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产出了宪法司法化的两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宪法司法化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其可行性主要表现为提升宪法的权威性、树立公民的民主意识、保障人权以及宪法的实施效果等方面,最后则从完善的宪法诉讼制度、构建科学宪法司法化原则、规范审查制度三个方面,对我国宪法司法化的途径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巧华 《世界历史》2007,27(1):127-134
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宪政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捍卫宪法的权威性、确保法治的实现、控制权力得以正常运转、防止权力腐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美国行政法学家施瓦茨说:“没有司法审查就没有宪法,司法审查是宪法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二战后,许多国家参照美国宪法和司法审查制度,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司法审查制度。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1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司法审查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晓燕  张庆立 《沧桑》2013,(6):140-142,147
破解司法信任危机、树立司法权威是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关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当前,司法信任危机的具体表现为:再审申请率高、涉诉上访率高、裁判执行难、刑事错案频现和司法腐败时有发生等。面对司法信任危机,个别地方司法机关的工作存在盲目司法公开,甚至司法过度公开等问题。从司法工作本身来讲,破解司法信任危机应当坚持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民主和司法公开四项措施并举。  相似文献   

4.
郭国坚 《神州》2014,(5):195-195
司法民主是中国司法制度秉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司法民主的意涵可以从认识论上的民主、司法的民主权利、司法民主制度来加以梳理。通过理论的梳理,发现司法民主的理论问题,总结司法民主实践中的问题,寻求社会主义司法民主的发展,是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扬人民司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渊源及其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司法审查制度是指法院尤其是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对国会立法、州立法以及各州法院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与宪法条文相抵触。它是在英国习惯法司法理念的熏陶下,在北美早期司法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的。尽管在宪法中没有明文规定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的权力,但从殖民地时期起,相继有判例表明最高法院对这一权力的实施,可以说,它的建立来源于实践而非理论。  相似文献   

6.
孙永兴  罗翔 《攀登》2013,32(4):95-100
司法民主中的民主对司法同时存在向心力与离心力。民主对司法向心力的根源是民主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实现司法目的;司法理性的限度;司法权力滥用的可能;司法知识谱系的封闭性决定了民主对司法的向心力。司法运行过程中天然排斥民主影响的力量也就是离心力,民主的模式与司法结构多样性的脱节;司法独立对民主的排斥;司法精英化与司法大众化的背离;司法政治功能的反民主性质。正是这种"需要与排斥"的共生,造成了学术界认识的混乱。在看待司法民主问题上,笔者认为需要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李娟 《沧桑》2010,(1):33-34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虽属于不同部门法,但二者间的衔接问题却对我国法律的实践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虽属于不同部门法,但二者间的衔接问题却对我国法律的实践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永兴 《攀登》2014,(3):114-119
目前,司法能动主义的呼声在我国法学界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已在司法理论和实践中对其进行了探索。尤其在民事诉讼领域,司法能动主义的实践创新更为突出。但是,我国对于司法能动主义不管是理论上的理解,还是实践中的探索都存在很多争议。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司法能动主义在中国的探索不应该采取过于“能动”的方式,而是应该顺应中国的实际和特点,以实现司法公正为目的.缓慢地推进。  相似文献   

10.
秦兰英  苏青梅 《攀登》2005,24(6):144-146
笔者针对目前我国在司法统计信息公布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对司法统计信息公布的功能缺乏理性认识。认为,司法统计信息的公布,对于党和国家制定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于人民群众了解司法工作,对于学界进行司法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鹏举 《沧桑》2009,(3):61-61
审前程序尤其是侦查程序中的司法裁判职能的缺陷是我国刑事诉讼具有行政化治罪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司法裁判职能介入审前程序,有利于实现审前程序诉讼状态的形成,有利于实现程序正义,实现保障人权的刑事诉讼目的。审前程序尤其是侦查程序诉讼化改造的必由之路是司法裁判职能的提前介入。  相似文献   

12.
从辛亥革命至今,中国一直面临着"有宪法而无宪政"的困境。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中,中国历届政府制定了一部又一部宪法;除了1975年的"文革宪法"和1978年受"文革"影响的宪法之外,每一部宪法都罗列了许多公民权利,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到实处。如何实现从宪法到宪政的根本转变,已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  相似文献   

13.
高学友 《神州》2012,(24):54-54
当前,在依法治国的大好形势的推动下,我国的法学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随着一个特色鲜明的法学家阶层的逐步形成,我国的法学研究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不关注中国国情,不重视司法实践,过分依赖外国法学就是其中的一种。实际上,中国有着自己纷繁复杂的特殊国情,有着自己辉煌灿烂的法文化传统,要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离不开对中国国情和司法实践的深入分析、研究、甄别和继承。本文旨在对西方法文明在中国的具体利用和中华法文化的继承作一些抛砖引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鹏森 《神州》2013,(1):147-147
刑事司法正当程序可采取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明确原则,使行为人的权利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随着赵作海案的大白于天下,司法公信力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陡然下降。本文通过了解赵作海案情的,总结了几点避免冤假错案的一些建议,进一步完善司法体制,严格立法,更切实的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15.
王立明 《攀登》2020,39(2):136-143
青海是员额制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为此,本文以青海省为例,从制度设计、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入手,归纳总结了员额制检察官司法体制改革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对疑罪从无司法原则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扬兰 《攀登》2004,23(2):95-97
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是现代刑事法律“有利被告”思想的表现,也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内容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本立足于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从刑法学、经济学和诉讼制度等角度对其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理想与现实:南京国民政府地方司法建设中的经费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燕 《近代史研究》2008,(4):107-12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最高司法当局一直勉力争取中央统一解决地方司法经费,1940年拟议多年的议案终于付诸实施。这一过程曲折迂回,起伏跌宕。统治者对司法建设的复杂认知,国家经济实力和战时环境,利益重新分割的矛盾,监督制度的落空,都对地方司法经费的划拨和使用形成窒碍,最终使划拨经费的预期目的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18.
李新荣 《神州》2014,(3):201-201
司法公开是司法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之一,在司法公开对现实的影响来说,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即司法公开加快了司法独立;形成严格的司法惩罚制度,树立了司法权威;为实现司法公正做出表率;能够维护整个社会的正义。本文主要是探讨司法公开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政府时期,最高司法行政当局力图对县级司法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县法院的普及.四川各县司法机构在省高院的部署下实施了改革.在人事任命上,提高了任职资格,采用新标准对既有人员进行甄别审定,采用考核录用的办法吸收新增人员,对未达标者进行培训,并建立一套常规考核办法.虽然经过努力改革目的部分得到实现,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许多因素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如改革计划不切实际,合格的司法人员短缺,人员质量和数量的矛盾未能妥善解决等等,使得县司法处和县法院的建立一再拖延.另外,制度之间的冲突、围绕人事权力的争斗也消减了执行的力度.在监督方面,虽然最高司法当局规定了巡查制度和常规监督管理制度,但地方以种种应付手段使监督多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目标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现在已经展开的司法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就看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