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史前、原史及历史时期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和考古学上最先使用的是“历史时期”与“史前时期”两个概念,作为专业术语,它们受到过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规定。“史前”(prehistory)的概念是,有文字记载之前的人类历史;“史前史”的概念,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之人类历史;“史前史时期”(pre...  相似文献   

2.
距今约4000年前的防风古国,是江南一个较大部落,因部落首领防风氏治水有功,被尧帝封为“防风王”,立防风国,是唯一在正史中记载的史前江南先民,他带领防风子民们创造了辉煌的良渚文明。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位于德清县三合乡境内,紧邻下渚湖。该景区占地3D0亩,以防风部落聚居地的遗址上采用独特的表现手法,设计了丰富而独特的旅游项目,有体现防风人高明的  相似文献   

3.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当时.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曾在今河南省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在那次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这不仅是一种祭天的仪式,同时还欣喜地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南方各部落首领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4.
论秦仲     
五帝时代是我国由史前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化的关键时期。即军事民主制时期。所谓“五帝”.乃形成中超越血缘族体界限的华夏部落联盟先后递接的五位首领。其中序列第二位的高阳氏颛顼。为赢姓部族在文献记载里可以上溯到的母系始祖。赢姓部族是华夏族体构成中的基本成分之一。日后首次完成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大业的秦民族。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明的新曙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明史提前一千年是怎么回事? 首先要澄清文化史和文明史两个不同 的概念.原始文化即史前文化可以上溯到 100多万年前;而文明史则是社会发展到 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水平文化的历史. 通常说,中国同巴比伦、埃及和印度 一样,是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 是在辽西考古新发现之前,按着历史编 年,中国实际上只有商周以后4000年文明 史的考古证明。司马迁《史记·五帝本 纪》所记载的商以前的历史,由于缺乏确切的考古资料,始终是个传说,而其他文 明古国早在19世纪到本世纪初,就有了  相似文献   

6.
从二里头类型文化试谈中国的国家起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早的古代,在地球上北纬15°—45°之间,出现了几个文明古国,对世界人类的文明作出了贡献。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我国的古代文献记载,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属于夏王朝时期。根据这些文献,夏代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由于后世记载夏代的史料很少,夏代的  相似文献   

7.
龙是中华民族的特有象征 ,它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族的龙、蛇图腾崇拜 ,是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激励着神州大地的华夏民族和海外华人 ,奋发图强 ,开拓前进。伏羲氏是在我国史前文化时期原始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位杰出首领。他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创造家。他在这一时期所创造的古老灿烂文化 ,把人类从蒙昧时期推向文明 ,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了奠基作用 ,因而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始祖。有关伏羲氏的传说、记述很早 ,但在汉族中被广泛崇奉为神则是战国时期 ,被列为三皇之首是秦汉以后。庄子在《人间世》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原史时代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耀鹏 《文博》2002,(2):12-16,80
在考古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问题研究日渐成为重要的学术课题之一。但在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论困惑,即如“文明”与“史前”的概念冲突等等。因此,人们不得不重新检讨以文字或文字制度为标准的史前与历史时代这一划分方案的准确性,并由此引发了有关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以划分“原史时代”必要性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悠悠万载,人们不断发问,我们的远古祖先走过了怎样的坎坷历程?最早的祭祖之地又在哪里?本文试图找回中断湮没千年的祭祖圣地———万荣后土祠,恢复它昔日辉煌的本来面目,倘能如此,此乃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黄帝建“坛”开创祭祖之先河大约在5000多年前,占据黄河中下游地区大片土地的部落首领黄帝,在古冀洲涿鹿一带(今运城市盐湖周边地区),和另一部落的首领蚩尤展开大战,历时三年有余,“执蚩尤,杀之于中冀”(《逸周书·尝麦解》)。这场部落大战最后以蚩尤失败,被肢解杀害而告终,这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部落统一战争。这…  相似文献   

