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宏秋 《收藏家》2024,(2):80-95
“绞胎”与“绞釉”类陶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两个特殊品种。本文从实为“绞胎”却被命名为“绞釉”的三件陶瓷枕入手,通过分析博物馆藏品和考古资料,认为这两类陶瓷器所呈现的“花纹”不是釉的功劳,而是通过“绞胎”“绞化妆土”的工艺手法和施一色釉共同合力的结果,是一种极易造成视觉上迷惑的装饰奇观。  相似文献   

2.
高阿申  钱伟君 《收藏家》2005,(11):21-26
一、前言人们对唐绞胎器的研究,与唐三彩几乎是同步的。而对唐三彩的认识,至今不足百年。20世纪初,陇海铁路修筑到河南洛阳时,于邙山脚下的古墓中出土了很多唐三彩。这些以黄、绿、白三色为主的釉陶,虽然古老得逾千年,却色彩斑驳、润泽晶莹,运抵北京后中外藏家竞相购买,于是,唐三彩之名一夜之间传遍天下。唐绞胎器的发现不比唐三彩早,1954年,傅振伦先生于《全国各地发现的古代重要陶瓷器》一文中说:“唐人墓和遗址中出土了不少名瓷……绞胎瓷器的出土,有陕县刘家渠的瓷枕,纹如木理。宁波出土褐地双耳黄釉瓶,同时发现了绞胎黄釉枕,农安辽朝八…  相似文献   

3.
绞胎器与瘿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机 《文物》1988,(12)
唐、宋时代,我国陶瓷制品中有一类绞胎器。它的坯胎是由深(如褐色或棕色)、浅(如白色或牙黄色)两色瓷土重迭糅合,烧成后器表呈现盘旋蹙结的纹理。此种纹理初看似任意蟠屈,不受拘束;但综观多数绞胎器,就发现它们具有大体相近的组织形式和格调,其构图应有所本。因此,制作绞胎器的坯体时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对操作技艺会有种种要求,故相当费工。有时乃将制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剔花、绞胎、黑釉跳刀刻花、红绿彩和孔雀蓝釉等“磁州窑类型”几种瓷器为对象,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关遗物和考古资料——特别是一些重要新发现,对这几个品种的年代与产地作进一步“细化”,从而提出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5.
1988年3月,江苏泰州西郊西仓饭店工地出土了一件绞胎陶罐.罐直口微外翻,圆肩,鼓腹,腹下部略敛,圜底,口径9、腹径14.4、底径10、高13.2厘米,内壁施薄釉,口及下腹各有一圈胎接痕,外部釉不及底.其外部施釉面呈黄褐相间的木纹纹样,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绞股釉陶罐.观察表明,泰州出土的绞胎釉陶罐,系用酱红色的陶土做胎,然后可能是用质地较细腻的同类酱红色胎土与白色化妆土  相似文献   

6.
绞胎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独特瓷种。本文所述绞胎钵出土于山东东营垦利。笔者对该件绞胎钵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查阅大量文献,认为这是一件宋金淄博窑绞胎钵。针对该器物的纹理、釉色、器形等特点制定了修复方案,并将该钵修复完整。  相似文献   

7.
2015年5月,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巩义东区一处工地的考古发掘中,清理了一座梯形竖穴墓道的土洞墓。该墓出土了一件通体施绿色釉的绞胎枕,枕面上的团花图案采用了白褐两色绞胎工艺。通过对所见相关材料的比较研究,认为同类绞胎枕应为北宋早期芝田窑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黄冶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东北约6公里的黄冶村附近。黄冶窑是目前发现的唐代烧造三彩制品和绞胎制品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处窑场,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初唐开始创烧三彩制品,盛唐已发展成熟,逐步达到鼎盛阶段,并开始烧造绞胎和搅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民族。瓷器的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一大贡献。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瓷器品种,令人喜爱的青花瓷器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青花瓷”,则是指用钴料在瓷胎上描绘图案,再涂上透明釉,置于高温下一次烧成后呈现出蓝色图案花样的瓷器而言的。所以可以认为青花瓷器是一种釉下彩瓷器。这个瓷种与其它种类瓷器对比,有着明  相似文献   

