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截观音”是一种生长在寒冷山区的草药。它能消炎镇痛,接骨止血,还可以治风湿、肝炎等病。它样子长得十分奇特,那叶子就象被人掐去了尖尖,活象一把锅铲,所以也叫锅铲叶。我们阿佤人叫它“芽婻半”。为哪样叫“芽婻半”呢? 相传,很早的时候,我们阿佤山上有一个佤族寨子的泼门,他为人象箭一样的耿直,心地象马鹿一样的善良,对老百姓就象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因此,老百姓对他,也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敬重和爱护。一天,泼门突然生病了,病得很厉害,一连几天不吃不喝,哪个也晓不得他生什么病。一家人为他着急,全寨子的百姓为他担  相似文献   

2.
崖尔寺记游     
从民和官亭出发,西行约二十华里,来到黄河北岸的积石山下,然后沿着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迤逦而行,迎面而来的是一座陡峭高耸,笔立如削的山峰。石崖间有一座凌空飞架,依崖而建的山寺,这就是闻名三川的古刹——崖尔寺。 崖尔寺,因建筑于山崖而得名,关于它的起源,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崖尔寺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叫库巴村。一天,这个村里的两个放牛娃到山坡上放牧。时值中午,突然从山内传来了“开了吗?”“开了吗?”的喊声。一连六天,天天如此。两小孩感到奇怪,他们知道山上无人,可那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呢?傍晚回家后,他们把这几天发生的怪事,原原本本地向家中父母说了。他们的家长说:  相似文献   

3.
“啌咚、啌咚、啌咚、啌咚……”隆隆的轰鸣,划破了阿佤山的寂静,回声四起,如雷滚滚。这声音,惊扰了我们这伙山路上的赶路人。寻声翘望,只见阿佤山寨,悬挂在云遮雾障的崖端,那隆隆之声就是从那里传来的。我们气喘吁吁爬上了山寨,“啌咚”之声,震耳欲聋,定睛一看,只见宽坦的山场  相似文献   

4.
禄劝县鼠街有一篆字崖。从很久远的年代就流传下来了,后来,人们把它错叫为“錾字崖”。原先,这“篆字崖”上刻有古字,不知是哪个朝代就刻的,是出于凡人之手还是仙人所刻,没有哪个说得清楚。经过几个朝代,当地人没有一个能辨别得出是什么字,更晓不得写的是什么内容。一天,来了个“下方人”(跑江湖的外地人)路过此地时,听说此事,便专门下崖去观看,他本认识篆字,轻而易举地就读通了。原来写的是:“崖上的某一处,挂着一  相似文献   

5.
让水酒作证     
我是第一次到阿佤山的人。当我踏上这块神秘的土地时,我就想:近年来,内地农村已是春回大地,无限生机了。这处于最边远地方的阿佤同胞呢?他们还是那么穷吗?还是那样赤身裸体过日子吗?在今天,阿佤山是不是也大变了呢? 我的响导,一位叫叶巴拉的佤族  相似文献   

6.
黄土塬上黄土窑徐志贤黄土窑,即窑洞,是利用生土的特性创造的一种居室。同时也是建筑艺术和旅游事业待开发的的荒原窑,是在人工掘成的崖上,由靠地面部分纵向挖成的洞。和盖房相比较,“崖”就是屋架。“崖”的组合,叫“庄”或“庄子”、“庄基”、“院庄”。“庄”的...  相似文献   

7.
沧源,在离昆明600公里的阿佤山上。想象中的沧源应该是原始的:莽莽苍苍的阿佤山上是出没的野兽,弯弯曲曲的小路把一个个茅草屋拼凑的村寨拴在大山上。下田的阿佤人腰系长刀,山上是终日赖着不走的云朵。  相似文献   

8.
<正>唐崖土司城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承载了湖北文物人对荆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热切期盼,而且担负着遗产所在地民众让家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荣誉担当。随着申遗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在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的促使下,申遗的参与者、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当地民众,自然地将唐崖土司城址亲切地称为"唐崖",将自己称为"唐崖人",殷切地期望申遗成功。作为唐崖申遗的具体参与者,与唐崖一起的八百多个日夜,深切感受了唐崖土  相似文献   

9.
700多年前,宋元在广东新会进行了惨烈的崖山之战,宋帝昺投海殉国,南宋遂亡。当地的文物部门经过多年文物调查和水下考古,找到与崖门海战相关的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线索,但没有发现宋元沉船。需梳理文物资料,总结经验,在即将重启崖山考古中争取有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0.
小小 《文史月刊》2009,(9):60-60
泡酒是阿佤山上最普通的饮料,是阿佤人待客的必备之物。阿佤泡酒,味淡、微甜、香味可口。它是用本地产的小红米煮熟、冷却、拌上土酒药存入木桶或龙竹筒里,用棕叶或稻草捂住筒口,发酵十多天后,便可饮用。饮前先用冷水冲入泡酒筒内,稍搅拌,沉淀后,用塑料弯管或稻草梗伸入筒内,男女老幼围坐含着弯管啜饮。  相似文献   

