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刘氏考订族谱》及其真伪笔者近来见到四川省奉节县的一份《刘氏考订族谱》(以下简称《刘氏谱》)。该谱楷书墨写,字迹颇工;记载刘氏各祖宗事迹,均单抬起首,时有小字双行注及行间旁批,并用墨笔顿点或圆圈断句;凡“长子”、“长女”等词的“长”字上,多标画一圆圈,以示读者。《刘氏谱》自称其祖先为汉高祖刘邦、蜀后主刘禅之后。全文共分两部分:其一,首载刘开七第二十世孙刘永光亲自撰著并手书的《刘氏考订族谱总序》;其二,为族谱正文《历代祖宗名号事迹》。这两部分的手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195年,西汉王朝的创始者刘邦,在病故前已看到皇后吕雉专权的危害,因而宰马歃血为盟,并明示天下:“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同时他还留下了“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的遗嘱。他把安刘氏天下的重任和希望寄托在周勃身上。刘邦死后,子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史学史上,唐代刘知几首次系统地提出历史家应兼备才、学、识三项条件,被后世学者持为评论史家的标准。时过千余年,清代章学诚又以其具体而深刻的论述,充实和发展了刘氏的“史才三长论”,受到人们的称道。对刘、章二人所论史家各项条件的涵义以及二家理论的相互关系,目前史学界尚存在不尽一致的认识。或以为刘氏所论的“史识”已包涵了“史德”的内容,只是未标以独立的“史德”之名目;或以为“史德”是章氏首倡的一个史家条件,与刘氏的史识论并无关系。但一致的观点是,章氏首次把“史德”作为一个独立于“史才三长”之外的条件,提出了史家应兼备德、识、才、学四个条件的理论。本文认  相似文献   

4.
王纲怀 《收藏家》2008,(7):53-60
四、新兴铭莽式镜莽式镜铭文内容丰富,且深具历史价值、多有文化内涵。以阜阳市博物馆所藏“刘氏去”镜为例,铭文:“刘氏去,王氏持,天下安宁乐可喜,井田平贫广其志”。内容通俗易懂,无需多言。证实了王莽掌握政权后推行“井田”制的一段真实历史,然此镜不带国号。既带国号又具历史价值的是一批“新兴辟雍建明堂”镜,  相似文献   

5.
唐代社会曾广为流传着许多谶语,其中,“刘氏当王”谶语就是一条政治性极强的谶语。关于“刘氏当王”谶语的最早记载是唐高祖武德年间的刘黑闼起兵事件。据《新唐书》卷八六《刘黑闼传》载:武德四年,(窦)建德败,(刘黑闼)还匿漳南,杜门不出。会高祖召建德故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将用之,愿等疑畏……于是谋反。卜所主,刘氏吉。共往见故将刘雅,告之,雅不从,众怒,杀雅去。范愿曰:“汉东公黑闼果敢多奇略,宽仁容众,恩结士卒。吾尝闻刘氏当王,今欲收夏王(窦建德)亡众,集大事,非其人莫可。”乃之漳南,谒黑闼以告。黑闼喜。《旧唐书·刘黑闼…  相似文献   

6.
莫大 《中华遗产》2021,(3):13-13
“外面是什么声音?”曹魏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洛阳城中寒风猎猎。大将军曹爽的府邸门外,突然一阵喧哗。嘈杂的声音甚至惊动了内宅,令曹爽的夫人刘氏疑惑不已。曹府的侍卫忙向刘氏禀报。  相似文献   

7.
南汉(917~971年)是唐末宋初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割据政权,历时半个多世纪,都城在广州(当时称“兴王府”)。最初国号为“大越”,以岭南为古越人居地故也:后因建国者姓刘氏,故冒称两汉刘氏后裔,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南汉传四主:高祖刘龚(又名岩、陟等)在位25年;殇帝刘玢在位仅1年。中宗刘晟在位15年:后主刘张在位14年,共55年。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校点本《清史稿》列传284“孝义一”云: 刘宗洙,字长源;弟恩广,字锡三,湖北襄城人。父汉臣,明季从军。按:湖北显系河南误写。其一,清人毛际可在其小传中明说为“河南襄城人。”(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317页)其二,其侄青黎好友方望溪为其弟宗泗所写的墓表也明说刘氏为“中州”人。(《望溪先生文集》卷13“内阁中书刘君墓表”)其三,河南襄城刘氏宗谱材料也证明刘宗洙兄弟为河南襄城人(见  相似文献   

9.
刘敬坤 《江淮文史》2009,(2):100-106
李何林先生是安徽霍邱县城内人,1904年1月生。李先生之父本初先生,与家祖为世交。家父与本初先生亦颇有交往,但家父与李何林先生不曾有交往。每年我家秋天要“完银子”(即到县城交农业税)时,家祖即备好银钱,一人前往县城,寓李本初先生家中。本初先生与霍邱西乡刘氏族人均有来往,可以算作是西乡刘氏家族在霍邱县城的代言人。他在县府结交有朋友,刘氏族人有事找到他,他都乐意帮忙。  相似文献   

10.
论齐圜钱范兼谈六字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齐圜钱范,以賹六化为最,刘燕庭、吴大澂、罗振玉诸氏,共录三品。建国后,刘氏范归山东省博物馆。刘氏范有箧,甚佳,有铭:“泉有范,此特古;宝六化,齐九府。未镕金,先合土;甄斯陶,铸斯鼓;如合同,如符剖;刀布遗,乃鼻祖。出胶西,来东武;识者谁,刘吉甫。岁在辛,金斗聚;月闰三,日十五”。刻工极工整。刘氏范为石范,长方形,长23.5、宽9厘米,右上角微残。范面钱模两行,每行賹六化  相似文献   

