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少奇对晋绥土改的批评1947年3月上旬,共产党派驻北平、南京等地代表先后回到延安,国民党飞机开始轰炸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国共内战全面打响。3月19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大举进占延安。已经撤出延安的中共中央10天后正式决定一分为二,毛泽东、周恩来、  相似文献   

2.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相对缓和,但国民党对陕北地区控制权的争夺并未停止,1943年夏季蒋介石误判日苏冲突在即,命令胡宗南7月10日闪击延安.此后因日苏关系趋于缓和,中共又获悉计划详情,蒋被迫暂停军事行动.随之中共全面改变“和国”政策,展开大规模政治攻势,国共紧张的军事对時演变为舆论宣传战.而苏联公开介入国共冲突,刺激蒋介石再度计划进攻陕北,但罗斯福的反对态度及党内人士对英美停止援助的担心,军事制裁方案最终放弃,重新将中共问题定位为政治问题.由此可窥知,国际因素成为蒋介石考量战时国共关系的关键所在,但随着美苏深层次的介入国共冲突,国共关系及其实力的变化又转而成为影响美苏在华存在的重要变量.更为重要的是,闪击延安计划促使中共重新定位与国民党的政治关系,国共关系迅即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3.
石耘  陈江鹏 《文史精华》2012,(11):10-17
抗战胜利国共谈判,释放在新疆被国民党关押的131名中共人员,成为谈判重点和焦点。深受我党信任的张治中将军不负周恩来的托望,几经曲折,历尽艰险,终于将这些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成功送归延安,成就国共关系史上的一个奇迹。请阅《张治中与新疆中共人员获释始末》一文,详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势必引起国内外关注。8月14日,蒋介石给延安发来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同时电令驻延安的国民党军队联络参谋当面探问毛泽东的答复意见。  相似文献   

5.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生前在回忆1946年国共谈判时曾提到过一件鲜为人知的史实——“在这里,我特别提起这次在延安的情形。到延安和离延安,毛先生都亲为接送。记得到了那一晚,中共特别举行盛大的欢迎晚会,大家表情上都充分流露对和平的热情。会上我曾说了一番话,……末后还说了一句话:你们将来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记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引起全场的鼓掌欢笑。我说完下来,毛先生还和我  相似文献   

6.
1945年7月1日,傅斯年与褚辅成、冷遹、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六位国民参政员从重庆飞延安,与中国共产党商谈国共团结,共建国内和平问题。由于毛泽东与傅斯年早年在北大相识,所以毛泽东特地安排一个晚上和傅斯年单独交谈。傅斯年离开延安时,毛泽东还曾亲书条幅相赠。关于这段佳话,最近几年不少文章提到。比如岳玉玺写的《国民参政会期间的两件事》(载《傅斯年》一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第167页)中说:“握别之际,毛泽东将亲笔墨迹一帧面赠傅斯年,那上面的题词是北宋诗人钱惟演的两句诗:‘不将寸土分君子,刘项原来是…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共关系史分期的探讨──兼与罗开云同志商榷杨振亚前些年,学术界就国共关系史的规律、分期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近,罗开云同志又发表《国共关系的历史轨迹及其时期划分》①一文(以下简称罗文),读后颇受启发。但对他把近70多年的国共两党关系史划分为五...  相似文献   

8.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为了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签订的第二天,毛泽东从  相似文献   

9.
《纵横》2007,(9)
1947年,蒋介石撕毁国共双方共同签订的《双十协定》后大举进犯解放区并企图攻占延安,作为当时联防军步校的学员,我和战友们有幸参加了这次光荣而又艰苦卓绝的延安保卫战。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60年,可每当想起那残酷而又激烈的战斗场  相似文献   

10.
史瑞龙 《陕西史志》2003,(3):59-60,62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共根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了国共双方、延安与西安应当互相通邮的建议,但遭到国民党政府中反共顽固派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军队中的有识之士、负责晋陕地区军邮的中华邮政第三军邮视察段少将、军邮总视察林卓午,不顾个人安危,为延安与西安的通邮,做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张步东 《文史博览》2006,(11):46-46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共双方停止内战,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后,延安呈现出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成为人人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不仅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所在地,而且还驻设着国民党的高级联络机构和国民党地方政府,国民党到延安进行考察的各种考察团,到延安采访的众多中外记者,更有无数的青年学生和爱国志士投奔到延安,使这座古城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金坡 《文史博览》2008,(7):41-43
金茂岳(1906—1987),回族,山东泰安人,“七七事变”以后,参加红十字协会医疗队,后来经林伯渠介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在延安的8年中,他曾是李讷(毛泽东的女儿)、林豆豆(林彪的女儿)、贺鹏飞(贺龙的儿子)、陈伟力(陈云的女儿)等3000多人出生时的接生医生。  相似文献   

13.
<正>1946年4月8日,出席重庆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为了向中共中央汇报请示,和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进步教育家黄齐生等冒着恶劣天气飞返延安,同机的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共关系逐步由合作走向摩擦,前后经历过三次"国民党反共高潮":第一次是1939年12月爆发的山西新军事件;第二次是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第三次是1943年5月,国民党准备闪击延安。中共党史著作对此多有叙述,然而往往没有注意到,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共高潮"前后两年多期间,国共关系一度相当缓和,且有过一段较为密切的接触,特别是1942年这一年,蒋介石主动提出要与毛泽东会晤。为此毛泽东多次致电在重庆的周恩来,希望面对蒋介石会商国共关系,后因周恩来的反对,而改派林彪到重庆见蒋介石。最终双方因差距过大,谈判不了了之。此后不久,随着共产国际的解散,国共双方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对抗。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共双方停止内战,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后,延安呈现出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成为人人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不仅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所在地,而且还驻设着国民党的高级联络机构和国  相似文献   

16.
六参政员访问延安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45年7月初,褚辅成、黄炎培、冷、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六参政员对延安的访问,不仅是中间党派与中共最高领导集体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也是中间党派在抗战期间为调解国共矛盾进行的一次最重要努力。由于这次访问达成的《会谈纪要》体现了第三方面与中共在政...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于8月14日至23日不足10天的时间,向延安连发3封电报,假意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毅然于8月28日下午3时37分飞抵山城重庆,国共和谈签字后,复于10月11日9时45分飞返延安。  相似文献   

18.
《陕西史志》2005,(4):53-54
延安有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代中期。自是而后,史不绝书,传录有序。纵观陕北历史,数千年来烽火迭起,战乱频仍,导致陕北历史献严重散失,现存的历史献寥若晨星。而历代编纂的延安地方志书,留存至今的却有四十多部。现存最早的旧府(州)志是明朝的,最早的县志是清代的,其中《延安府志》有明弘治十七年(1504)本、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本和嘉庆七年(1802)本三种。这不能不说是一笔巨大的历史化财富。  相似文献   

19.
谢滋群(1916-2007),14岁参加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一度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又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被誉为“延安福尔摩斯”。  相似文献   

20.
毕苑 《炎黄春秋》2014,(4):87-93,85
1940年6月15日,萧军来到延安,这是他第二次来延安。第一次是两年前(1938年3月)的短暂停留.而这一次,他在延安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萧军一家随“鲁艺”前往东北解放区,告别了延安和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