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盘古神话:史料新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盘古的来历,向来有“本土说”和“外来说”。但双方在对基本史料的研读和对背景知识的联贯上都还存在某些缺憾。通过对几条关键性史料重加辨析,我认为所谓“盘古图”出于东汉末的说法并不可靠,盘古神话在文献中出现的时间,目前所知最早为公元222年。在两汉的普遍信仰世界中,中国本土自有承担开辟和创造任务的大神,盘古并非自古以来的中国本土开辟之神。盘古神话从汉末三国到唐代自有其发展的阶段性。其中的某些“外来”因素,是在汉末三国至隋唐时陆续加入的。  相似文献   

2.
盘古神话从原始产生到形成相对丰满完善的创世神话,是南北文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结果。它在后世的流传情况是丰富多样的,它主要在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民族民间流传,形式上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色,内容上或融合于各自的民族神话系统而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核。另外,道教的神仙传说也是盘古神话流传演变的一个途径。盘古神话体现出五个方面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盘古神话的原型,历来众说纷纭。主张盘古是盘瓠转音说,自清代学苏时学《爻山笔话》始,经夏曾佑、顾颉刚、范澜至袁珂,多从语音之转来论证,常任侠在《沙坪霸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一中更进一步说:“伏羲与盘瓠为双声,伏羲疱牺盘古盘瓠,声训可通,殆属一词。”这些论证都是从小学的角度来考虑,没有从神话内容所反映的深层意义上挖掘,证据稍嫌不足。  相似文献   

4.
沅陵盘古文化以是以神话夸张的手法再现了远古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强调制造和使用斧头类的石器,用于“开天”和“辟地”,求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地理环境;在生未果,死后化生万物,谋求人类生存需要的多层面的自然环境;以传说、故事、寓言等文学形式再现了谋求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古代人们生存发展需要的意识再现,具有鲜明的生活性本质。颂扬盘古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又具有鲜明的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浅论盘古文化与盘瓠文化关系及其在岭南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对盘古、盘瓠神话及其文化对比 ,认为盘古是汉族一种自然神图腾崇拜 ,反映农耕文化特质 ;而源于人与犬婚配的盘瓠 ,是瑶、畲等少数民族祖先神图腾崇拜 ,反映狩猎和游耕文化特质。随着民族杂居往来和道教兴起 ,两种文化在岭南交流、融合 ,最终发展为岭南文化一部分 ,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艰辛凝聚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琼 《丝绸之路》2013,(18):51-5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元一体的格局不仅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也使其经济、文化相互产生了影响。在民族的融合过程中,作为文化的神话传说会自然而然地流传到各地,并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保存和流传下来。在神话传说流传过程中,由于没有文字或文字出现得比较晚,因而无法将其固定下来,这样难免就会加上不同民族、地区以至不同历史时期富有特点的东西。在母题相同的神话传说中,就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神名、人名、地名以及内容与情节的增减或者变异,其中盘古神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试图对汉族和毛南族盘古神话化进行比较研究,从二者的异同及联系等方面探究两个民族不同文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盘古神话传说起源问题长期争辩,未有定论。与黄帝、伏羲、女娲等创造人类和人类明的宗祖神不同,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盘古神话在献中出现较晚,未见于先秦典籍。屈原《天问》:“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相似文献   

8.
昆仑山及其主神西王母的神话原型,据某些学者考证,是上古时期青海湖边一个部落的女酋长,西周穆天子瑶池相会的正是这位女酋长,这是中国西部神话中的“神”系与中国西部历史中的“王”系相隔合的一种原始文化体现。在中国神话里,昆仑文化的西王母属于西部月亮神话的女主神,昆仑文化就其主体特性来说,它是一种中国西部广大地区远古母系氏族的社会的文化余绪。这与构成昆仑文化的主要部分藏文化中深厚的女性崇拜因素  相似文献   

9.
不少学者认为,盘古神话只是一种民间口传文学,盘古是神不是人,不是历史的真实,天地不是盘古劈出来的,人死后,也不可能变成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我们对这种看法不敢完全赞同。我们认为任何文学、任何传说和神话,都必然有其社会历史的原型,都必然有其产生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石崇拜,起始于上古石器时代,这样的石崇拜于今可从大量有关石的上古神话传说中窥视其究竟。盘古开天辟地,“垂死化身,齿骨为金石”;“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精卫填海神话中,女娃“常衔西山木石以湮于东海”。这些神话家喻户晓,此外,羿射九日神话中说到石。  相似文献   

