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周与王城考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云 《考古与文物》2002,4(5):51-55
成周最初是西周王朝的东都.成王时周公所建。营建成周之事在《尚书》的《康诰》、《召诰》、《洛诰》中均有记载,也见于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征诸文献及金文.西周时成周又称为“洛”、“新邑”、新大邑”、“新邑洛”等,而没有“王城”之说。《令彝》同时还提到“成周”和“王”。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采用"二重证据法",将《逸周书·祭公》篇与西周铜器铭文、传世的《尚书》、《诗经》等西周文献比对,支持《祭公》篇为可靠的西周文献的观点,并纠正了其中断句、讹误、脱漏等错误。  相似文献   

3.
<正>"三事"、"三事大夫"、"三有事"屡见于《诗》、《书》等西周文献之中。从东汉郑玄以下,注家倾向于将"三事大夫"等同于"三公"或"三有司",而这一说法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周金文中"三事"的解读。根据《尚书·立政》,"三事"实指常伯、常任、准人,而两汉普遍流行的看法是,常伯、常任为天子近官,相当于汉代侍中。后一说其实更能贴合《诗》、《书》和西周金文。试作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西周青铜器“麦尊”铭,涉及到邢国的“始封”,老一辈金学家郭沫若《两周金辞大系考释》、刘节《古邢国考》与《麦氏四器考》、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33、唐兰《论周昭王时代的铜器铭刻》与《西周青铜器铭分代史征》以及近人李学勤、唐云明两先生《元氏铜器与西周的邢国》、李学勤先生《麦尊与邢国的初封》、王冠英先生《关于西周青铜邢器的铸造工艺》、李先登先生《邢国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等,均对此器作过考释或论述。本着重对此器有关邢国“始封”的铭进行了考释,并结合有关铭资料和献记载,就邢国“始封”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试作考述。  相似文献   

5.
杨文山 《文物春秋》2002,(1):1-10,36
西周青铜器“邢侯簋”铭文,涉及到邢国的“迁封”,老一辈金文学家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刘节《古邢国考》、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以及近人李学勤、唐云明两先生《元氏铜器与西周的邢国》、王冠英先生《关于西周青铜邢器的铸造工艺》、李先登先生《邢国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等,均对此器作过考释或论述。本文着重对此器有关邢国“迁封”的铭文进行集释,并结合有关铭文资料和文献记载,就邢国“迁封”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但长期以来 ,西周史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有二 :一是史料较少 ,二是异说太多。西周史方面的史料 ,传统上以《书》、《诗》为主 ,其次是《左传》、《国语》中的相关记载。制度方面 ,多赖东周秦汉之礼书及诸子之言。近人幸得目睹地下出土之西周墓葬、器用、文字等考古资料 ,始得突破藩篱。学者论及西周史事及制度时 ,不但文献阙如 ,且古文字、考古材料的利用亦有相当难度 ,遂不免疑义纷纭 ,聚讼难休。西周王朝以“礼乐文明”闻名 ,为后世儒家文化发展提供了沃壤 ,但一般人说到它的文物…  相似文献   

7.
楚辞中所见殷族先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作《史记·殷本纪》,其材料来源主要是《世本》,其次为《尚书》、《左传》诸书。殷商早期的社会习俗,仍保留着浓厚的原始母系氏族特征,而与西周后的父系宗法礼制社会风貌殊异。郭沫若《卜辞通纂·世系》指出:“殷世于先妣特祭,兄终弟及之制,犹保存母系时代之孑遗。”而司马迁《殷本纪》所依据的《世本》一书,据陈梦家《六国纪年》考证,乃是战国赵人所编;至于《尚书》、《左传》诸书,更是中原儒系著作。这些书中关于殷商原始文化的记载,已明显受了西周后父系宗法礼制文化的影响。所以,当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请先生用卜辞资料证明了《殷本纪》所  相似文献   

