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7年11月21日至25日,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组织东北师大5名研究生前往韩国首尔,与韩国延世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参加双方共同举办的“韩中学术与研究生交流研讨会”。研讨会期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李媛、苏新红、刘喜涛、冯章献以及韩国多名教授、研究生发表了关于中、韩历史文化、韩国的汉语教育、中国教育制度、东北亚城市发展等问题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23-25日,东北师大亚洲文明研究院与韩国延世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在韩国首尔共同举办了“亚洲视野下的朝、中历史、文化、政治学术研讨会”(Korea,Chinain Asia:History,Culture,and Politics)。中国、韩国、法国与会学者在会上,就亚洲经验的特殊性与普世性、近代以来中、韩两国的相互认识、日本大众文学在话语层面对文化民族主义的解构、进化论与文化民族主义的关系、亚洲区域主义语境中的实力对比与社会差异、韩国议会和总统选举中的角色认同与代际差异意识、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在美国的投资与全球化对美国汽车工业的影响、东北亚稳定性的要素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坦率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6日,“美国华人与中国:联结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美国加州的三位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演讲。来自州立旧金山加州大学的谭雅伦教授(Marlon K.Hom)作了题为“从珠三角四邑侨乡看美国华人之‘家’(Home)观念”的演讲。谭教授出生于广东,自幼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2012,(20):70-70
2012年9月28日,“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八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在福建省福州市博物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等出席开幕武。童明康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之路、开放之路、文明交往之路,沟通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对话之路。  相似文献   

5.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日至六日,十八世纪东西方学术讨论会在荷兰人类学与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NIAS)举行,这次会议由国际十八世纪研究会倡议、主办,会议主席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伯特·达惠(RobertDarnton)。十八世纪东西方学术讨论会此前已召开数次,均在夏季举行,会议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参加者必须是具有博士学位或同等学历的青年学者;二是参加人员有地区限制,即必须来自原苏联、东欧以及西欧、北美等地区,也就是说,东西方学术讨论会实际上是东西方研究十八世纪的青年史学家的一次学术聚会。九三年度东西方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6.
2004年9月3日至5日,中国日本史学会与大连大学主办的“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商务印书馆、《世界历史》编辑部等近50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出版机构的近百位学出席了会议。会议对“中日关系的‘历史认识’问题”、“中日关系的现实问题”和“构筑新世纪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三个方面的议题进行了冷静、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年东京国际集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实现战后补偿市民基金会”,于5月20、21日在东京主持举办了“‘战后60年’,与受害共同清算日本的过去国际会议”。与会为来自韩国、中国、中国台湾、菲律宾、荷兰、美国、朝鲜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人,其中包括战争受害、学、律师、议员等人。  相似文献   

8.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东方”想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罗马文明在对“东方”诸民族与文明的认知中体现出一种东方主义特征。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之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并且以波斯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抽象的“蛮族”形象,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关于西方文明的“它者”的话语体系。到古典时代后期,希腊人关于“东方”的“它性”的话语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亚历山大东征并为其提供合法性依据。共和与帝制之交的罗马人接受和利用了希腊人的东方主义话语以实行对东方的统治。东方主义乃是西方文明中一个根深蒂固的悠久的思想与话语传统。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初,各大高校建筑系老师被要求写一本小书,各自承担一个课题。有一次,清华大学的郭黛妲老师竟在建筑系办公室里,“淘”到了明清室内装修模型。她被模型中的各种造型、纹样给吸引住了。“比如仙鹤与白鹿在一起,被称为‘鹤鹿同春’;松与鹤组合,则号称‘松鹤延年’。这才知道原来古人的室内装修,不仅仅要满足对大小的要求,还有无处不在的寓意,充满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16日至19日,“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韩国、日本和美国的一百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并提交论文近八十篇。复旦大学副校长薛明扬教授代表王生洪校长到会祝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昇教授、副会长、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胡礼忠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思想与社会”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华银投资控股公司共同主办的“严范孙、张伯苓学术论坛———‘思想与社会’学术讨论会” ,于 2 0 0 1年 4月 6日至 8日在南开大学召开 ,莅会学者有 80多人。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刘泽华教授做了主题报告。这次学术会议的主题是“中国思想与社会” ,集中讨论思想与社会互动过程问题。主要议题是 :关于中国思想与社会互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回顾与评估 ;关于中国思想与社会互动关系的专题研究 ;关于家庭、家族观念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等。有关的学…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管我叫‘花迷’、‘花痴’。韩国民间有句谚语:老虎死了留皮,人死了留名。我的梦想是把方林园建成世界最美的野生花卉博物馆。”在《大长今》拍摄所在地、被誉为“韩国夏威夷”的济州岛上,有一位名叫方汉淑的韩国妇女闻名遐尔。她甘愿将自己从“贵妇人”降为“园丁”,在昔日荒凉的海岛上耕耘了20多个春秋,与花相伴,因花而精彩。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东西方的相遇与冲突中 ,基督教扮演了特殊角色 ,这种历史渊源使得东西方学者对这一课题有着持久的兴趣。 2 0 0 2年 1 0月 1 0日至 1 2日 ,“东亚基督教的再诠释 :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该会由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合办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协办 ,5 0余位中外学者出席会议 ,提交论文 4 5篇。与会者咸称这是 2 0年来内地关于基督教与东西方文化交流“规模最大名副其实的国际会议” ,诸多新论值得共飨读者。基督教与东亚基督教在同属儒学文化圈的东亚各国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8月23日上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郭世宝以"从‘三重玻璃效应’和‘双重离散’看加拿大华侨华人"为题主讲了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讲座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三层报告厅举行,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春旺主持,中国侨联权益保障部部长张岩,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张秀明,国侨办侨务干校副校长赵健,北京华文学院李嘉郁教授,  相似文献   

