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文书中出现的"国太"称号,是研究曹氏归义军联姻问题的重要线索,也涉及曹氏归义军时期的若干重要问题。S.663、S.5957文书中的"国太"夫人索氏,反映出曹氏归义军初期与甘州回鹘之间的复杂关系。BD09015V、S.4537、P.2855、S.1398V几篇文书中的"国太"夫人是曹元忠的夫人翟氏,在其子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称太保时期(976-980),敦煌文书中开始称翟氏夫人为"国太"夫人。980年,宋朝敕封翟氏夫人为"秦国太夫人",但是翟氏夫人在敦煌文书中使用的是"国太凉国夫人"称号。S.4306文书中的"国太公主"是曹元忠的于阗公主夫人,"国太公主"的使用是在曹延禄任归义军节度使时期。  相似文献   

2.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政权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瓜、沙二州。归义军节度使府衙位于沙州,沙州又被称作"上州"。瓜州刺史慕容归盈、曹延恭先后在瓜州长期执政。由于地理、姻亲、政治等因素,导致归义军政权内部形成了瓜州派系。沙州府衙试图限制瓜州派系势力,曹元忠在瓜州增设会稽、新乡二镇就是相应的举措。以曹延恭为代表的瓜州派系获得了瓜州慕容家族等的支持。最终,瓜州、沙州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曹宗寿利用瓜州军队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的统治。"瓜、沙之争"是曹氏归义军衰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归义军政权后期沙州地区出现了"沙州蕃族"(沙州回鹘)部落。曹延禄时期"沙州蕃族"部落与归义军政权关系良好,曾经为归义军出使中原担任导引。随着沙州回鹘的壮大,他们不仅在外交上帮助归义军政权,还可能参与了归义军的内政,支持曹宗寿推翻节度使曹延禄的统治。曹贤顺时期"归义军政权"与"沙州回鹘"联合进行外交出使活动,并且"归义军—沙州回鹘联盟"名义上奉曹贤顺为最高首领。敦煌曹氏归义军政权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沙州回鹘政权,曹氏归义军逐渐衰亡的过程也是沙州回鹘崛起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848— 10 3 6年间以敦煌为中心存在的归义军政权 ,大体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以 914年为界 ,前期由张氏家族掌权 ,后期由曹氏掌权。前后期的归义军政权 ,在内政和外交等方面 ,有许多明显的不同 ,迄今没有圆满的解说。本文提出曹氏统治者出自粟特后裔 ,并从敦煌粟特曹姓的来源、粟特人担任归义军要职的情况、曹氏与回鹘于阗的联姻、粟特人在曹氏政权中的地位等方面加以论证 ,从而对曹氏政权的特性及其对敦煌历史的贡献 ,给予了比较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归义军时期,敦煌的功德记文书由“家族式”的书写模式,转换到了“统治群体的发愿”模式,继而又转换到“节度使家庭人员的发愿”模式.曹元忠、曹延禄时期,敦煌文书在内容、人物称号等方面都表现出继承性.敦煌功德记文书的文体、内容方面的变化,反映了敦煌地区仪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藏文文献中的若干古于阗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七世纪初,在青藏高原上兴起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吐蕃为了扩张势力,从公元六七○年前后至八世纪后叶与唐朝进行了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争夺西域四镇(龟兹、于阆,焉耆、疏勒)的战争,其结果导致了吐蕃对包括于阗在内的西域很多地区的达半个世纪(八世纪后叶至九世纪中叶)的占领。在吐蕃统治于阗的几十年中,吐蕃与于阗在各方面关系十分密切。藏族的政治、文化、语言、经济等对于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于阗的佛教和佛教僧人对吐蕃本土的佛教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藏文文献记载颇多,可以说是史不绝书。  相似文献   

