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前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这些有形的物质诸如遗址,建筑群、名城、器物、典籍、艺术品作为历史文明的载体需要进行有效的保管保护,从而使中华民族发展的物证得以留传后世。而且,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资源,既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又是重要的经济资源。除了其固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外,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文物的形态上划分,那么博物馆的文物就有有形文物与无形文物之区别.一切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文物都可以归之为有形文物,人们通过视觉器官而得到直观的感受.无形文物是指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凭借一定的音响设备被记录下来和被重视出来,人们必须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和认识文物.譬如,某一重要历史人物的讲话,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地区的民族语言、戏曲唱腔、民族音乐等等.无形文物主要以唱片、录音磁带等能记载音响的物质材料为媒介,记录和反映人类社会曾经存在过的音响.离开了一定的物质媒介,这些音响便永远地消失了.在没有发明能够记录音响的材料和设备之前,人类无法把过去的声音如实地记录和保存下来.过去的博物馆,只收藏有形文物.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记载音响的留声机(电唱机)、录音机的发明,使我们能够记录和保存正在消失的声音,并且可以根  相似文献   

3.
学鉴随笔     
在我们美丽而富饶的国土上,保存着丰富的文物,这些文物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征眼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经济、创建人类文明的过程中,留下的物质载体。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存在形式、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巨大创造力和民族精神。这些文物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有地面文物、地下文物,主要包括古遗迹、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纪念性建筑以及其它文物。可移动文物有馆藏文物和社会流散文物。馆藏文物,指那些保存在各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  相似文献   

4.
文物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不仅因其自身所蕴涵的丰富历史、艺术、科学信息外,更因其自身具有不可再生性而备显珍贵。"改善环境,预防为主,科学保护,最小介入",只有在控制好文物保存因素方面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加强预防性保护及管理,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作为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的文物,则从不同的侧面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的状况,成为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由于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而受到  相似文献   

6.
浅谈基层文博单位馆(库)藏文物的自然损坏与技术保护穆青文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文物的保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博物馆、文管所等文物保护机构,使绝大多数文物处于国家的保护之下。但是,文物入库并不意味着就是保护了文物...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序列完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量的文化遗迹和遗存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文物,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携带着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多方面的信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神州》2006,(3)
今年正月十五开始,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为期一个多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是国博迄今为止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展览,也是反复多次被要求延期的一次展览,此次展览的意义、规格和规模都是空前的。本刊特以较大篇幅,详尽地描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给人以整体了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既有以物质形态为主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又有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授、传统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节日的文物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节日是有形文物与无形文物有机结合的产物。节日活动场所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映生辉的平台。民族节日博物馆是展示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的载体。节日文化具有特殊的民族民俗文物价值,堪称民族文化遗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吕春燕 《神州》2012,(23):185-185
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着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妆重彩的一笔,充分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动荡时期,文物遭到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文物安全问题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要从对国家负责、对民族文化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文物安全。本文主要从中国历史上的文物安全问题、以及当前确保文物安全的有效策略等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在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文物古迹传递着我国古代文化的风采与特色,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同时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也需要对人类历史进行反复研究总结,历史文物作为重要的证明材料在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古文物绘图在历史文物实物反映与精神文化传递的过程中作为第一手材料,能够借助于绘图过程中的简单线条和阴影部分反映出文物的原始风貌,使得文物的文化价值以及所蕴含的神秘文化色彩被凸显出来。考古文物绘图是历史信息挖掘、文物保存以及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工作。传统的考古文物绘图采用手工绘图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像学、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考古文物绘图更加高效精确易于操作。文章对考古文物绘图中的轮廓线提取这一关键环节进行了剖析,总结了考古文物绘图的步骤及流程。  相似文献   

12.
文物是人类历史的遗存,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实物见证。换言之,文物是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一种特有的物质形式。同其它物质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自然条件的变化及人为因素的破坏,都会对文物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甚至危害其生存。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目的就足为了更好地保存、恢复文物的艺术和历史原貌,保护其艺术、历史及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藏文化、文物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历来重视西藏文化、文物的保护工作,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全面保护。西藏文化、文物的保护,成效显著,举世关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承办的“中国文物事业五十年(1949-1999)”特别展览于1999年8月~10月在北京隆重展出。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全面、系统地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文物事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新的历史腾飞。本展览设计了5个基本单元,分别从考古发掘、革命文物征集、博物馆建设、文物的科技保护与修缮、文物事业的全面发展等不同角度,用大量的实物资料反映50年来文物战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5.
滚滚黄河,奔腾不息,孕育了智慧、尊严、英雄的史诗,历一代先人们创造的光辉业绩,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今天,满布于中原大地繁星点点般的文物古迹,正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而矗立于黄河之滨、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河南博物院,则是这个载体的苦革之地。它以大量的文物精品、现代化的陈列手段,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华夏文明史上的壮丽篇章。河南博物院是我国馆藏文物数量最多的博物馆之一,现有各类藏品13万多件,上至白垩纪的恐龙蛋化石,下迄近现代文物,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李建志 《丝绸之路》2021,(2):124-127
民族文物是中华民族历史文物长河中一颗熠熠闪耀的明星,对于展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多样性、融合性和统一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一件民族文物背后,都蕴含着不同民族文化的渊源和精神,垒筑成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大一统的格局.民族地区博物馆的文化使命和历史重任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民族博物馆的民族文物收集、收藏标准的专业化、管理制度的完...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正在快速发展。文物,作为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实物遗存,是祖国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象征。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祖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面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对人民群众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具有多方面的宣传教育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使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摆在我们文博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我们都知道,文物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首先,我们应利用文物的特性发挥其历…  相似文献   

18.
"民具",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用具的统称,是特指民俗学物质文化的新学术概念.在现代社会学科意义上,民具概念的提出者与相关理论研究的先行者,当首推日本学者.但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里,这一概念的运用或许有所不同.我国在物质文化研究领域里,习惯用"民族民俗文物"来涵盖所谓"民具".近几年来,则开始使用"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形文化遗产".但这些概念及其范畴,既互有交叉,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9.
沈晓洁 《神州》2013,(7):30-3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俗文物作为广大人民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正在遭受着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的巨大的冲击,致使大量民间技术的失传和工艺水平的下降。因此,加强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刻不容缓。文物主管单位和各地博物馆应加强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得到持续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莫在这里说遗憾———毁坏文物现象透视○叶燕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民族,文物古迹如繁星璀璨,密布全国。但长期以来,文物毁损、流失的速度和数量都十分惊人,如果不切实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听任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就是再悠久的文明、再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