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亮 《文物春秋》2001,(4):48-49,68
馆藏竹质文物在保管当中,容易遭受霉菌和昆虫的侵袭。霉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和生物内,活动范围广。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超过20℃、湿度高于65%,加上通风不良,竹质文物藏品就容易生霉,形成菌落。由于霉菌孢子有不同形状和色素,所以菌落表面往往呈现出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有些菌丝还能分泌色素,扩散至文物内,引起竹质文物的变色,留下难以除去的霉斑。更为严重的是,在相应酶的作用下,霉菌会对竹质文物的纤维素进行分解,引起文物质地变坏。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物丝织品霉斑清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故宫博物院库房藏品中部分古代丝织品出现生霉的问题,从对库藏纺织品的病害现状调研入手,了解生霉文物本身的质地、染料成分、以及霉斑形成的环境状况,利用改进的改良型超声清洗方法和弱酸化水溶液,对多件霉变石青色丝织品进行了清洗处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此法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华遗产》2010,(6):18-29
文物,是历史的记忆。有着深厚历史记忆的中国,究竟有多少文物家底?它们是怎么被发现的?文物的认定标准是什么?有哪些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文物?在以“文化遗产在我身边”为主题的中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到来的时候,不妨让我们跟着这期杂志,跟着近百年文物普查的脚步,去找一找答案。  相似文献   

4.
国人好古,文物修复行业古已有之,各个门类都有高手、绝活儿。不过,这个古老的行业在当下,却遭遇了种种困境——考古的发展带来了大量不同种类、不同保存环境下的文物修复难题,国外新观念、新技术像是一轮又一轮冲击波——文物修复走过了怎样的道路?现状究竟如何?将来又要往何处去?我们遍访业内人士,希望能得到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5.
谈文物下厂     
《文物》1955,(8)
文物下厂,是把文物送上工人的大门,是主动地向工人群众宣传中央文物政策法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我们讲这是首创之举。过去由于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认为文物一向是有知识的人研究的,如像(?)、鬲等名称,不大识字的人是否能懂?从思想上就否定了劳动人民能对文物有所热爱。另外,我们也顾虑到过去  相似文献   

6.
文物与法律     
文物,用国际公约的法律术语来表达,叫做“文化财产”。文物与法律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作为文物大国的中国,不仅从事文物和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士知道这一点,而且许多在文物保护法上打擦边球或者公然违反法律从事文物犯罪或违法行为的另一类“专业人士”也知道这一点。对于此二类人士以外的其他所有非专业人士来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或许也会出现了解文物与法律之间关系的必要性,至少可以说,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与文物、法律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了。本文不打算对文物与法律的关系作全面介绍,而只是择取两个问题进行分析:第一个问题是文物保护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另一个问题是文物保护与私人收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近现代赝品文物?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一些近现代假冒货,非文物原本体、非某时、某地、某人所创造与运用。从物源构成来分,近现代赝品文物可划分为有源赝品和无源赝品。有源赝品指的是,在近现代历史上确实存在和有过某种物件,由该物件衍生出来的假冒货。无源赝品指的是,根本就不存在或没有过所称物件,编造、伪制出虚假物,冒充近现代文物。为鉴别与叙述方便起见,分别以文献和实物两大部分,进行揭露其瑕疵和罅漏。  相似文献   

8.
《文博》2016,(3)
博物馆以文物为依托的展览,文物语言的表达是否通俗、清晰、准确、动听,直接关系到公众教育工作的效果。文物语言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牌板说明、陈设形式、色彩衬托、音乐氛围、形体复原、图表阐释、数字媒体、讲解服务等都是解读展览主题和文物展品的语言形式。如何综合运用这些语言,以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清楚地讲述文物及其相关的历史知识,是历史类博物馆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拥政 《文博》2011,(1):90-92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在完成文物数据采集和建库工作之后,如何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功能?以文物数据库为基础构架文物信息服务体系应该是发展方向。本文从文物行政管理角度,就如何构建文物数据库网络,实现文物信息动态管理,提出设想,即省内建立省级文物数据中心,各市、省直单位和重点博物馆作为二级数据节点与省数据中心实现网络连接。终端机/服务器通过互联网VPN进行登录访问,实现收藏单位与管理部门网络联通,信息互动,让管理者及时了解辖区内文物的变动情况,促进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履行法律规定,切实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物价值与文物收藏———文物市场(二)董彦文文物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有人要收藏它。有收藏就有流通,如同集邮,无论出售、交换或是收买邮票都是在一定场合中进行的,这就形成了集邮市场。文物收藏也是如此,藏家的心态是唯我独有,求得珍缺。有时为了得到一件文物珍...  相似文献   