11.
刘俨 《丝绸之路》2022,(2):124-132
南石崖地区建筑形制统一、功能明显,是人类为居住而在崖壁上开凿修建的建筑,具有明显的崖居特征。南石崖崖居群可以直观地了解明、清到民国时期当地人民的生存状态,也为研究该时期的泾川人民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刺客(佤族)     
从前,英国的刺客放了两只鸽子飞来阿佤群山,让它们寻找班洪王子的住地,以便派人前来暗害。两只鸽子飞到了班洪大寨以后,每天清晨,站在高高的大柏树尖,嘴里叫着:“你有八字,你是官家(指胡家)……”过了不久,一天黎明,两只鸽子在蓝天里低飞,引来了两个又高又胖的英国刺客。这两个家伙一闯进班洪大寨的寨门,迎面碰上了又黑又壮的王子。  相似文献   

13.
<正>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安南道成川郡,有一个村庄叫罗盛教村,有一条河流叫罗盛教河,有一座山叫罗盛教山。也许,当地的人们有  相似文献   

14.
采风琐记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一著名歌曲《阿佤唱新歌》中有这么一句:“江三木罗”。全国书刊印成铅字的注  相似文献   

15.
自2013年初,唐崖土司城址申遗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国家文物局、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和文物部门、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和文物保护施工单位都为申遗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遗产区的利益相关者也作出了牺牲。今天,唐崖土司城址申遗工作离成功的目标越来越近,当地的环境、人民生活、区域经济发展等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贵州省博物馆等文物部门在关岭县的花江崖和牛角井崖、贞丰县的花江崖、丹寨县的银子河、开阳县的大崖口和小崖口,以及六枝特区的桃花洞等地陆续发现了一批古代崖画。这批崖画的作画技巧古朴而自然,题材广泛而深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其中的开阳崖画尤其令人注目,是研究贵州古代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开阳崖画位于开阳县羊场区平寨乡顶趴村附近的山崖上,其下为乌江支流——清水河。目前已发现两处崖画遗迹,一处位于大崖口,另一处位于小崖口,两者间距约600米。大崖口崖高12米,画面长4.6、高1.6米,离地约1.5米,共有图象五十余个;小崖口崖高20余  相似文献   

17.
甘肃有个被誉为"陇上江南"的城市叫天水,天水有个景区叫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石窟上有许多微笑的佛像。它们的微笑,被称为东方微笑。从魏晋到明清,一笑就是1600多年。在当今,它们的微笑,更多地被游客解读成一种东方风情,被当做人民生活殷实、精神充实的一种象征。然而,就在我们这期专题即将出炉之际,却传来了汶川大地震的噩耗,紧临四川的天水市有明显的震感,麦积山景区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事实上,在唐开元22年(公元734年)时,麦积山所在的秦陇一带也曾发生过强烈的地震,使得麦积山崖面中部石窟崩塌,窟群自此被分裂为东西两崖。值得庆幸的是,经历过1600年风雨的麦积山,在这场浩劫中安然无恙,栈道等安防设施丝毫未损,祝福你——麦积山。  相似文献   

18.
刘志佳  张飞虎 《中国地方志》2022,(5):97-106+127-128
下马崖古城,位于哈密向北翻越天山的东部交通要道上。其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便于瞭望,可控制水源长期驻守,兼可屯田,是天山北麓理想的军事要塞。下马崖系由蒙古语演化而来,“马崖”为“摩垓”“莫艾”音译,其地名使用大约经历了摩垓图、多都摩垓、下摩垓、下莫艾(爱)、下马崖的演变过程,而古城建置则与清王朝平定西域,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有关。至迟于雍正九年,清军防御准噶尔时在其地筑城驻守。乾隆二十一年,撤哈密等地卡汛,其地划归哈密回民为世业,其城亦废。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曾有南疆拜城百姓随玉素甫迁至下马崖定居,当地百姓至今仍俗称其地为“巴依”“拜”。  相似文献   

19.
大地是个小地名,在这里一座叫青山(村民叫黑坡)的崖壁上,却掩藏着在贵阳市各区、县(市)的摩崖石刻艺术中,不论是文化含金量还是字数上均称得上贵阳之最的摩崖石刻。在贵阳南郊,有个地名叫大地的地方,谷幽山青,盛产野生兰花。贵阳的许多兰花爱好者都知道,著名的翁召兰花就生长在这一带。大地是个小地名,但在这里一座叫青山(村民叫黑坡)的崖壁上,却掩藏着在贵阳市各区、县(市)的摩崖石刻艺术中,不论是文化含金量还是字数上均称得上贵阳之最的摩崖石刻。当地人也因此将青山叫做写字崖。  相似文献   

20.
华盖寺石窟,位于甘谷县城西十公里的二十铺村,距大像山石窟7公里。岩体为半圆柱形丹霞地貌地质结构,从西望去恰似一顶藏传红教的僧帽,当地人叫它喇嘛帽顶。其山形奇特,直壁兀起,刀削斧劈一般,如一红缦绿盖的华盖亭亭玉立。半崖上洞窟“之”字形排列,故称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