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究《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注中令人致疑的《宋朝要录》一书。此书无作者,无卷数,官、私目录少有著录,最早仅见于明《永乐大典》宋字韵《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注中,随后不久残佚。本文考证得知:(一)该书成于明修《永乐大典》之前,所载内容多来源于宋代《实录》,故疑为《实录》脱本;(二)明修《永乐大典》时用以增补《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似文献   

2.
《建康实录》近年来相继出版了两个校点本,一个是张忱石同志的校点本,中华书局1986年10月出版;一个是孟昭康等三位同志校点的本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后者基本上只是一个标点本,姑且置而不论。本文专就张忱石同志校点本中的某些问题谈谈一己之见。 不难看出,张忱石同志对《建康实录》的校点工作是付出了极大的心力的,单就校勘而言,除了版本校之外,还参校了涉及六朝史事的9种正史以及《资治通鉴》、《世说  相似文献   

3.
常振国标点整理、中华书局出版的元遗山《续夷坚志》,是目前通用的版本。校点者以得月簃丛书为底本,参校大梁书院本、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标核对点,细密寻勘,用力甚勤。该书以新面目问世,无疑是金元史研究者的幸事。 校点者依据各种版本对《续夷坚志》进行整理时,似忽略了从非版本因素探索其流布过程。宋末元初文人周密曾广泛涉猎《续夷坚志》,在《癸辛杂识》别集中他两次述及元遗山《续夷坚志》。周密卒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他在杭州癸辛街“卧病荒闲”撰写《癸辛杂识》时,《续夷坚志》版本显然在杭州文人中流传。《癸辛杂  相似文献   

4.
《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朝》取材考燕永成《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南宋李焘修撰的一部北宋编年体通史,起建隆迄靖康凡一百六十八年,九百八十卷。又有《修换事目》、《举要》和《总目》,通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千卷《长编》中,李焘用功最勤的是治平至靖...  相似文献   

5.
《续资治通鉴》一书,是清代乾隆时期在毕沅主持下,有众多幕宾参与修成。毕沅本人从始至终不仅亲自主持、而且实际纂修、修订与考核史料,是本书名符其实的作者,非依仗权力、财力雇人撰书、坐享其成。在其他参修的学者中,学术界往往强调邵晋涵的贡献,但依据史实考证,可知钱大昕的贡献远在邵晋涵之上。而章学诚曾言《续资治通鉴》二百卷,乃为概略说法,不必因此增添疑窦。冯集梧校订并重新刊刻之《续资治通鉴》,实为全稿,经梳理有关记载,枝蔓歧说均可廓清。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问世,中国编年通史体例臻于成熟。此后,摹仿续书者代不乏人。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体例几依《通鉴》。明代,有陈桱的《通鉴续编》,薛应旗、王宗沐各自撰述的《宋元资治通鉴》,“但陈书义例全袭《通鉴纲目》,内容也疏舛过其;王书年月差错,事迹脱落;薛书  相似文献   

7.
今七朝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七朝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探源燕永成《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南宋李焘修撰的一部北宋九朝通史。原书九百八十卷,并且素以征引博贯、记事详赡、考核精审而著称后世。可借其全本久佚,今流传的七朝本《长编》是清四库馆臣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非完...  相似文献   

8.
(一)《宋史·卷二百八十九·高琼传》载:“咸平三年,……授(高琼)殿前都指挥使。”按:“咸平三年”,误。应作:咸平四年。咸平三年时,殿前都指挥使是范廷召(见《宋史·卷二百八十九·范廷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三年四月第23条》),而高琼当时正任并代都部署、步军都指挥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三年正月第2条》)。殿前都指挥使、河西节度使范廷召于咸平四年正月病死(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四年正月第2条》)。据《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似文献   

9.
读《资治通鉴疑年录》王子今《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史中时代跨度最大的一部巨著,久已被公认为不朽之作。《资治通鉴》问世之后,历代学者或注、或补、或续、或校,世代相继,形成了一门“通鉴学”。近一千年来,研究者除了肯定、赞扬、学习、继承《资治通鉴》这部书的优...  相似文献   