7.
佛国于阗     
和田古称于阗,于阗国的建立应该在公元前2世纪之前,中原王朝也就是这个时候方通过张骞知道了于阗这一神秘的国度。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首次在轮台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各国,于阗也就在这时候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归属西域都护,自于阗王以下均接受汉王朝颁赐的印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的视角,全面考察了中国古代和亲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认为,中原王朝与乌孙、鄯善、高昌、西突厥、宁远、于阗等政权的和亲以及辽与大食的联姻,拓展和巩固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中原王朝与匈奴、柔然、突厥、回纥等政权的和亲,辽与西夏、阻卜、回鹘的和亲,蒙元与高昌、高丽的联姻,以及满蒙之间的联姻,极大地延伸和拓展了草原丝绸之路;中原王朝与吐谷浑、吐蕃等政权的和亲以及以拉萨为中心的吐蕃矛口亲圈,开辟或拓展了青藏高原丝绸之路。和亲对丝绸之路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丝绸之路创造了相对安定的边疆环境;二是和亲双方积极通商;三是和亲传播了养蚕缫丝技术,带动了西域植桑养蚕业的发展;四是和亲公主努力协调双方关系,不断清除丝绸之路上的障碍;五是和亲公主对丝绸之路的监督;六是少数民族首领对丝绸之路的保护;七是部分和亲公主从事商业活动;八是与和亲相关的使团络绎不绝,活跃了丝绸之路;九是中原王朝的大量赐物丰富了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9.
东周楚国联姻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亮 《江汉考古》2007,(2):52-57,90
楚国与其它诸侯国的联姻是楚国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不仅反映了楚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东周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楚国联姻与其国策密切相关,春秋早期为求发展多与周边小国如郧、邓等进行联姻,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争霸使其与其它大国如秦、晋等联姻频繁,战国中晚期楚国由盛而衰,联姻已失去其政治意义。由于文化差异及地理位置关系,楚国无固定的联姻国,与东周王室也无联姻关系。本文结合文献及青铜器铭文,对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联姻情况进行考证,并对楚国联姻特点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唐末宋初于阗王国的社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宋初是于阗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尽管摆脱了吐蕃的统治重获独立 ,但是伊斯兰教势力进入中亚却阻隔了佛国于阗与西方世界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与西方丝路贸易的中断对这一时期于阗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与内地的各种联系反而得到了加强。总的来讲 ,这一时期于阗王国的社会经济基本处在停滞状态 ,丝绸之路的畅通对于沿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试论曹延禄的醮祭活动--道教与民间宗教相结合的典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 .4 40 0《曹延禄镇宅文》和P .2 6 49《曹延禄醮奠文》是反映曹延禄举行非佛教法事活动的重要材料 ,本文主要从神灵崇拜、宗教礼仪、执事人员等方面对之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 ,这两次法事活动是道教与民间宗教相结合的产物 ,这对于说明归义军时期敦煌道教的存在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文章还分析了曹延禄的宗教态度和宗教信仰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光绪《于阗县乡土志》与《于阗县志》实为同一部地方志,前者源于林出贤次郎携往日本的抄本.后者则是流传于国内的民国抄本,成书时间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编纂者为时任县令贺家栋。贺氏出生于同治九年(1870),由附生捐纳入仕,历任库尔喀拉乌苏直隶厅同知、洛浦县知县、于阗县知县、伊犁府知府等职。从目次的编排顺序和文字内容的清晰完整度来看,民国抄本《于阗县志》的文献和史料价值要优于《于阗县乡土志》。  相似文献   

13.
P.2642文书大致包括三个时代的内容,总体上是按照时间的倒叙进行编排。对该写本进行整体的校录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该文书的价值。P.2642反映了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时期节度使位"兄终弟及"的过程。该文书汇编的时代在曹元忠时期,但是编者不是曹元忠,而是曹元忠的侄子,曹元德之子。  相似文献   

14.
古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在商周时,与中原就有交往,那时的“昆山之玉”,即今著名的和田玉,大批地输入内地。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来西域时,曾使人带很多礼物到于阗活动,并考察了山川形势和于阗玉的产地。满载于阗人民的友情而归。当时位于今策勒附近的弥,曾派人随汉使至内地观光。后弥王太子赖丹亦至长安,公元前77年,昭帝任命他为校尉将军,代表中央朝廷主管轮台一带屯田事宜。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西域都护府建立后,于阗由尉迟王族执掌国政,以讫于宋。时间长达千余年,在政权不断更迭的中外历史上,此亦可谓奇迹…  相似文献   

15.
新疆和田古称“于阗”,历史上曾多次自行造币。于阗人制造的汉佉二体钱已广为人知,并得到充分讨论。本文介绍的是于阗自行铸造的一种汉文钱币,中国历代钱谱均未著录,文献亦无记载。迟至十九世纪末叶,这种钱币才终于重新发现于塔克拉玛干沙漠遗址,  相似文献   

