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丹 《神州》2013,(21):1-1
迟子建的小说《白银那》较之她的其他中篇在叙事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同。她将“恶化——改善”作为故事的基本框架,采用外部叙述人与日记书写者双视角交替的方式来呈现故事。作者利用顺叙和插叙的互补和时间跨度的伸缩巧妙地控制了作品的节奏。  相似文献   

2.
王怡晨 《丝绸之路》2014,(24):48-49
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张艺谋导演的《活着》由这部小说改编拍摄而成。从叙事学的故事情节、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活着》小说与电影两种叙事形态迥然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诗经》言及婚嫁,多以"析薪"起兴。关于"析薪"事象的民俗蕴意,主要有两种说法:马料说和燎炬说。前说似是而非,后说流于皮相。据民俗学材料推断,婚礼"析薪"本应为篝火之用,而篝火起到了驱邪避灾、促进生育的功能。后代因客观条件的改变,婚礼篝火的形式也随之起了变化,出现了燎炬、炉火等替代物。  相似文献   

4.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北京人,上个世纪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在4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他曾演旦角、刀马旦,尤以青衣为主。长期舞台实践中,他对京剧的音乐、舞蹈、唱腔、念白等进行创新发展,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故称“梅派”。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京剧院院长等职。台上他  相似文献   

5.
李轶君 《黑龙江史志》2013,(11):149-149
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通过讲述一个人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无法承受精神压力而最终异化的现象。本文试通过叙事手法对卡夫卡的这一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黔剧《秦娘美》就是当时民族民间文艺百花园中绽放的一朵光彩夺目的鲜花。秦娘美的故事,发生在清代古州厅的三宝村(今榕江县车江乡)和永从县的贯洞寨(今从江县贯洞镇)。讲的是一对从小青梅竹马的侗族男女青年娘美和珠郎在行歌坐月中情深意笃,破钱盟誓,私定终身,后被封建古规“女还娘头”胁迫,只得背井离乡,流浪私奔,而刚逃离虎口,又陷狼窝,最后珠郎被害,娘美智斗,终于报仇雪恨,取得胜利的爱情故事。贵州解放之后不久,刚刚成立的贵州省黔剧团深入侗家村…  相似文献   

7.
罗勇 《丝绸之路》2010,(10):54-56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其叙事视角可归纳为三种:史官视角、人物视角和作者视角。这些视角在《左传》编撰成书中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共同勾画了一幅生动细腻的大型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8.
刘媛媛 《文史月刊》2012,(Z3):61-62
在巴金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由《家》、《春》、《秋》所组成《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也是最深的一部著作。这三部长篇小说都是通过描述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来反映出当时封建制度的落后以及革命潮流的涌现,对新一代的年轻人影响颇深。作者是以充沛的激情来揭露封建势力,歌颂了已经开始觉醒的青年分子,他们勇于与封建家庭的抗争,这种觉悟是值得赞扬的。这些作品极富艺术特色,尤其是《家》,《家》在人物形象、人物处理、叙事艺术以及语言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对《家》的叙事模式中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
和《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加个性化和复杂化,对反向叙事手法的运用也更加普遍和成熟。《水浒传》中多重性格塑造的反向叙事有以下特点:反向叙事是人物性格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反向叙事为突出人物的主导性格服务,反向叙事促成了人物性格内涵的不断深化,反向叙事的主要目的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冲突和内心矛盾。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导演黑泽明拍摄的《罗生门》在1951年闯入了欧洲影展,引起了国际影坛的极大瞩目,其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它新颖的叙事结构,正是这个不同往常的叙事结构延迟、阻隔、干扰了对电影内涵的认识,却加深了影片内涵的深刻性,从而使得电影的魅力徒然增强。所以,对于这部电影叙事结构、叙事手法的解读就成为了理解这部电影深刻内涵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自居易所的长篇史诗《长恨歌》,清代剧作家洪昇所的戏曲《长生殿传奇》等许多学作品、野史小说中都有“太真外传”这个情  相似文献   

12.
赵国龙 《黑龙江史志》2013,(13):138+140
詹姆斯·乔伊斯运用神话故事暗示了年轻艺术家从黑暗飞向光明的艺术追求,同时暗示出他前途未卜,这里神话典故的应用揭示了小说的基本主题,《肖像》在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上的丰富性使它成为文学史上一部独树一帜的作品,也确立了乔伊斯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叙事艺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韩素玲 《神州》2014,(15):8-8
碎片化叙事是后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认为,世界是由混乱无序的碎片组成的。在后现代主义学者看来,非连续性、碎片性才是历史的本真状态。伍慧明在小说《骨》中采用了碎片化叙事策略。这些碎片留给我们杂乱不堪的意象,这就是作者的用意所在。作者利用这种凌乱的意象象征在美国的华裔移民的破碎的,悲惨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曾一耀  李坤玉 《神州》2012,(23):2-2
整体语言风格上,呈现出散文化的结构。读《沉沦》时,大多数人有一个感受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开始,其实这就是对传统小说结构的一种反叛。以郁达夫本人的话说,外国小说艺术形式的发展:"区别起来,也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叙述外面的事件起伏的,含有事件起伏和一幕一幕的戏剧场面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何昆 《黑龙江史志》2008,(14):13-13
本文对《左传》叙事方式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究:第一,避免叙事时间单一、深化事件主旨;第二,促进史传文学心理描写的发展;第三,使阅读者产生独特的心理体验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6.
1926年秋,年轻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地摊上买了一幅有题字“出于污泥而不染,绿叶碧水映红斑”的《水墨荷花》画。卖画的摊主是一位年约30岁的俊秀女人,这人就是当年的北京名媛小风仙。梅兰芳买了她的画,却不认得其人。  相似文献   

17.
郭静 《丝绸之路》2014,(12):62-63
色彩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电影叙事中。色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导演陈凯歌在其执导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中对色彩的运用,与影片中故事的叙述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本文以此部影片为例,分析色彩艺术在电影叙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赵国龙 《黑龙江史志》2013,(11):145+147
有"变性的狂想曲"之誉的《奥兰多:一部传记》(Orlando:A Biography,1928)是英国小说家、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色彩的作品,它以性别突变、跨越时空等鲜明的特征吸引了大批的读者。这部传记式的小说正是采取一反常态的叙事模式,集传记、史记、小说的风格为一体,打破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不仅创造了奇异的故事,也蕴涵了深邃的思想。本文将主要针对《奥兰多》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侯马盟书》中的相关史料,初步探究《左传》作者在叙事方式中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20.
梁国英 《神州》2012,(15):3
《喧哗与骚动》作为表现内心世界的小说,是以近乎完全不觉醒的意识开始,以完全觉醒而告终。本文通过对《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叙事结构的分析,来揭示《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尽意识流技巧之能事,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表现手法,以揭示人物在每一个注意焦点的不同心情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