8.
《诗》之成书,有一个从古本到定本的发展过程。西周贵族的诗作是首先被编入古本之《诗》的内容,相对于《颂》《雅》之诗而言,《风》诗的出现稍晚。古本之《诗》开始编定的时间应当在西周中期的康王时期,西周后期又有增益。西周春秋时期流行的《诗》约有三百篇,就是孔子每每言及的"《诗》三百"。孔子为授徒所编的定本之《诗》与古本没有太大的差别。上博简《诗论》所评之诗绝大部分(或者全部)都见于今本《诗经》,属于逸诗者尚未见到。上博简《诗论》的这种情况,让我们知道在孔子之后的时代,《诗》并未散佚,这应当是我们感到庆幸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竹书纪年》与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王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富祥 《史学月刊》2006,9(1):20-28
今本《竹书纪年》中的西周年代大略承古本《竹书纪年》而来,但作了不少改动。其中最大的改动是周初武王、成王的在位年数误取刘歆《世经》的推排结果,以成王十八年为古本《纪年》所记西周年数共257年的上限,遂使武王克商年亦提前了24年。由今本推校和恢复古本的记载,并以所得结果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所拟《夏商周年表》的西周部分相比较,可知后者除个别王年(懿王元年)准确无误外,其他都不可据。工程忽视《纪年》,主要失误有二:一是相信旧说,对穆王在位年数估计过高;二是没有注意到西周晚期“共和”不单独纪年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三代的继承制度,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孟子》主张三代传子说,而《礼记》则主张三代“大人世及以为礼”即实行父死子继与兄死弟及并举的世及制.汉儒对两说加以调和,提出殷礼传弟两周礼传子的主张.[清]万斯大宗信孟子的主张,提出父死子继为常,兄终弟及为变之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则进一步论证汉儒们的主张,都具有相当的影响.三说中唯独《礼记》之说似乎无人信从.主要是由于传统看法认为西周实行嫡长制,这与《礼记》的主张是有矛盾的.其实,西周是否实行嫡长制还是一个很大疑问.笔者十年前发表过一篇小文,认为西周也是实行世及制的.西周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行用什么历法,《汉书·律历志》已有记载,刘歆敬《世经》据《书·武成》所记历日,对武王克商年之历更有具体说明.这些传世文献证明:我国至晚于商代就行用阴阳历.近世地下出土的大量西周青铜器铭文历日资料,也确证西周时行用阴阳历.阴阳历是把回归年365.2422日与朔望月之29.5306日这一准确数值,作为制定历法的基本数据,它是历法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我国悠久文明标志之一.而王占奎同志在《金文初吉等四个记时术语的阐释与西周年代问题的初探》(简称《初探》)里,提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9月24—25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历史研究》编辑部及"多卷本《西周史》"课题组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中心承办的西周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家重大项目"多卷本《西周史》"开题报告会在天津召开,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一、早期国家与民族。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西周国家是中国古代文明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赵世超比较了中国夏、商、周早期国家与希腊城邦国家的起源及其  相似文献   

13.
在《西周年代考辨》(本刊 1 997年第 2期 )中我把西周年代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在《西周年代考辨订补》(本刊 2 0 0 3年第 2期 )中重定西周年代应分为早、中、后、晚四个时期 ,对断代的证据即铜器的订年作了一些局部调整。总的说来 ,我对西周年代学的观点还是那样 :古本《竹书纪年》的西周积年作为一个基本标尺必须尊重 ,西周共约2 60年 ;其中初期 (武、成、康、昭 )约 70年 ,穆、恭二世约 60年 ,懿王以降约 1 3 0年。要把现在掌握的有订年价值的铜器排入这样一个框架 ,既要遵从铜器的考古学分期 ,又要确保其铭文的完整释读。由于懿王至…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历史纪年,自西周共和以来已有定论,而共和以前尚没有一个能够确定具体年份的王年。《晋侯苏钟》记载的“唯王卅又三年”的一至六月份的日干支,为确定西周厉王在位之年的具体年份,提供了原始凭证。现说如下,希方家正之。  相似文献   

15.
《师旂鼎》铭文所记载的是一篇军法判例。本文根据铭文记载的内容归纳出西周有关军法制度的若干法律条文,这些条文反映了西周初期司法程式的完备,对西周法律制度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苗江磊 《民俗研究》2020,(2):124-130
《穆天子传》在历代学界争议中已经逐渐被揭露出它富于虚构性、创造性的文本特征。《穆传》书中存在脱离西周年代却切合战国史实的内容,不可能为西周史官实录;而战国理性精神的兴起以及《穆传》叙事仅以神话传说作为"神名"使用,可知其中虽有神灵信仰,却并非巫觋之作。结合战国时代背景审视,《穆传》应属于士人的托名附会之作,其作者很可能是魏国士人。此书的创作与战国士人参与政事的风尚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2009年5月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进行发掘,收获甚丰,最近已屡见报道。其间《2010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所收《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国墓地》一文[1],叙述简要,附带发表了不少图片,包括若干青铜器  相似文献   

18.
这位瞿秋白的战友,给我们找到了“钥匙”从《诗经·黍离》说起。中国古代的西周末年,周幽王姬宫涅这个昏君度过了11年的荒淫生活,结束了西周王朝。周平王宜臼东迁洛阳,周朝就式微了。《诗经·王风·黍离》以比兴手法记叙了这段故事。《黍离》以种庄稼比喻政治上的忧患。原诗  相似文献   

19.
关于《周易》的编纂年代,前人的研究,已打破“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说法,但意见并非一致。诸如,余永梁、顾颉刚主张《周易》作于西周初叶;陈梦家主张《周易》作于西周中叶。他们都是以周民族的历史、风俗制度以及书中卦爻辞所记史实为依的。陆侃主张《周易》“托始于周初,而写定于东周”,论据是:一、春秋时尚无定本,观《左传》所引与今本不同;二、《周易》辞句与东周文字相似,如“屯如邅如”,“贲如濡如”等,类似《小雅》、《国风》、《论语》中辞句。郭沫若和日本学者本田成之则从古书对勘断定“《周易》之编纂成书,实自孟子以后,战国晚年”。李镜池则主张《周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传统史学家讨论西周社会的变动多以文献记载的历史事件为中心,以国人暴动、厉王奔彘为界论及西周社会的变化(参晁福林《“共和行政”与西周后期社会观念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多位学者罗森、曹玮、罗泰相继注意到西周中期铜器上的变化,在讨论礼制变化之余提出“恭王礼制改革”等新说(出处详见后文)。当然,礼制变革不是西周社会转型的一切原因,但是西周国家作为由知识精英所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