15.
《世界历史》2005,(4):142-142
重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工作单位1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纪张椿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一般项目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工作单位2人与环境关系的新认识:环境史学史包茂宏北京大学历史学系3苏联解体过程中的苏联史学刘爽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4希腊化文明与古代东西方诸文明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与元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与元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日至3日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来自英、美、德、俄、韩、日、澳等国家(地区)的专家及收藏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内蒙古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的教授等14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31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新观点与研究成果。除了大会发言以外,会议分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考古、蒙元艺术、蒙元服装与生活、馆藏品研究与保护等四大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蒙元帝国的建立,为亚洲通向欧洲开辟了畅通无阻的道路,使这一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这次会议从草原丝绸之路考古、服装、金银器、青花瓷等各个方面对蒙元时期的艺术和文化现象及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进行探讨,是近年来国内举办的同类会议中规模较大、参加人员涵盖面较广的一次,为蒙元艺术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增加了一个切磋交流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本刊将有选择地发表有关文章,并在这里刊登主要论文的摘要,以飨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这次会议是与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黄金·丝绸·青花瓷——马可·波罗时代的时尚艺术”展览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吴静 《攀登》2020,39(4):73-79
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发展的规律性共识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与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儒家生态智慧关怀和尊重天地万物的思想意识,是将所有的生命与物种普遍纳入道德关怀之内。这种关怀是提升生命体悟和道德修养的境界,并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人性与道德层面的价值支撑。在对"天人关系"的体认中,儒家生态智慧以"天人和谐"为价值旨归,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理念,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这种生态观念表现为对待自然始终保持着一种"仁爱"之情,其"道德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同自然界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基本一致。同时,把自然的欣欣向荣视为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繁荣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8.
余英时先生在为刘正的《海外汉学研究:汉学在20世纪东西方各国的研究和发展的历史》一书所写的序中说:“从日本、欧洲到北美,每一天都有关于中国古今各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如果我们继续把这些成果都称之为‘汉学’,那么‘汉学’与中国本土的‘国学’已经连成一  相似文献   

19.
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宴请部分会议代表。毛泽东问回乡务农的知识青年董加耕:“你是哪里人?”董回答是江苏盐城人。毛泽东点头:“哦,盐城。你们盐城有‘二乔’,你知道吗?”董回答:“西门有反帝桥,东门有反修桥。”毛泽东笑了:“我不是说桥,是说人。盐城‘二乔’是胡乔木和乔冠华啊。他们是我们党内的两位才子啊。” 胡乔木,盐城人,生于1912年。青少年时代,在扬州中学读书;1930年毕业,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在历史系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当局注意,遂离开学校。后  相似文献   

20.
20 0 4年 8月 5日至 8月 8日 ,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西部历史环境与文明的演进—— 2 0 0 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来自英国、日本、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 1 78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出版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或论文摘要 1 2 0篇 ,围绕 ( 1 )西部历史时期自然、人文环境的演变及其动力因素研究 ;( 2 )西北边疆史地典籍及近代考察、探险活动研究 ;( 3)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