16.
古代于阗国的货币刘文锁古代于阗国的中心相当今天的和田河绿洲地区。于阗国的立国时间,不晚于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2世纪)。于阙开始强盛是在东汉初期约公元60年前后。于阗国的考古文化表现了一种非常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走廊文化”特征。其国货币既包括东方汉文化体系的汉式货币,又包括西方文化体系的货币,然而又有着于阗本地的货币─—这种货币本身又是深受了东西文化的强烈影响。迄今为止发现于以今和田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的于阗国货币,分属三种货币体系:1.中原汉市体系,Ⅱ.中亚及西方货币体系,Ⅲ.于阗国自制货币。中原汉币体系的货币,以两汉五铢钱和唐代钱币为主,此外尚有属于新莽时期(公元9-23年)发行的货泉,以及宋代的铁、铜钱等。于阗汉式货币(五铢钱等)可能直接来自中原地区,因为于阗汉式货币与于阗国的自制货币二者有根本的差别,而且,目前在于阗考古中尚未发现有汉币的钱范资料,这只能使人认为,它们直接来自中原地区;由于丝绸之路的商业来往和使节、军旅等活动,中原地区的货币进入了于阗,而且由于汉币的良好品质和金融信誉,加之汉帝国对于间等地的政治和文化领导等因素,使得这些中原货币在于阗国被使用。属于中亚及西方货币体系的,目前考古  相似文献   

17.
张氏曹氏归义军政权的胡汉联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议潮父张谦逸娶敦煌粟特人安氏建立了与粟特人的联盟 ,张议潮依靠这种联盟推翻吐蕃在敦煌的统治 ,建立了归义军政权 ,张议潮与粟特人安景出任节度使和副使。归义军政权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联合政权 ,粟特人在归义军时期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少数民族。归义军节度使都非常注意胡汉联姻 ,通过这种联姻关系团结了敦煌地区的各族居民 ,在收复敦煌及河西地区的战争中以及巩固归义军政权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曹氏家族长期在敦煌地区经营其家族关系。曹氏与索氏联姻后,张议潮成为曹议金的外父王,为曹议金的登台奠定了合法性;一批张氏成员为曹议金在战场上效忠,也成为其他官员的榜样。曹氏联合了敦煌地区的实力派家族,如阎氏、李氏、阴氏、罗氏,曹氏政权的政治军事力量得到巩固;曹议金大力扶持佛教,利用佛教在敦煌百姓中的影响巩固了政权。曹议金还提拔了一批普通家族的子弟,巩固了基层统治,形成了对豪宗大族力量的遏制。张氏与曹氏政权的交替,实质是家族实力的消长变化。初期的曹氏归义军政权形成了以曹氏家族为中心,各大家族联合统治瓜、沙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9.
曹元忠是清末民初的重要学者,斋名笺经室。今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笺经室遗书包括作者手稿本、他人抄本和印本三类。作者手稿本数量较多,兹以《笺经室遗稿》为例考述其版式、字体、内容和源流,知其为曹岳申在曹元忠手稿、曹元燕等抄稿基础上缀补而成。他人抄本是由他人抄写而暂未有证据表明曾确经曹元忠本人之手的本子,尤以读有用书斋校抄本和学礼斋校录本最具代表性。印本则由王欣夫编辑铅印,定名为《笺经室遗集》。综合考察三类版本,可勾稽《笺经室遗集》之编纂出版过程,亦可据作者手稿本、他人抄本补订印本之缺讹。这些文献反映了曹元忠在义理、考据、辞章等诸多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重新整理和研究曹元忠的遗著,对当今学术发展和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往学者们研究古代中外僧人交流活动,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文化、地理交通、民俗等方面的内容,而很少注意到僧人的经济活动。我们通过对晚唐五代时期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的梳理,发现这一时期的敦煌僧人,会不失时机地利用出使于阗、西州和敦煌南山以及张掖甘州回鹘政权的机会,不惜高息借贷而从事经商谋利。因此,由于晚唐五代归义军所处的特殊环境,从而造就了僧人在这一时期的东西经济交流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