10.
钟年 《文献》1999,(3):251-256
文字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恩格斯指出:"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①文明有许多标志,除文字外,有的学者看重金属工具的出现,有的强调大规模建筑及城市,但"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重要.欧洲的远古文化只有爱琴一米诺文化,因为它已有了文字,可以称为'文明'.此外,欧洲各地的各种史前文化,虽然有的已进入青铜时代,甚至进入铁器时代,但都不称为'文明'"②.文字如此重要,折射着上古社会发展真实情形的古神话中自然便有了文字起源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最有影响的青瓷窑场,创烧于唐,衰落于元,五代、北宋、金三朝是耀州窑制瓷史上最重要的时期,本文试图就这三朝的制瓷成就略论其在中国青瓷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迄今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法国历史较短,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2000余年。公元6世纪时,中国已经历了夏、商、周时代,秦、汉时代,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处于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法国当时也已经历了自由独立高卢时代,罗马化高卢时代,进入了法兰克人统治的墨洛温王朝时代,处于奴隶社会的末叶。  相似文献   

13.
今山西临汾,古称平阳,相传是帝尧的都城。 这个传说目前虽然还没有得到考古学上的直接证明,但历史 文献的有关记载和已有的考古成果,却间接表明它是有一定 的历史背景的。从帝尧时代的中国社会性质来看,尧都平阳已 不完全是部落组织对其中心居地的选择,实际上已具备了真 正意义上的国家或政权首都的性质。尧都平阳的传说表明,包 括今临汾地区在内的晋西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直接起源地, 是中国历史的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史前城址与古代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史前城址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在较大的史前城址周围,分布着若干与之关系密切的聚落遗址,甚至还有一些小型城址,产生了众多的方国文明。经过长时期的战争、征伐、兼并,逐渐形成华夏、东夷、苗蛮三个部落集团。到了距今四千多年的龙山文化晚期,夏王朝建立,在中原地区形成了更高一级的王国文明。  相似文献   

15.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6-7
史前时期相对于人类整个历史时期而言是十分漫长的,约占迄今人类历史的95%。由于当时还没有文字的存在,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够通过史前人类遗留下来的一些国画、雕刻、遗物或遗址等,来分析和研究当时人类的活动和想法。在西安市东,有一座史前村落,那就是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房屋遗迹、圈栏、窖穴、陶窑、各类墓葬,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半坡遗址是我国珍贵的史前文化遗产,半坡出土陶器上的圈寨(下),对研究原始社会历史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袁靖 《南方文物》2012,(4):5-12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由来已久,由于其开始阶段远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尽管古代文献中记载了一些当时的历史,但是那些都为事过上千年以后的追述,其中不少还具有神话的色彩,不能作为信史。那一大段没有文字的历史只有  相似文献   

17.
正以文献记载的历史事件或史实为线索,针对性地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进而研究特定阶段的社会和历史,这是中国原史和历史时期考古学的特色之一。中国近代考古学术机构主持的田野考古发掘最先涉足安阳殷墟,就是因为该地出土过大量殷商甲骨文,其地名也见于《史记》。发掘成果与文献互证,不仅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商代晚期文化的存在及都城的准确地望,而且从宫殿建筑、王陵、青铜器和甲骨文字等方面再现了晚商时期辉煌的文明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据说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了。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一直到了周朝,还有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的规定。最初的姓大概是部族名称,经过不断发展,分化成许多不同的部落,为了便于区分,同姓部落就有了各自的名称,即氏。后来氏专指部落首领。在上古时代,只有贵族才有氏,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豫东地区大汶口和龙山两种变前文化的面貌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结合文献记载,论证了东夷太昊部落与这两种史前文化的密切关系。并认为这两种文化应是由太昊部落及其后裔创造的。  相似文献   

20.
彬州记     
陈长吟 《丝绸之路》2011,(21):11-15
彬州最早的名字叫豳州。这个“豳”字不好认,但却带着中国文字的象形特征。那是夏商时,周人部落的首领公刘在豳州垦荒建国,其地形是南北两边的黄土台塬夹着中间一道河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