10.
元武宗时代,既使用至大银钞,也使用铜钱平行流通。铜钱常用的有八思巴大元通宝和平钱至大通宝《附拓片》。笔近期在旧书摊上,以少钱购得一本毕沅,中华书局发行的直字版《续资治通鉴》第11册,阅读后,觉得一些史料对研究武宗元钱或许有帮助,并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宋刻《续资治通鉴长编》影印本序陈智超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了解和研究北宋历史最基本的史籍之一,现在通行的是近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浙江书局本。这次中华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影印出版宋刻五朝本《长编》,将使读者能更充分而正确地利...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叙事止于五代后周,此后仿照《通鉴》体例而续编修书人很多。其中《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孝宗年间修成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事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讫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记载了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的事迹。作者李焘作此书时广搜博录,备采北宋一祖八宗的历史事实,荟萃讨论,为研究历史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史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点校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存在的标点疑误、史实校勘、排印等方面的错误进行商榷、勘正。  相似文献   

14.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不但涌现出《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通志》等众多成就甚高、影响深远的巨帙名篇,而且也不乏篇幅较短的史著,其意义虽不能与上列长篇巨著相提并论,却也因其独特的史料价值而流传千古。《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就是这样一部史书。  相似文献   

15.
李焘是南宋史学家,著有《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以此彪炳于中国史学史。他还撰有《六朝通鉴博议》十卷,此专为向朝廷进谏所撰,宗旨是要纠正宋孝宗乾道年间急于恢复宋朝故土的焦躁情绪。书中指出南朝必须治理国政,提高实力,取得民心,还应等待敌国呈现衰败之隙,才是用兵的时机。本书进献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出于忧国忧民和经世致用理念,李焘放缓《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纂,写成本书,将之作为进谏材料,不求流传,表现出忠诚和无私的精神。这是《六朝通鉴博议》在史学史上的特殊价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宋理宗是南宋时期一个在位较长的帝王。关于宋理宗的出生年代,按《宋史》卷41《理宗纪》、《宋史全文》卷31记载:为开禧元年(1205)。《辞海》、《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等采纳此说。《续资治通鉴》卷163“注”另持一说,为开禧三年(1207)。然《续资治通鉴》卷177“景定五年十月”称理宗死时“年六十一”。由此上推,开禧三年显然不符。查《宋史全文》有关记载,《续》“注”与之如出一辙。因此,“注”很可能为转抄之误。其实,理宗出生的正确年代,既不是开禧三年,也不是开禧元年。据宋人吴莱的《三朝野史》称:理宗“本命属鼠”。鼠为子年,开禧元年为乙丑,  相似文献   

17.
颜鉴之 《文献》2005,(1):270-272
中华书局标点本《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十六,开宝八年(975)九月有这样一条材料: 丁酉,以相州录事参军河南钱文敏为右赞善大夫、权知泸州.先是,藩镇多以笔牍私取官库钱,韩重赟领昭德时,颇仍旧弊,文敏不与.重赟怒,召文敏廷责之,文敏词不屈.重赟既死,上始闻其事,嘉文敏有守,故擢用焉,……①  相似文献   

18.
历经数年的辛勤努力,《清通鉴》终于出版了!《清通鉴》是一部与《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通鉴》一脉相承的有关清代历史的通鉴体史学专著,全书共三百卷,700万字。由原中国史学会会长、著名清史专家戴逸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教授担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郭成康教授、成崇德教授和山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宋富盛担任副主编,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专家为主,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北京大学历史系和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专家学者分工撰写而成。《清通鉴》主编戴逸和李文海在《序言》中这样说:“继司马…  相似文献   

19.
自从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以后,宋代学者在他的影响下从事编年体历史著作的很多,如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朱熹撰《资治通鉴纲目》,都能卓有所成。特别是袁枢所撰《通鉴纪事本末》,对于史书的编纂,别启蹊径,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著作。袁枢,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年)中进士,由温州判官,历严州教授、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大理少卿、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右文殿修撰、江陵知府等官,卒于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年),年七十五。《通鉴纪事本末》是他中年时代的著作,晚年研究易学,著有《易学索引》、《易传解义》、《周易辨异》、《易童子问》等书。  相似文献   

20.
正《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作《长编》)嘉祐二年十月乙丑条:"都官员外郎陈昭素勾当三司修造案公事。"其后有李焘原注:"江休复《杂志》云:陈昭素勾当三司修造案,半年减十五万,议者云可罢陕西买米一年。"(《长编》卷一八六,北京,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