11.
刘俊起 《民俗研究》2005,(1):163-174
包括庙会在内的传统民间社会文化形式悄然复兴,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此前已经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这种“传统的复兴”是否是民间传统的简单恢复?笔者在对豫南盘古山的盘古庙会的调查中注意到,80年代以来重建的盘古庙,其附祀神的设置与1949年以前的盘古庙相比有一定改变,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盘古大殿中附祀神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罗宇 《南方文物》2024,(1):159-168
“草生人”,指人从草中诞生,这是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独特的人类起源神话。最初的人类、诸神、国土都“由草而生”,这是日本原始神话;在神的意志下“二次诞生”的新人类成为了日本国民,为天照大御神统治苇原中国、天皇统治日本建构了合理性,这是“原始神话变异体”。中国典籍中的“苍生”进入日本官方史书,意味着中国文化在日本最初的国家意识形态建构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本国家建立的初期,通过“记纪神话”统一国家思想,与建立律令制国家的努力同等重要,而奈良朝廷为了建立独立国家所全面效法的正是中国。  相似文献   

13.
刘殿祥 《丝绸之路》2012,(20):48-52
中国现代诗人闻一多转变为学者后致力于古典学术研究,在中国神话学研究中卓有成就,成为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闻一多在中国神话学研究中,不仅通过古典文献重构了中国神话体系,而且探索了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起源。在代表作《伏羲考》中,闻一多通过神话的还原进行了民族始祖的同源证明、龙图腾形成和龙的象征意义的探索、洪水战争故事中的人本意识和民族团结思想的抉发,从楚、周、商、夏推至各自的始祖高唐、姜媚、简狄、涂山,进而推至共同的始祖伏羲和女娲.进而推至龙图腾民族的形成和演变,再推至“兄妹配偶型的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故事”。本文立足于闻一多对古籍文献的研究,意在通过闻一多的神话研究观照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起源。  相似文献   

14.
邓辉  马骋 《神州民俗》2008,(1):18-20
“禾楼舞”是我国傩戏中的一支,其发展历程、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功能均有特色。文章对“禾楼舞”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为研究古代南江流域人类的神话、音乐、舞蹈、民俗和文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神话学研究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西方各种新思潮涌入我国,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当时一部分留学生和掌握外语的知识分子首先开始接触欧洲神话及其理论,而苏雪林作为西方人类文化学派传播理论的领军人物开始对楚辞的神话进行论证和梳理。不但融会贯通了中国"官方"与"民间"两大文化主流,而且且找到了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线索,进而证明"世界文化同出一源",以及"中国文化亦世界文化之一支"的大胆发现。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其神话学贡献与反思的研究可以对苏雪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古典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文化、巩固民族信仰、发扬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气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界对于戏曲中的神话形象、神话原型、鬼魂戏、神话仪式与宗教、神话戏的艺术特征与地位、影响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颇有建树。但也存在着只是注重于某一方面的个案研究,而缺乏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等不足之处。系统地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神话元素及传承方面的研究,可以探寻其流变规律、文化传承与播迁状况,以及文化关照下的社会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是中国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最早的奠基者和理论家之一,也是中国系统介绍国外神话理论的第一人。他一生对神话饶有兴趣,扼要而全面地介绍了西方主要神话理论流派,评点其优势与不足,并运用古典进化论、心理学等理论研究神话,提出了广义童话是神话之源等新颖而深刻的观点,并对神话的性质和内涵做了重新思考。梳理周作人的神话研究,不仅是对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必要回顾,对当下的神话研究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郜冬萍 《中国土族》2005,23(3):46-47
月亮神话是世界性的古老神话,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它之所以在中国广泛流传、普遍传承,在于它被人们不断加工、补充,并融入新的社会意义,从而具有了中国人情感与信仰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人的精神传承中也显得更加强烈而持久。月亮神话与中秋节俗的融合及其文化内核月亮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物象,是如何进入人类的视野,成为一种文化内涵丰富的象征符号的呢?这要追踪到原始人类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这也是月亮神话独特的文化内核所在。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当时处于感性的、直观的、想象的“观物取象”、借物表达”的阶段,即他们…  相似文献   

19.
在黔东北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流传着一个关于滩公滩母身世来历的神话,我们称之为滩神神话。它是苗族古老神话的一个组成部份,反映的时代远近相间,情节庞杂无序。理清这一神话的渊源及演变脉胳,对于研究滩戏及整个滩文化体系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不揣浅陋,以自己走访调查的材料为立足点,试对雄神神话的本质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作一些真伪辨析和评述,以求教于方家前辈。一、母权神话每年立冬之后,居住在黔东北境内的苗族群众,要举行“敲卢”活动。“敲”意为祭扫,“卢”是苗族始祖。整个活动始终供奉被称作“卢”的两等木雕神像,其中的…  相似文献   

20.
台湾原住民与大陆东夷太阳神话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神话几乎在全球的各个民族中都广泛的存在着。宗教学研究的权威麦克斯·缪勒甚至认为“一切神话均起源于太阳” ,因而对太阳神话的研究 ,自然也就是神话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我国自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 ,对太阳神话的研究基本都是以汉族和苗、瑶、藏等大陆少数民族的太阳神话为主 ,而较少涉及到台湾的少数民族神话。因此本文拟以“太阳神话” ,这一神话学中广泛存在而又相对重要的主题 ,对两岸古老的太阳神话的异同、源流关系等问题作一个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