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八二年一月十八日,武功县文化馆在本县游风乡黄南窑村征集到一批青铜器。这批青铜器是群众在村南取土时发现的,计有鼎、簋、罍、戈等。调查时,现场已被破坏,仅留一残土圹,圹底距地表深二米,长宽无可辨测。据在场群众反映说,还出有骨架、朱砂和灰烬。由此可知这批青铜器为一墓葬殉品。下面择其五件作以介绍。饕餮纹鼎敛口折沿,腹微鼓,两耳略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70~90年代,建瓯市小桥镇黄窠山、南雅镇丘坑山、小桥镇蜈蚣山陆续出土了10多件商周青铜器,种类有青铜大铙、甬钟、觚、提梁卣等礼器,青铜剑等兵器,青铜凿等工具。尤其是小桥镇黄窠山陆续出土的青铜礼器为全省罕见,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建瓯出土商周青铜器的种类、年代、性质、产地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对于研究福建青铜文化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四川汉源出土商周青铜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久前,四川省汉源县文化馆收到本县富林公社六大队五生产队社员卿泰权同志交献八件青铜器。经调查了解,铜器出在富林公社六大队靠山腰的缓坡上,距汉源县城约两公里,是1976年冬和1977年春修建房屋时两次发现的。铜器上残留密集的布纹,疑是用丝绸包裹的痕迹。八件铜器中,一件钺(Ⅰ式)单独出土;另外七件同出于距该铖12米左右豹地点,可能是墓葬遗物。现简介如下。钺三件,可分两式。  相似文献   

4.
浙江出土商周青铜器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的青铜时代,正值中原夏、商、周奴隶王朝(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起)到越国兴灭的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青铜文化,对证实和探索浙江的先秦历史,尤其是越国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浙江各地陆续出土了一些青铜器,但多数非为考古发掘所得,通过科学手段发掘的先秦墓葬出土品,更是廖廖.另一方面,越王勾践以前的浙江古代史,除了一些传说之外,在文献记载上几乎等于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就现有的青铜器资料,还难于对浙江的青铜文化作全面总结,更不可能对器物作深入的类型学分析和断代研究.因此,本文仅就浙江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结合有关资料作初步分析,并对浙江青铜文化的若干问题,阐述自己的粗浅看法,希望能就正于关心浙江青铜文化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信阳地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上游,富饶的物产资源,孕育了数千年的文明,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漆木器、陶器和玉器等,令人叹为观止。本文仅对近年来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做一综合介绍罗山县莽张乡天湖村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铭文 M1:16“父”箕器柄部铸铭文“父”字(图一:1)。  相似文献   

6.
1989年秋,安徽省含山县仙踪镇孙戚村村民在村边取土时,发现铜戈和残铜觚各1件。两件铜器制作精美,风格独特,是安徽江淮地区前所未见的新发现。经现场勘查,这两件铜器出土地点仅距大城墩遗址西侧200米,可能是一座土坑墓葬。为了解巢湖一带商周青铜文化,特将1984年在与此相近的孙家岗遗址上采集到的铜爵和铜戈各1件,一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河北兴隆县发现商周青铜器窖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峰 《文物》1990,(11)
1984年4月,兴隆县小东区乡小河南村农民在村西南2公里的西沟里取石时,发现商周青铜器10件。这批青铜器埋藏在一面西的坡度为45度的石土山坡中,距坡面1米左右。器物种类有剑、戈、刀、钺、矛和器盖等。短剑 1件。扁体无脊,有格,扁条形茎,一侧有凹槽,槽中部有一圆孔,半球形首。格与叶形成两个三角形缺口。长38厘米(图一:1;二:8)。刀 2件。一件为铃首刀,弧背,凹弧刃,刀身断面呈 T 形。刀柄断面呈椭圆形,内空,两面中部各有长方形孔两个,孔两侧有刻划  相似文献   