11.
一、禺南传统园林概述 禺南地区的园林建造最早可追溯到南汉时期。《舆地纪胜》称:“荔枝洲,在南海东四十五里,周迥五十里,刘氏创昌华苑于此”。  相似文献   

12.
刘氏家谱与汉河间献王陵王军杉西汉河间国献王刘德后世家谱1986年发现于献县郭庄乡东高庄村刘氏家中。据《刘氏家谱》记载,刘氏自明代永乐年间迁回故乡后,呈明本县即得到官府及县境绅士名流各界的认可。当时刘氏必有能充分证明自己为献王刘德之后的证据,令时人相信...  相似文献   

13.
祖泉  范将 《福建史志》2010,(3):63-64
涵江.俗称“涵头”.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唐武德五年(622),复置莆田县.涵江一直隶属莆田县。贞观元年(627).境内围海造田,筑涵(即水闸)排涝,故称其地为“涵头”。宋代.“刘氏初开水心河”,始有“涵江”之称。1984年,  相似文献   

14.
孙骏毅 《文史天地》2009,(11):19-23
“工人是我们当老板的衣食父母”,这话出自新中国建国前的资本家刘鸿生之口。今天,资本家(或曰民营企业家)又为鳖不少了,但能如刘氏这样对工人者,多乎?  相似文献   

15.
从古书流传与刘向、刘歆校书的具体背景出发 ,通过全面考察《汉书·艺文志》反映的《七略》中著录的同名书的情况 ,可以认定《七略》中存在的同名书是刘氏有意所为 ,这些书或因篇数不等而著录 ,或因内容不同而著录 ,不是同一书 ,所以《七略》中没有“互著” ;通过综合对比与具体分析《汉书·艺文志》中同名书以及《孙卿赋》、《贾谊赋》和《琴颂》等情况 ,可以看出刘氏校书加深了对书的内容的认识 ,在单行本的基础上 ,在对特殊关系的单行本和全本的处理时 ,采取了保留特殊单行本的做法 ,著录在《七略》里产生了我国最初的“别裁” ,这种“别裁”不成熟也不全面。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雁塔区出土的唐墓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8月,西安市文物保护处在西安市雁塔区裴家孔村进行文物调查时,征集到一合保存完好的唐墓志,即《大唐监察御史裴炎故妻刘氏墓志铭》。现将墓志详情叙述如下: 该墓志并盖一合两石,正方形,盖呈复斗形,顶边宽为32.5,底宽41.5,高10.5厘米。盖正中阴文篆刻三行九字“大唐裴炎故妻刘氏铭”。篆文四周饰以阴线雕刻的蔓草花纹,四刹阴刻四神——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图一)。这在唐代墓志中是较为常见的形制。  相似文献   

17.
刘新光 《史学月刊》1999,(4):111-112
东汉班固(32—92年)断代为史,所著《汉书》于《高帝纪》云:“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是《汉》不言汉高祖名字。又西汉司马迁(前145一约前86年)通代为史,所著《史记》于《高祖本纪》云:’‘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是《史》不言汉高祖名,而言汉高祖字季。其言汉高祖名者,唐颜师古《汉书高帝纪注》引东汉荀悦(148-2O9年)曰:“讳邦,字季”,南朝宋裴《史记高祖本纪集解》引东汉末应劭《汉书音义》:“讳邦。”然则及唐,司马贞《史记高祖本纪索隐》进而指出:“《汉书》:‘名邦,字季。’此单云字…  相似文献   

18.
宝应刘氏培育出多位学者,家门著述颇丰,终清一代学术传衍不辍,这与刘氏谨严的家风、良好的家教、稳定的姻娅圈密不可分。刘氏尊奉祖训、谨身节用的家风,有助于族人中形成励志向学、敦品立行的氛围;家塾的授业与长辈的指导,有利于子孙文化的普及与学问的精深;稳定的姻娅交往圈,将文化家族中的女性带入刘家,便于羽翼家族教育,辅助家学传承。此外不断适应学风的治学特点,使刘氏家学得以保持旺盛的学术生命力。对宝应刘氏家学传承问题的归因,进一步丰富了家族史与学术史研究,特别是对清代学术转型课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版刻絮语     
宋麻沙刘通判宅仰高堂刻有《音注老子道德经》2卷,傅增湘先生《藏国群书经眼录》曾著录.《天禄琳琅丛书》本即据此影印.又刻《纂图分门类题注荀子》20卷等,《天禄琳琅书目》卷六著录.刘氏仰高堂之名,盖源于宋代刘珙在武夷五曲晚对峰所建的仰高堂(见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一),因崇安五夫刘氏与麻沙刘氏本同族,以此为名,就含有追慕族人先辈之意.朱熹有《仰高堂追怀刘共父》一诗:“面势来空翠,哦诗独好仁.怀人今已矣,谁遣栋梁新?”可知刘珙所建的仰高堂在当时还是很有名的.  相似文献   

20.
唐、宋之际,在藩镇割据,天下动乱的历史背景下,刘氏在山高皇帝远的岭南地区建立起一个割据政权——南汉。南汉的历史自刘龚后梁贞明三年(917)在广州称帝,至971年为北宋所灭,共历四主,55年。南汉四主各有“特色”。了解南汉四主的这些“特色”,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明了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自私、残酷、愚昧、荒淫、奢侈等劣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