11.
不可移动文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分类"指根据文物的异同,即构成每件文物基本物质的自然属性和所形成的社会属性之差异性、同一性,把全部文物区分组合成类的过程。目前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分类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为依据,首先从政策、学者研究和实践3个方面回顾了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历程,然后从文物分类的概念和原则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目前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物概述     
壹、文物的概念、范围与类别文物的概念,包括文物的定义、文物的特征和文物所包括的范围等等。文物,是指留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它是人类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具有革命意义、历史意义和科学、艺术价值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存。在我国历史上,文物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相似文献   

13.
韩景轩 《神州》2020,(1):283-283
科学化管理是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中重要环节,并且能够反映出库房管理的质量,为文物展览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本文将通过阐述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以期帮助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提高管理水平与文物质量,同时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关山 《中华遗产》2011,(4):82-89
曾经有国外的文物专家访问中国时,听说中国政府正进行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工作,表示难以理解,“文物放在西方的博物馆里,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能传播中国的文化,这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15.
文物都是产生在一定的历史条条件下的,经过历史和自然的积累,文物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有的文物甚至根本无法恢复本来面貌,给研究人员带来很多困扰,文物的价值也很难估计。特别的历史文物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很多人处于不同的利益,采取各种手段制造假文物,鱼目混珠,妄图从中获利,使人们难以判断真假,这给原本的文物鉴定带来更多的阻碍。文章就目前我国文物鉴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宏观阐述文物鉴定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文物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们文物普查工作还未全面完成,还不能完全根据掌握的材料确定基本建设单位所选场地是否可用,在这种情况下,当基建单位选定场地时,由文物工作部门配合作好文物勘察是十分重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我国的综合类博物馆中,藏品首先依据时代划分为“历史文物”、“革命文物”两大部类。其下或按质地、或按用途再分为若干小类。所谓历史文物,实际所指的是1840年前我国的文物;所谓革命文物,则是指1840年至今这段时间的文物。“历史文物”、“革命文物”的提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博物馆界也习以为常,不论是上级下发文件、布置工作,还是教育部门编写教材、开展教学,或是各馆征集文物、保护管理均沿用这种说法。但这种方法是否科学?是否能正确地反映文物收藏、保管的现状?又是否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的文物工作?前几十年无人做过细地研究。近年来,一些人对此提出了疑问。笔者以为,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澄清了思想,问题的解决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18.
肖桔 《神州》2011,(3):151-151
博物馆文物获之不易、保管困难,是当前地方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博物馆文物工作中存在着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本文主要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与症结,并尝试性地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宝奎 《黑龙江史志》2013,(15):154-154
随着中国古代艺术品不断地被人们发现,文物考古文化与文物鉴定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文物鉴定市场在这两者的促进下也在逐渐的兴起。,就使文物考古和文物鉴定界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将在简述文物考古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后,分析一下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所收藏的文物中,由于临展需要,文物经常会在文博机构之间流动。在文物借出、运输、点交、布展、现场展览、撤展等环节中,确保文物安全无疑是重中之重,也是文物借展工作的底线。相关单位和人员在文物借展工作中,首先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其次,应建立健全文物安全与保护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从而确保文物安全。其中,临展中文物出借工作的考察、现场评估、合同的谈判与签署、文物借展操作流程、现场文物展览安全等是确保文物安全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