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受东北师范大学邀请,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名誉教授郑求福于2009年3月到达长春,在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从事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为研究生讲授有关韩国历史文献学方面的课程。郑求福教授曾担任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韩国学大学院院长、韩国史学史学会会长,是韩国历史文献、史学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此前,他曾向亚洲文明研究院赠送了一批国内少有的韩国历史文献,其中包括《韩国文集丛刊》、《列圣志状通记》和《韩国独立运动史料集》等。  相似文献   

2.
2006年8月21日至26日,第21届世界拜占庭大会在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召开。世界拜占庭学会会长,德国科隆大学教授彼得施瑞纳先生和本届大会组委会主任、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安东尼·布里尔先生和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教授伊丽莎白·杰弗里斯女士主持了大会。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朱迪·海琳女士做了题为《展示拜占庭研究》的主题发言。闭幕式上,著名英国拜占庭艺术史教授,罗宾·科麦克的发言《有没有将来》(IsThereAFuture?),为这次大会划上了圆满句号。此次大会的专题论文和学术报告分为8个专题:1、帝国;2、工作与时日;3、社会结构;4、话语;5、文献;6、正教;7、对拜占庭的展示;8、过去的未来。注册参与大会的有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大洋洲几十个国家的学者1100余人,向大会提交论文并在各类会场发言的学者有750余人,其中,年轻一代拜占庭研究学者的成就引人注目。大会将论文摘要编成3本文集,总达1200页。大会期间,从事古典学和拜占庭研究的出版家举行了拜占庭研究书展,为学者提供拜占庭和东地中海研究的新作。欧洲各地古典学和拜占庭研究专业图书馆和博物馆展出了部分珍贵拜占庭文物和手稿。大会还于8月22日和8月24日在伦敦圣保罗教堂和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小教堂举行了两场拜占庭音乐会。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徐家玲教授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该会议学术内容介绍将刊于《古代文明》2007年2期(总第2期)。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2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埃及考古系列讲座又拉开序幕。担任本场讲座的嘉宾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古埃及学家托马斯?施耐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研究员主持讲座。施耐德教授的第一场讲座题为《古埃及的城邦与帝国》。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  相似文献   

4.
受《史学史研究》编辑部委托 ,2 0 0 1年 1 2月 2 1日上午 ,我们来到著名历史学家、兰州大学历史系赵俪生教授的寓所 ,对先生进行了专访。赵俪生教授 ,山东省安邱市人 ,1 91 7年出生。 1 93 4年入清华大学外语系读书 ,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并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芦沟桥事变后 ,从事抗日游击战争 ,在晋南山西新军任政治指导员。后历任河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华北大学第四部研究员 ,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出版有《史学新探》、《逻辑学教程》、《中国农民战争史论文集》(与夫人高昭…  相似文献   

5.
杜维运先生,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嘉祥县,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1962年、1974年两度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历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杜先生长年从事中国史学史及中西史学比较研究,著有《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清代史学与史家》、《史学方法论》、《赵翼传》、《听涛集》、《中西古代史学比较》、《忧患与史学》、《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等多种著作,主编《中国史学史论文选集》(一、二、三)。2005年9至10月间,杜维运先生应邀来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相似文献   

6.
<正>刘明翰,193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中苏边境的绥芬河市,祖籍山东省龙口市。195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生班,师从郭守田先生。曾先后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院校,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刘先生一生兢兢业业,致力于世界中世纪史尤其是世界文化史、思想史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已六十余载。他曾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学生讲授世界通史、欧洲文艺复兴史、欧洲宗教改革史等数十门课程;独撰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期,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滨下武志教授提出了与“冲击—反应”论迥然有别的“亚洲经济圈”理论。这个理论主张“从亚洲出发进行思考”。它是日本学术界最近二三十年引起争议最多的学术观点,其影响远远超出日本学术界。滨下教授的代表作是《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该书围绕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考察近代亚洲内部贸易关系和亚洲与欧洲的关系,对近代中国和国际关系的变化提出了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8.
吴枫教授,原名吴春成,男,辽宁省兴城县人,生于1926年9月1日。1951年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从教,1955年任讲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3年任教授。曾任东北师大历史系副主任。现任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四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武则天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教委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长白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主编等职。为大学本科、研究生讲授过《隋唐五代史》、《宋元史》《明清史》、《隋唐历史文献学》、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美国史专家丁则民教授袁鹏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前任所长、博士生导师丁则民教授是我国美国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的治学道路和教学生活恰与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相伴随,至今已有47年历史。47年来,他拓展了中国美国史研究许多新的领域,培育出一批卓有成...  相似文献   

