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书中转注一书由于许慎的定义简略、例字关系复杂而迄今无有定论。从唐代开始《说文》之学成为显学之后,历代研究转注者众多。其争议的焦点有二:转注是造字之法还是用字之法,转注是一种什么造字之法或用字之法。宋元明时期用字之法说分形转派、声转派、义转派,造字之法说则以杨桓为代表。清代是转注研究的高潮时期,用字之法说除前述几派外,又产生了互训说、义转音近说、引申说等;造字之法说则以郑珍父子为代表。现代研究者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者众,但仍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汉字作为记录和传播中国文明的书写符号系统,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这是学术上的一大间题。在中国,从古至今欲求解答者不乏其人,提出过许多不同的推测,比如“苍颉造字说”、“结绳记事说”、“八卦说”、“甲骨文说”、“图腾符号说”和“契刻符号说”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3.
甲古文保留了大量通过描摹名物形体而得来的象物字.就造字手段以及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来讲,这些象物字并非处于同一平面上.如将甲骨文中的象物字按其形义的关系作一种逻辑上的排列,则可总结出“象物”这种最为初级的造字法的内在发展规律,以及这种造字法最终不得不向高一层造字法转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发展至小篆,字形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字形已失去了原有的造字理据。许慎著《说文》,据己所见小篆作解,不免产生误解。随着甲骨文、金文等大量古文字材料的出土与整理,使我们有机会见到许多早期古文字的真实面貌,从而也使《说文》中存在的某些字形分析错误得以发现。本文共辑《说文》中34字,主要据出土古文字材料印证其字形上的讹变,并对许氏的误断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形声字中正篆与重文声符呈异部变换,是造字者按照不同的读音分别造字所成。根据古音系统归字的需要,在字音规范的过程中,取其中一个字的读音为正音,确定归部,另外一字必然改变原来的读音并随正音归部,那个变读字就会出现古音归部与谐声不合的情况。这种不合造字实际的"失谐"现象不是"音近"谐声。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形声字中正篆与重文声符呈异部变换,是造字者按照不同的读音分别造字所成。根据古音系统归字的需要,在字音规范的过程中,取其中一个字的读音为正音,确定归部,另外一字必然改变原来的读音并随正音归部,那个变读字就会出现古音归部与谐声不合的情况。这种不合造字实际的"失谐"现象不是"音近"谐声。  相似文献   

7.
《中华遗产》2010,(10):14-16
远古时汉字的造字者如何造字?是一笔一画的仔细写生?还是冥想之后的抽象写意?不过有一点却能肯定,他们都是在法天象地,用自己的感官、心灵去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并将它表达出来。以至几千年后的我们,仍能通过这些质朴的象形、形声、会意、指事、转注、假借文字。  相似文献   

8.
男、农、辱、蓐、耨、(禾辱)、槈、鎒、薅诸字在现代汉语中音义都有所不同,似乎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但它们造字之初在音形义各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就这几个字作简单的考释.男,《说文》解释说:“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于於田也.”从“男”的甲骨文、金文形体可以看出《说文》的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甲骨文中,“男”字有下列各种形体:(见附页①②③④⑤⑥⑦.以下如遇古文字形体,即按编码顺序排于附页)战国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的发祥之地,无不在自然产盐地区,或得盐便利之所;人类文明的形成与迁徙线路,都与盐的产地密切相关;远古人类发展的快慢高低,无不与食盐供给便利与否密切相关;人们常说"柴米油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这个白色的小精灵已融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山西运城是全国以盐运设城的唯一城市。""的造字初意是由河东盐"其味苦"而来。所以,对池和盐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作深入了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不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文字学家,而且是当时被称为“五经无双”的古文经学大师。他作《说文》的根本目的,在《说文解字·序》及其子许冲《上〈说文解字〉表》里说得十分明确,就是意图通过文字构造的分析,说明造字的本义,匡正“世人”对古文字的“非訾”以及他们对文字的曲解谬说,从而发扬“五经之道”,捍卫古文经学的统治地位。因此,《说文》在以六书理论解说文字的形、音、义时,往往引用儒家经典作为例证,其中又以引据《诗经》的语句为尤多。全书共引儒家著作中的词句一千零八十五条,其中引《诗》四百四十一处,占经典引文中的百分之四十强。由于许慎之师贾逵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西夏文字的字形结构入手,对其构字的组合形式进行了分类,用大量的例字例证揭示了西夏文字的造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里程碑,它的价值不独表现在文字学上,也表现在与文字相关的许多方面。许慎博通经史,又去古未远,故《说文》不但系统地保存了经秦代“书同文”而规范了的小篆、其所相承的大篆和“古文”,而且其文字释义大量保存了信而有微的古义,大大有助于后人对先秦名物制度的考释。又汉字属表意文字,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把生活、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和认识融入汉字构形之中,故解说汉字的造字意图和实用意义,就会涉及相应的文化内容,揭示出这些文字的文化内函。《说文》共收录9353字,其中《…  相似文献   