8.
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近几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山东各地陆续出土了不少商周青铜器。现择要介绍如后,并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1998年4月,河北省曲阳县恒州镇大赵邱村村民在该村东北定阜公路南侧取土时,发现5件青铜器并上交曲阳县文物保管所。这是曲阳首次出土青铜器。经调查这5件青铜器出土于距地表约2米深处,四周用石块垒砌。从这批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看,应属战国早期之物。现将这几件器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初,盘龙城遗址就常有商代青铜器面世[1],由此很开了江汉地区青铜文化考古的帷幕;七十年代木鲁台山遗址范围内两用古墓群的清理[2],不仅使之高潮再起,还填补了本地区这一历史阶段物质文化的重要缺环。40多年来的考古发现表明,黄肢不仅是江汉地区最早发现青铜文化的地区,也是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区之一。近年,这里仍屡有两周青铜器出土,与以前零星出土的情况一样,它们皆分布在低水中淤的干支流两岸,并都出在同期遗址之中或附近,使其归属关系较为明确。器物反映的时间跨度从商代早期延至两周中期。兹选4件介绍一f次:铜爵鲁…  相似文献   

11.
1994年7月11日,在正定县政府建楼工地出土“提控所印”一枚。2000年8月30日,在县政府办公楼后挖暖气管道时,在距地表10厘米处又发现“都提控印”一枚。二印现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一、“提控所印”为黄铜质,保存完整。楔形钮,钮高3.1、宽4.3厘米。钮上端阴刻一字“上”。印背面钮左刻“恒山府造”,右刻“兴定四年八月”。印上侧面刻“提控印”(图一)。印面近正方形,边长7.2×7、厚1.6、通高4.7厘米,重775.9克。阳文,九叠篆书“提控所印”四字(图二)。 提控,为提辖控制,即总领之意。以…  相似文献   

12.
新城铺村位于正定县城东北20公里处,县文物保管所过去曾经在这里征集到五件商代青铜器。1982年1月新城铺农民在村北城岗取土时,又发现了八件青铜器,其中六件带铭文。据了解,其中七件出土于一个土坑竖穴墓内距地表约60厘米处,墓内有一个人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07,(8)
皖南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集中出土商周青铜器较多的地区之一,本书共收录了这一地区发现的青铜礼器、兵器、工具等共150件,为首次集中发表。每件器物均有照片、线  相似文献   

14.
1981年春,在整修京张公路时,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东南7公里处的泥河村子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市、区文物部门到现场进行了调查。出土地点在村东南一坡地上,地面可见散乱的人骨,有的人骨上带有铜锈痕迹,附近断崖上可见暴露的土坑墓葬。这批铜器应是墓内随葬品。因现场已遭破坏,出土情况已不明。现将这批铜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河北磁县下七垣出土殷代青铜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平 《文物》1974,(11)
1966年12月,邯郸地区在开挖民有渠南干渠的工程中,在磁县下七垣村南挖出一批殷代青铜器。当时,民工同志们把铜器的一部分送到邯郸市赵王城保管所,另一部分现存河北省博物馆。现将保存在省博物馆的11件铜器介绍于下。夔龙蝉纹鼎高24.4、口径11.8、腹深11.5厘米。口微敛,折沿,直耳,圆腹,圜底,柱形足。腹部有烟熏痕迹(图四)。纹饰:颈腹部有云雷纹地,上饰夔龙纹与蝉纹,足部有蝉纹和卷云纹,两耳外侧有变形夔龙  相似文献   

16.
<正>霍彦儒和辛怡华主编的《商周金文编--宝鸡出土青铜器铭文集成》在2009年12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书为16开本,共657页,汇集了宝鸡地区2008  相似文献   

17.
1990年元月3日,南川县半河乡德春村水利工程出土铜釜、铜簋各一件。该器物出土于距河面百余米高的悬崖一石隙中,座南向北。崖脚系山涧,两岸皆为陡壁。出土时,大、小器物套装覆置于浅灰色风化石泥层中,上覆盖80厘米左右黄泥土,可能是窖藏。  相似文献   

18.
勾连雷纹是雷纹的一种,作为青铜器的主体纹饰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至战国晚期仍有出现,其形态多呈"T"字形或"工"字形,常装饰在鼎、瓿等器物的腹部及器盖上。勾连雷纹的前后形态有一定差异,但并不十分明显,总体风格从沉闷厚重变为清新凝练,达到了横向与纵向、深度与广度、空白与密集的完美平衡。该纹饰的出现可能与先民对神秘自然之力的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19.
商周青铜器铭文语料库系统是一个用于古文字专业研究的铸金文字语料库.它是在中国博物馆和考古学中应用电脑所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特点,设计原则和在电脑上实现古文字语料库的若干主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