汉等族  相似文献   

6.
满族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及其旅游深度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满族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完整,民族特色鲜明,地域文化浓厚,同时又兼具开放、包容等显著的特征,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针对目前满族文化遗产旅游主题不突出,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深入挖掘满族文化内涵、整合满族文化遗产资源、对其进行品牌建设、开发具有满族特色的体验型旅游产品等深度开发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试论满族传统饮食文化对中华饮食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满族传统饮食化对中华饮食化贡献的分析,论证出:满族作为中华民族重要一员,其传统饮食化对中华饮食化的发展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不能以目前满族饮食化表征不明显为由,而贸然否定满族传统饮食化对中华饮食化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8.
再论满族歌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前曾撰写《满族歌舞》一文,发表于《满族研究》1987年第3期,对满族歌舞,进行纵向(线性)概论,粗线条地勾画了一个轮廓,许多问题未得深究;本文则对满族歌舞进行横向类归、拓展(点——面),对前文简略之处予以深化、补充,并对一些代表性的传统歌舞及其民族特色进行深入地论证、辨析。本文所引之歌谣、曲词均为前文所不载。是曰“再论”。 满族歌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大的范围,可分为:民间歌舞,祭祀歌舞和筵宴歌舞三类。  相似文献   

9.
"东北的原住民?那只能是满族喽。但城市里可没有够得上'原住民'资格的满族,"沈阳的摄影师朋友为了不打击我的积极性,好半天才挤出这么句话。"现在的东北人,绝大多数都是当年'闯关东'从河北、河南、山东闯过来的人。"听了这话,我疑惑了:"沈阳不是有满族人的故宫吗?难道不能说明沈阳是满族的发源地吗?""不--行!可差得远呢!不过,我知道,靠近吉林那边有个满族自治县,而且据说当地还有一族姓肇的人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直系后裔呢。"……于是,我们开始了走近满族的行程。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是指女真以后满洲族兴起,以武力统一全国和建立政权的最初时期。其中包括五个时代: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祯。这一时期是满族发展的上升时期,是满族社会由不成熟的封建制急剧地向完全封建化转变的阶段。这个阶段由于满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满族文学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清代前期的一百多年间,满族人在向汉族文化和文学学习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知识分子,很快地造就出一大批满族诗人与作家,发展了满族文学,并充实了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1.
满族歌谣,是满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族及其先人的口头诗歌创作。它以自己丰富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满族人民中世代流传。它是满族民间话语的集中显现,由满族歌谣的流变、满族歌谣在本民族的定位两大方面,让我们走近这个民族,对其做近距离观照并与其对话。  相似文献   

12.
我读《丹东满族》张佳生《丹东满族》终于全部出版了,读这套书的时候我有很多感受,这也许是因为我是搞民族文化研究的,对有关满族历史文化的书籍特别注意的缘故吧。虽然我向来不善于写书评,却觉得有必要向更多的读者介绍这套很有价值的书。《丹东满族》的出版,与当前...  相似文献   

13.
<正> 满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满族是"满洲族"的简称,满族的祖先早在四千年前就聚居在长白山上。据《山海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肃慎人即为满族先民。在满族的众多文化之中,最渊远流长、最具特色的就要数满族的宗教——萨满教了。满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有自己的信仰,就像其他民族崇拜"图腾"一样,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萨满教为我国的原始宗教之一,所反映的是原始初民时期的认识规律,是与人类社会前进相同步的。它主要分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跳神仪式等。  相似文献   

14.
辽东满族民间叙事是满族民众的历史记忆,是区域内满族社会史、氏族史、家庭史的浓缩与剪影,也是满族精神、文化、智慧、审美的艺术载体。辽东满族民间叙事蕴含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质素与内涵,各类叙事文本以一种无形的张力,彰显着满族不同支系族群的文化个性。对其予以审视与剖析,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复原和再现辽东满族社会的文化自然积累、发展的原生形态,构筑复线的区域小写历史。  相似文献   

15.
吴俊杰 《满族研究》2006,1(2):55-60
满族心理学是满族研究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在满族研究中对满族心理的研究还很少,文章强调了研究满族心理学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满族心理学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提出研究满族心理学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厂研究满族心理学可以凭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对满族的研究,以往在我国虽然是个薄弱环节,但还是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五十年代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直接指导组织调查组,对满族历史、风俗等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辽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承担了编写《满族简史》,《满族简志》、《满族社会历史调查》等书的任务,其中《满族简史》、《满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书已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七年辽宁大学历史系民族班师生怀着对满族史研究的浓厚兴趣,在本溪县政府的支持下,先后三次对本溪的满族历史和现状做了考察。 本溪县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山区。据历史文献记载,这里清初都城兴京(今新宾县境),东京(今辽阳郊区)辖地,是后金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是满族先世生活的地方,历来是满族的聚居之地,在满族史上具有特殊地位。通过考察我们惊奇地发观,这里的满族已达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八,确实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古迹,绚丽多采的满族文化。这在全国满族中所少见。本溪可以称得上是满族故乡。  相似文献   

18.
满族是中华民族中具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之一,休闲文化是满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满族休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满族的发展和强盛也有重要的价值,伴随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激烈变革,满族休闲文化也经历着从动态休闲、集体休闲向动静兼有、集体与个体并存等多样化休闲方式的演进。满族休闲文化的功能价值及其演进,对当前发展文化教育、价值观培育、旅游开发具有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对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在这方面出版了一系列的著作,《满族历史与文化简编》就是其中的一部。读这部书仿佛是在看一幅描绘满族历史与文化发展过程的长卷,令人感到新鲜而生动。 对满族历史的研究是早已经开始进行的事情,而对满族文化的研究却是近十几年才兴起的学科。尤其是在全国成立了13个满族自治县,满族人口已达到982万的时候,系统地了解满族的历史与文化,实在不仅是研究者的希望,也是近一千万满族乃至关心满族的人们的希望。那么出版一种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关于满族历史与文化的著作,也就显得相当必要了,《满族历史与文化简编》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  相似文献   

20.
辽宁是满族的故乡,探讨这一地区满族婚俗的演变,有助于加深了解满族社会的发展变化。笔者1992年在辽宁农村作民族调查时,了解了两户三代满族人的婚俗过程,可以看出本世纪里,满族婚俗在渐渐变化。峭岩满族自治县一老人,94岁,老汉身板硬朗,思维清晰,记忆力很好,平时还能做些农活。老汉于19岁成亲,媳妇21岁。他说这在当时已是非常的晚婚啦,当时一般满族都是在十五、六岁时结婚。老汉的媳妇也是满族,当时旗民还不通婚。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当时是民国,清王朝已被推翻,婚姻已不必再报所属牛录,是父母作主,谋人说会定的婚。婚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