10.
董国强,1962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曾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思潮研究、"文革"史研究和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等领域,出版《亲历"文革"——十四位南京大学师生口述历史》《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及其政治思潮研究》《遥想盛世——人治的理想与现实》《国共两党关系史》等著述。日前,本刊编辑汪丽就新史学观念下的"文革"史研究及史料的选择应用等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原常务理事、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原副所长,《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原主编高振铎教授,因病不幸于2004年1月12日逝世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12.
正崔连仲,1925年1月6日出生于黑龙江兰西县,1952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53年到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工作,同年转入沈阳师范学院历史系。1955年至1957年参加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世界古代史教师进修班"。后一直在沈阳师范学院、辽宁大学历史系任教,教授世界古代史,研究方向为古代印度史。主编《简明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史·古代史》、《世界通史》等著作,撰有《从佛陀到阿育王》、《释迦牟尼——生平与思想》、《印度文明与中国》。此外,  相似文献   

13.
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敦煌学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郑炳林教授邀请,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国际著名敦煌学家高田时雄教授于2012年下半年来兰州大学讲学。在此期间,高田时雄教授面向研究生开设了《敦煌学与语言史》课程,主要讲授欧洲和日本敦煌学史、敦煌学概论、河西地区方言史、音韵学、日本藏中国古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6月6日至8日,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明清史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历史学科联合举办了"明清史研究新进展学术报告暨东北地区明清史专业研究生交流研讨会",报告暨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会议邀请常建华、葛金芳、牛建强、孙卫国、何孝荣等知名学者就其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分别进行了主题讲演。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明清史专业研究生及青年教师与会,与讲演学者进行了充分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世界历史》2006,(4):151-151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6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何芳川教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一线教学四十余载,多次荣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和优秀课程奖,1996年被北京大学评为“十佳教师”。何芳川教授治学范围宽广,在非洲史、亚洲史、环太平洋地区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拓和探索,先后出版《崛起的太平洋》、《澳门与葡萄牙》、《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等著作十余部;发表了《古代东非城邦》、《19世纪东方国家的上层改革活动》、《太平洋时…  相似文献   

16.
董小川 《世界历史》2007,(6):150-151
由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近代西方文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理事会”于2007年7月25日至27日在长春召开。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理事们除了就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决定外,与会人员主要就一些有关近代西方文明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6月5日,纪念《古代文明》中文版创刊10周年座谈会在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会议室举行。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教授、辽宁师范大学赵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彭卫研究员和徐建新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晏绍祥教授、吉林大学张鹤泉教授、许兆昌教授,东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部张澍军教授、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李德山教授,东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詹子庆教授、周巩固教授、罗冬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白冰副处长,以及《古代文明》部分审稿专家、  相似文献   

18.
环境史近年来成为历史研究的热点领域,马立博教授是西方环境史研究的领军人物。马立博的个人研究理路经历了从社会经济史到环境史的转变,他的众多作品中《虎》是一个关键节点。他的研究理路转变和对环境史的反思,对于我们理解环境史有很大助益。同时,他仍认同"加州学派"的基本观点,反对欧洲中心论,认为赋予中国关键角色的全球史对于现代世界如何形成的叙事至关重要。他指出中国环境史研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宝贵建议,认为中国环境史研究应该增加更多关于生态科学的议题,注意人与环境互动的复杂性网络,包括我们如何看待环境和将非人类生命纳入我们的叙述体系中,进一步将中国环境史研究扩展到全球史的研究。马立博教授期待中国学者能在这一领域做出全球性的贡献。此外,他在访谈中提到的环境史研究学者及代表作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亚洲印刷技术向西方的传播,这是一个中国史学家时常提及的问题。而在西方,不仅印刷史专家对此有兴趣,汉学家也欲一探究竟。然而,前者为语言障碍所苦,后者却有技术障碍无法逾越。於是从整体情形来看,西方人对此不是保持审慎的缄默,就是流於一般性的议论。曾任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所长、法国远东学院院长的戴仁教授(Jean-Pierre Drège)目前担任法国高等实验学院的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敦煌写本的研究,对最早来华的欧洲旅行者也饶有兴趣,特别在中国书籍史和印刷史方面颇有心得。2004年5月11日,戴仁教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就此专题做…  相似文献   

20.
《薛虹学术论集》面世孟昭信已故薛虹先生,1925年8月5日,出生于吉林省双阳县,自幼就读于吉林市,生前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暨明清史研究所教授,曾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明清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果颇丰。在先生忌辰两周年前夕,其《学术论集》由吉林文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