10.
唐代陶瓷工匠发明了绞胎釉陶,有全绞胎、半绞胎之分。其中全绞胎是指从外表经过胎心至内壁的绞胎层理相通,因而绞胎纹理也相通。对全绞胎釉陶文物进行仿制的模拟实验,揭示了全绞胎釉陶的成型采用的是模制法的一种特殊形式——绞胎模制法,即先用红白两色黏土制备成绞胎泥条和绞胎泥片,再依托模具模制成型。红白两种泥片之间的差异较大,表现在含铁量高低相差悬殊,红白颜色对比鲜明,因而美观;而颗粒粗细不一,吸水率不一,干燥收缩率和烧成收缩率也不一,因而容易开裂。模拟实验的过程就是揭开其两面性、寻求矛盾双方契合点的过程,矛盾解决了,美观而高雅的全绞胎釉陶也就仿制成功了。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当阳峪窑大规模盛产陶瓷,绞胎瓷因其独有的特色成为当阳峪窑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探寻当阳峪绞胎瓷的历史,从绞胎瓷的特点入手,将其归纳为绞胎、纹理、人文三个方面,针对仿古绞胎瓷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实例分析,提出绞胎瓷工艺传承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系统比较了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宋代官窑瓷器、明清景德镇仿官窑瓷器和龙泉青瓷之间的胎釉元素组成,为1 0件故宫藏官窑瓷器的重新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探讨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以及杭州各个遗址出土官窑标本的胎釉组成、原料特征,为探讨南宋官窑的技术发展脉络及演变规律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将故宫藏宋代官窑完整器与郊坛下、老虎洞窑址出土瓷片胎釉元素组成的对比,探讨了故宫藏宋代官窑瓷器的类群关系和产地窑口问题;探讨了杭州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产品与龙泉仿官窑产品的胎釉元素组成、显微结构,特别是铷、锶含量与锶同位素比值之间的异同,为研究杭州官窑与龙泉青瓷的产地特征和烧制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谈陶瓷装饰工艺——绞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绞胎,亦称绞泥,是丰富多采的中国陶瓷装饰工艺中的一种。利用绞胎工艺装饰的陶瓷器,花纹自然,变化丰富,体现出民间艺术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生气勃勃的独特艺术风格。一绞胎工艺有两种,最常见的一种是用两  相似文献   

14.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和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对广西窑田岭窑出土北宋中晚期的瓷片胎釉进行成分分析和微观形貌观察。显微观察显示,样品胎釉结合不够紧密,瓷胎有杂质颗粒,釉层较薄。成分分析显示,样品的胎料具有高硅低铝的特点,可能来源于含钾量较高的一类瓷土;瓷釉为以草木灰作为助熔剂的钙釉。通过与同时期耀州窑瓷器胎釉成分的比较,发现二者虽在器形和装饰风格上相似,但瓷器用料、工艺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为深入探讨广西窑田岭窑瓷器的工艺特征和产地提供新的资料与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山西墓葬和城址出土北魏釉陶材料的整理,归纳总结了山西北魏釉陶的器型组合、胎釉特征、主要器型的发展演变规律以及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同时对其产地和用途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李晔 《收藏家》2022,(7):49-56
五彩是中国古代瓷器彩绘装饰技法,同时也指彩绘瓷器品种。“五”为虚数,实指色彩丰富。按照工艺特征分类,有纯釉上五彩、青花五彩和色地五彩三类。纯釉上五彩,是在烧好的白釉瓷器上以红、黄、绿、褐、紫、黑、蓝等彩进行绘画,勾线平涂,入窑以800℃到900℃焙烧而成;青花五彩,先以青料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进行釉上彩绘.  相似文献   

17.
元明青花瓷器边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青花瓷器边饰研究穆青青花瓷器是指应用钻料在白瓷胎上描绘纹饰燃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我国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出现了青花瓷器①,但数量很少,产品在股、釉、纹饰等各方面均带有明显的原始性,尚未形成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独立品种。直到元代,...  相似文献   

18.
1971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了乾县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文物达上千件。其中有一件骑马狩猎俑(图一),自出图一唐筋德太子墓出土骑马狩猎俑土以来,一向被认为是绞胎作成。或日:"胎体以白色和黑褐色作出树木年轮的花纹,马身和垫板均作深酱色褐釉,也用黑褐色作木纹  相似文献   

19.
历年来宝鸡市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瓷器,现选择其中部分介绍如下: 一、三国瓷器青瓷盘口壶:宝鸡市八一信箱出土。浅盘口,束颈,圆溜肩,扁圆腹,喇叭形圈足。肩部有两道弦纹,弦文以上模印一周菱形方格纹,腹和圈足相接处一道凸弦纹。淡灰色胎,外施淡青色釉,釉层薄而且均匀,胎釉结合牢固,无流釉和釉层剥落现象,器  相似文献   

20.
刘东 《文物天地》2023,(5):29-33
枕是古代陶瓷器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不同年代、不同窑口的陶瓷枕风格各异,融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于一体。安徽博物院收藏有历代陶瓷枕50余件,其中以唐、宋时期的最多,窑口包括安徽本地的寿州窑、萧窑,北方的巩义窑,南方的长沙窑、景德镇窑、吉州窑等;釉色品种包括黄釉、黑釉、青釉、青白釉、三彩、绞胎等,装饰技法有刻花、印花、剪纸贴花、彩绘等;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