13.
钻木取火仓颉造字好吉老的历史文化名城!花果飘香绿荫遮地黄河故道焕发青春新貌!路连亚欧迅通中外全力改革创建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4.
喻晗阳 《神州》2013,(1):131-131
本文中所提出的语言的模板化是语言生成的一种内在机制,普遍存在于语言发展过程中,是语言经济性和活跃性的体现。本文从造字、造词、造句三个角度对语言模板化进行阐述,试图揭示语言的模板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画,贵在自己     
中国绘画自伏羲八卦,仓额造字,历经数千载,经久弥新,源远流长。诗书泽躬,博大精深,书画同源,万古不移,其气象灿烂,昭然可睹,非他族、他国艺术可替代。  相似文献   

16.
正千里迢迢从中原抵达宁夏,是对西夏历史文明在我内心中召唤的一种呼应。西夏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神秘而独特的存在。追究这种印象的来源,除了历史书籍中的陈述,还有一个原因是西夏文字。这是一种与汉字造字方法相似的文字体系,但它所表达的意思,却让一个熟稔现代汉字的人无从理解。它们仿佛是一种谜语,用几乎相同的造字方法将人引入对其意义的猜测中,那些熟悉的一撇一捺就是谜面,而它的含义就是谜底。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对于它的猜测所导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证了来、朿二字各自不同的造字原理,根据甲骨文、金文中二者各种不同形体的具体分析,归纳出二者字形上相互区别的基本依据,井据此得出甲骨文、金文中的朿都应释作来字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一、贞字贞字,甲骨文作“■”形,从其字形上已很难看出它究竟是什么形象了,因为它已是很成熟的文字,脱离象形已较远。在甲骨文中,可以随处见到许多“贞”、“卜”字样。贞是问事记辞:卜是灼兆。主持贞卜的有专职人员,地位较高,我们称之为贞人或卜人,大概就是巫,后世也称之为史。贞字是由什么形象演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其造字原意是指的什么?我们探讨一下根底,这对于了解卜辞中的“贞、卜、贞人”等将会有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书画同源,决非虚说。甲骨文中尚大量保留着许多直像其形的  相似文献   

19.
王延模 《丝绸之路》2011,(24):75-76
语言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才出现的,人们用文字记录语言,把实践当中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文化系统地记录下来,传达给不同地方和不同时代的人。语言离不开思维,是思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当然,文字的创造也就毫无疑问地打上了思维的烙印,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过程和思维水平。中华民族先民创造的汉字符号历史悠久、形体独特、内涵丰富,每一个汉字形体在方寸之间贮存着可以说解的意义信息,一点一画都闪耀着先民的独特思维和创造性智慧。本文仅以"鸟"、"乌"为例,揭示其背后所蕴藏的造字智慧。  相似文献   

20.
释鬲隶     
奴隶之隶,西周金文作“鬲”。其所以作“鬲”的由来,以及后来以“隶”为“鬲”,“隶”字的造字本义。都是研究古文字和上古史很重要的问题,也是自来还未得到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