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6年,在大溪滩窑址群进行的为期两个月的地面专题调查中,于不到1平方公里的小山坡范围内发现了17条窑床,皆为宋元时期的青瓷窑址,至今保存完整。调查证实了宋元时期处州县县有窑业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浙江缙云现存两套完整的清代木刻活字实物,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同时,缙云尚有少量掌握并使木活字印刷工艺的传承人。缙云木活字印刷术是中国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且仍在使用的传统活字印刷工艺。本文对缙云木活字印刷术的基本概况,以及印刷、装书等两大流程的14道工序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旅游》2010,(1):7-7
仙都因唐明皇李隆基御书“仙都”而得名,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为主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际民俗摄影创作基地。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田园风光、野趣盎然.兼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称。  相似文献   

4.
清代甘肃进士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甘肃进士的区域分布总体上受自然地理条件、民族构成等因素的影响;秦州和武威两地进士中式较多,地方书院教育和在任地方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其他省份相比,清代甘肃进士中式数量偏少,其中陕甘长期合闱影响甚巨,同时甘肃地方社会支持乏力,以及本土的经济状况、社会动乱等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科举取士,在国家为求人才,而在个人则为求入仕。有清一代,经济发达且化水准较高的苏常地区,由科举考试脱颖而出以其人数多、名次前堪为全国之最。  相似文献   

6.
青城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镇内完整地保留有甘肃省内规模最大的清至民国时期的四合院民居建筑群。本文从历史沿革、建筑风格、价值评估方面对青城镇古建筑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实行的科举取士制度,由于毛笔是惟一的书写工具,加之写字水准也是取士的标准之一,因而造就了凡是进士都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一手好章,有的还能画一手好画。这些字画、章和书籍,从一个方面显示了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悠久的历史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光明巷45号是一座百年老宅,一辈子没结婚的花甲老人李振亚自1944年出生一直住在这座老宅,在几十年坎坷遭际中小心地守候、呵护着这里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东北边疆地区的科举家族,由于史料的缺少,向来无人研究。本依据近年来台湾出版的《清代朱卷集成》中的11份东北籍进士会试履历表中的资料,将9个进士家族分为世代官宦、军功、力田三种类型。透过不同类型进士家族的发迹史和珍贵的史实证明。经济基础是东北士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先决条件,化传统是考取进士的重要因素。并且论证了进士家族对边疆地区教育发展、化建设、公益事业和中央对地方政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乔家大院古建筑作为晋商文化的一种载体,向人们展现了清末民初山西祁县一带的建筑、商业、金融、民俗、艺术等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清代北方民居建筑提供了经典蓝本。一、乔家大院古建筑结构充分体现礼制等级特征乔家大院为砖石木混合结构,主体结构为清代抬梁式构架。按照中国民居传统方式,南北纵轴对称布局,整个院落错落有致、流线分明。在乔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说"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清代学术文化成就了常州历史人文的高峰,而追本溯源,清初顺治时期的大批科举进士,则是开创这些文化盛绩的先行者、奠基者,他们给常州留下了诸多宝贵的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12.
张景宇 《文物春秋》2010,(4):53-55,F0002
玉田县王氏宗祠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北方四合院式建筑,是唐山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宗祠建筑,其主体建筑包括秩祜堂、东西耳房、东西厢房及二道垂花门楼和正门楼,现西耳房、西厢房及二道门已不存。其建筑形式与布局反映了清代北方宗祠建筑的特点,对于研究我国北方民居与宗祠建筑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元代至正十一年进士题名碑不仅是清代的科举考试文物,更是自清代以来金石学家寻找、考证研究的重要题材。本文从该碑的研究史、文献考证和对现存文物实体的鉴定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认为此题名碑是由清代人依据出土品仿刻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雍进士第”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泉州洛阳桥畔,洛安村洛阳街302号,为泉州洛阳吴氏二房(新厅)祖厝。从新近出土墓葬看,宅第内在清代居住过三位“雍进士”,“雍进士”乃国子监生之雅称,多为享有声望的地方绅士。“雍进士第”即是当地的绅士宅第,根据建筑遗存清晰可见四进院落:第一进门厅已被改易,第二进顶厅(礼仪厅)、第三进中厅(起居厅)保存相对完整,第四进后厅(私塾厅)部分坍塌。其建筑沿革乃明代肇建、清成格局、民国拆改、近年渐损。“雍进士第”符合明清时期闽南官式宅第的基本格局,同时不乏空间营造上的个性化创造,有“绅”“商”兼具的建筑特色,为研究闽南儒商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依据清代进士《同年录》等资料,选取嘉庆朝以后4250位进士居地、家世及相关资料信息较全的样本,检视清代社会流动中城乡差别问题,系统考察了清嘉庆以后(1802—1903年)百年间登科进士的城镇乡分布、三代家世和重复会试等情况。研究所见,嘉庆后百年间所取城居、镇居、乡居进士比为52.99%、8.12%、38.89%,尤其是省会和大城市进士中式者最多,这一趋势在清末更突出。研究样本中三代无功名的进士占15.40%,其家族上行流动率为66.15%。城居进士的家世背景略优于乡居者,中举人和中进士的间隔也略短于乡居者。这说明科举功名具有一定的社会流动性,而乡居者上行流动的机会更少。  相似文献   

16.
啕南营戏楼坐落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高家营镇啕南营村,建于清代,规模较大,保存完好,是张家口市现存为数不多的古戏楼建筑精品,也是万里茶道河北段重要的遗存点。2017年,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啕南营戏楼进行了调查和测绘,充分了解了其建筑形制和保存现状。戏楼为双幢竖联式,由前台和后台两部分组成,设计合理,构思精巧,细节做法上显示出一定的地方特色,对研究河北明清戏楼建筑、农村传统民俗文化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年久失修和不合理的现代改造,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情况,亟待保护修缮。  相似文献   

17.
黄山八面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历时18年建成。该建筑占地0.29公顷,平面呈长方“回”字形布局,主轴线上分布有花厅(花园)、门厅、大厅和堂楼四座厅堂,两条副轴线上为南、北跨院分四座厢厅,共八座厅堂。功能上融家祠、厅堂和家居建筑为一体,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黄山八面厅以其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和木雕艺术著称,整个立面装饰具有徽州门头的装饰风格,其木雕为东阳木雕艺术发展至顶峰时期的典范之作,堪称雕刻艺术博物馆,是一朵雕刻艺术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中泰乡古民宅为杭州市余杭区内整体保存最完整、质量最高的建筑。本文以16处保存较好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古民宅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它们在选址、规模、样式、雕饰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人才分布地理是历史化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人才地域分布状况、特征和影响因素。我国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加上悠久的历史,人才的时空分布表现得十分复杂,研究人才分布地理,可以揭示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造访普宁寺     
白云翔 《旅游》2002,(5):20-20
承德的“外八庙”,是清代修建的一个规模庞大的寺庙群,凝聚了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和艺术的古建筑宝库。它们分布在承德避暑山庄外东面和北面,像众星棒月般围绕着避暑山庄,普宁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曲于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称大佛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