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美张掖     
正~~  相似文献   

2.
大美张掖     
正山丹无量阁无量阁始建于明代。位于山丹县城北,原为山丹古城北垣正中夯土台上建筑,现两侧城墙已拆毁,仅存高4米、底边23×16.5米的夯土台,外用砖砌包筑。无量阁平面长方形,坐北向南,面阔三间10.5米,进深一间4米,四周有檐柱绕廊,重檐歇山顶,门向南。原为三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改建为一层楼阁。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大美张掖     
正文殊山石窟文殊山石窟坐落在肃南县祁峰乡文殊山中。文殊山石窟开创于十六国北凉时期,唐代贞观年间得到扩修。唐宋时期,文殊山石窟一度归属甘州回鹘管辖,遗留了不少回鹘僧人遗迹。元末,文殊寺变为黄教寺院;清代,文殊寺受到朝廷诰封。如今,保存较好且有重要价值的洞窟有前山的千佛洞、万佛洞、文殊寺窟和后山的千佛洞、古佛洞及禅窟。  相似文献   

4.
大美张掖     
正张掖高总兵宅院俗称高总兵府,为清初张掖人高孟府第,位于甘州民主西街。建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风格独特,是甘肃保存为数不多的清代军事长官司衙府第。高总兵宅院坐北向南,依一条中轴线布置前堂、后堂记后楼(堂屋)及东西配楼(厢房)。前后二堂分别为七架梁和五架梁构造,梁枋出头部分均做成"麻叶头"形制。  相似文献   

5.
亢骜 《丝绸之路》2006,(2):40-40
甘肃省张掖市明代大粮仓地处旧城区东北隅,旧名甘州仓,俗名大仓。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由甘肃都督宋晟始建。明弘治十六年(1503),都御史刘璋建预备仓于其内。清乾隆十八年(1753)、二十八年(1763)、四十一(1776)杜荫,  相似文献   

6.
张掖     
张掖,古甘州之地。 它的得名。我是从当地电视台正在播映的风光片上看来根由的,是打在荧屏下面的一个小长条:“张中国之臂掖,以通西域,断绝匈奴右臂也(河西一带曾属匈奴右贤王驻牧地)。”这句话的出处,据说在《汉书》,但真正以“张掖”名之,是隋代的事情,依据本诸《辞海》。至于甘州叫法的来历,总之离不开那眼“河西第一泉”。  相似文献   

7.
张掖宝卷     
  相似文献   

8.
多彩张掖     
《丝绸之路》2014,(16):I0011-I0026
  相似文献   

9.
赵德军 《丝绸之路》2014,(21):I0012-I0013
  相似文献   

10.
山水张掖     
正山是祁连山,水是黑河水。这山与水恰似一对亲密无间、相濡以沫的恋人,将张掖大地孕育成河西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巍峨壮观的祁连山,东西绵亘800多公里,犹如舒展超长双臂的父亲一样,拱卫在张掖的大半个边缘,是张掖人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屏障。山顶上,终年白雪皑皑,冰峰林立,是粉妆玉砌的世界;山坡上,四季松柏挺拔,郁郁葱葱,是森  相似文献   

11.
张掖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同梦”的奋斗目标,从建设大运动场的角度考虑,就是要进一步发挥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吸引一批新的高端品牌赛事,聚集一批新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休闲运动产品,常年推出融自然与人文、观赏与体验为一体的户外活动,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赛事承办地和户外运动体验区。  相似文献   

12.
张掖处于绚烂神奇丝绸之路文明线与多姿多彩自然生态景观线交汇的金色十字上,是丝绸之路历史序列最为完整、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也是中国华夏文明、游牧文化、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特征最为明显、风格最为独特的核心区段,是漫长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和节点城市。紧紧抓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丝路文化大博物馆建设,形成文化内涵丰厚、馆藏文物丰富、管理科学规范的大博物馆网络格局,丝路明珠金张掖的城市特色将更加鲜明,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3.
杨文远 《丝绸之路》2014,(16):22-25
2014年1月13日,《丝绸之路》杂志社赴张掖采风团搭乘的汽车一路西行,奔驰于河西走廊茫阔的旷野间。当日,天空虽然清澈洁净,阳光也极是明媚,但是朔风依旧凛冽。透过车窗向外望去,枯焦的荒山连绵成了一片,顺着视线继续远眺,远处突兀的山峦之上还可以望见点点积雪。  相似文献   

14.
张掖行记     
高振茂 《丝绸之路》2014,(23):26-33
一2014年1月中旬,我随《丝绸之路》杂志社赴张掖采风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快乐之旅。虽是三九寒冬,但和煦的阳光及热情好客的张掖人足已让我感到春天的临近。  相似文献   

15.
田丛 《丝绸之路》2013,(19):57-59
杖头木偶古称“托偶”或者“托戏”,俗称“三根棒”或者“三根棍”。张掖则称其为“肘娃娃”或者“肘偶”。是由三根木棒操纵,其中一根支撑木偶头部,称为主棒或者是面棒,眼睛和嘴巴可以随意闭合张开,眼珠能转动,头颈上下左右转动,另两根棒子操纵木偶人的双手,所以杖头木偶又被称为“手挑子”。  相似文献   

16.
《文物春秋》2005,(4):F0002-F0002
  相似文献   

17.
甘州·张掖     
离开武威,继续西行,就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二个大站张掖。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先后为羌、戎、乌孙、月氏和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匈奴时期为浑邪王的领地。前121年,西汉武帝两次派霍去病出击河西打击匈奴时,过居延泽,越焉支山,一直追击到祁连山下浑邪王的王城永固城和黑河岸边得王的王城得城,斩首3万余级,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数千人,迫使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匈奴势力就此退出河西地区。10年后(前111),汉武帝决定在河西设郡置县时,最先设置的就是酒泉郡和张掖郡。张掖是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当时的郡治在张掖县(今武威市东…  相似文献   

18.
邹章文 《文史月刊》2007,(5):F0003-F0003
来到河西走廊重镇张掖市,没有人不去观赏中外驰名的大佛寺的。该寺位于张掖市区西南隅,坐东面西,占地2.2万平方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创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即公元1098年,因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彩塑长34.5米、宽7.5米的卧佛,而称大佛寺。此为国  相似文献   

19.
同汉民族大部分地区一样,张掖民俗中的丧葬仪式也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据说,人类最初(大致在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并不那么看重丧葬。虽然相信人死后灵魂存在,但对尸体的处理却十分简单,往往把死者抛弃在原野当中,仅用柴草覆盖,并不埋葬。《周易·系辞传》载:“...  相似文献   

20.
步入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南大街,你会发现有一处醒目的古建筑突兀屹立在笔直宽阔的马路西侧,这组建筑群就是被甘肃省文物局推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山西会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