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迈男 《百年潮》2014,(11):59-64
正我和华罗庚的相识与交往,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他是世界闻名的数学大师。而我,还是一个涉足科技界不深的年轻记者。起初,我和华罗庚只是一般的接触,他在科技界公开场合露面时,我报道一下他的活动。以后,在采访陈景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华罗庚教授传奇般的动人经历,最触动我的是,因为我同情陈景润,为他写了大量报道内容,无意之中曾深深地伤害了华罗庚。当时,我深感不安。于是,便怀着一种还  相似文献   

2.
孟红 《文史春秋》2008,(11):10-14
陈景润(1933--1996),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在近代解析数论的许多重要问题,特别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在世界上率先得到了(1+2)的辉煌结果。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领域,至今仍保持着世界记录和领先地位。难以想像,上世纪60年代,陈景润是屈居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伏在床板上,借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用一枝笔,  相似文献   

3.
王丽丽  李小凝 《神州》2008,(5):106-109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访日期间心脏病复发,在东京大学的讲坛上猝然倒地,结束了他为数学事业贡献不止的一生,消息传来,抱病的陈景润万分悲痛,泣不成声,他嘴里不停地念叨:"华老走了,支持我,爱护我的恩师走了"1985年6月21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华罗庚骨灰安放仪式,此时,陈景润已是久病缠身,既不能自主行走,又不能站立。数学所的领导和同事们都劝陈景润不要去了,但陈景润说:"华老如同我的父母,  相似文献   

4.
一次,和几个朋友聊天,谈到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一生的成就,主要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出名的过程,他们都说是因为徐迟1977年年底发表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确,这篇报告文学让陈景润成为举国关注的公众人物。  相似文献   

5.
丁东 《湖南文史》2011,(3):31-31
一次,和几个朋友聊天,谈到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一生的成就,主要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出名的过程,他们都说是因为徐迟1977年年底发表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确,这篇报告文学让陈景润成为举国关注的公众人物。但是,他们几位却不知道,此前四年,陈景润就引起了中共高层不寻常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我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由素昧平生到不由自主地为他奔走呼吁,以至为他写了十数万字的内参,实在是因为我从内心里反对那场动乱,同情“文革”中科学家们的遭遇所致。  相似文献   

7.
春天的序曲——《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 《百年潮》2008,(10):67-70
1978年1月,《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轰动一时,社会各界争相传阅,主人公陈景润和作者徐迟几乎是家喻户晓。这之后不久,1978年3月,科学的春天来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陈景润摘掉了“白专”的帽子,并作为著名科学家代表受到党中央领导接见。可以说,《歌德巴赫猜想》的发表,是新时期科学春天的序曲。30年过去了,陈景润和徐迟都已去世,他们曾经感动和激励一代人为科学的春天奋斗。作为他们的老朋友,也是负责组织写作《歌德巴赫猜想》的编辑,回想起当年,我仍是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8.
老尼慈学.今年89岁,自10岁人汉口楱隐寺修行至今,已有八十载。这80年,我或亲历或耳闻目睹了武汉佛教界与共产党交往。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我被抽调到市方志办参与修佛教志和1986年我调至武昌莲溪寺出任住持的经历。让我从中了解到佛教界在武汉革命活动中一些贡献。在新中国建国6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9.
赵春霞 《收藏家》2013,(4):75-79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年轻时经常接触到不少收藏界、鉴定界的老前辈,通过跟随他们长时间的学习逐渐了解到,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坚决贯彻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指示。在全国发现并支持了一批如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等掌握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却又被认为是"走白专道路"、"不务正业"的人物。其中,贵州省青年联合会发现了作家叶辛、社会科学学者叶小文,发现了刘吉平、罗万雄、谢祥林、安裕国四位科技怪才。  相似文献   

11.
《神州》2006,(Z1)
徐迟那篇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陈景润在1978年那个“科学的春天”里,犹如一面旗帜,召唤着一批批献身科学的青年,踏上了向科学进军的征途。那个时代,陈景润就是科学的化身,他影响了整整一代人!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每一个大于2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80年代,我在偏僻的苏北小城,曾彦修同志在首都北京,本没有一点儿交集。把我们联系起来、并最终成为忘年交的是张闻天。1976年,淮阴师专以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的名义复校,我在中文系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并承担了创办学报的重任。我了解到张闻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颇有作为但鲜为人知,加之他在我家乡去世,我深为同情,遂确定把"张闻天早年文学活动"作为我的研究课题。我心存一种期望,做好这个别人没有做过的题目后,  相似文献   

13.
我和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在那次会面中,我了解到在抗战初期,诗人在我的故乡潢川曾经有过一段从事抗战工作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家庭的关系,几年前我有幸结识了一位当年曾抗击过日本侵略者的"飞将军"徐华江先生。通过我们之间长达数年的通信,也使我这个出生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逐渐了解到:在日寇蹂躏华夏的14年间,在那个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些与我几乎同龄的人们,是怎样以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捍卫着祖国的领空,用英勇与赤诚,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卢成 《文史月刊》2006,(10):1-1
他创造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他开拓了数论研究中一个崭新的时代;他凝聚了全世界所有数学家倾慕的目光;他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自豪和骄傲。陈景润,福建省闽侯人,我国著名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陈景润出生于一个邮政之家,从小性格内向,爱书成癖,书中仿佛有着  相似文献   

16.
在1985年第5期《近代史研究》上,我曾撰文介绍了美国国家档案馆(总馆)所藏有关中国的历史档案的情况。最近有机会对华盛顿作短期访问,了解到该馆除了随时间推移解密了五六十年代的档案外,还解密了40年代战略情报局的档案,这里稍作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通过追忆他在70年代亲身参加过的一段长征文物调查活动 ,阐述了这次调查了解到的种种情况和自己所受到的教育及体会  相似文献   

18.
胡三秀是我1946年至1947年虞乡中学的老师。20世纪80年代,我在山西省政协分管落实政协委员政策的工作。当时,年已70多岁的胡老师来到省城。同我谈了几个人的政策落实问题。谈话之余,我从老人那里还了解到一些解放前虞乡中学筹备建校的情况。这次谈话,对我很有启发,现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33年5月22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诞生在闽侯县城门乡胪雷村(今属福州市)。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4月福州第一次沦陷之前,陈景润随同在闽侯县邮政局工作的父亲陈元俊来到三元(现福建三明市)。  相似文献   

20.
资讯     
《西藏人文地理》2009,(1):156-156
关于林芝,《西藏人文地理》为你选取了三本创作于不同年代的书籍,对比阅读可以发现三种迥然不同的经历和表述,从中你会了解到林芝走进近代的宏观场景和历史细节,结识一位曾在波密森林中默默耕耘的女科学家,也会感受到当代学者对大峡谷生态的理性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