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洪年 《古今谈》2000,(1):28-29
惊闻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吕漠野先生于1999年11月28日逝世,感到万分沉痛。我于1956年考入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1991年在杭州大学任教职,均受到吕漠野先生的不倦教诲与悉心指导,得益非浅。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相似文献   

2.
每一想起沈从文先生,伴随往事浮上心头的,是他那令人终生难忘的话:“人既必死,就当于生存时知所以生。” 写作课 早在中学时代就读过沈先生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景色以及他传奇般的生活历程,使我心驰神往,思慕不已,而有缘相识,则是我在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那时他在  相似文献   

3.
王元化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4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眼前。5月9日是先生的忌日,心里总想着要写点纪念文字。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杨逸畴教授来访,送给我由他主编的新书《神秘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下简称《大峡谷》)。我与杨逸畴教授相识多年,时有过从。虽然他是自然科学工作者,我是搞社会科学的,表面看来,似乎互不搭界,但我们却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祖国...  相似文献   

5.
我在复旦中文系读书四年 ,先后在任的系主任就有三位。第一位是郭绍虞先生。郭先生是中文系资望最高的学者 ,学生都昵称他为郭老板。他教我们《中国文学批评史》。郭老吴侬软语 ,细声细气 ,他的话极难听清。所以 ,上课说是听讲 ,不如说是在欣赏他儒雅的仪态和敦厚的神情。郭老是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 ,执学界牛耳 ,已成共识。他还研究语言修辞 ,早年出版过《语文通论》 ,晚年有《语法修辞新探》问世。说来有趣 ,先生平日说话常有不合语法修辞的时候。譬如 ,在我们的迎新会上 ,郭老讲话 :“我们今天欢迎新伙伴 ,…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6日上午9:20左右,王元化接到妻子张可去世的消息。一个多月后,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采访前与先生说定,只谈张可。时间:2006年9月11日下午地点:庆余别墅210房她很朴素,不喜欢修饰人物周刊:您第一次见到张可先生是什么时候?王元化:1938年的春天还是秋天我记不得了,但那个地厅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在平津流亡同学会,做一些联系文艺界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王元化的一生中有三次重要的反思,其中以第三次反思最为重要。王元化本人也对此有不少笔述。2007年7月,王元化先生因病住上海瑞金医院,身体逐渐衰弱,虽然周围的亲人医生都没有告诉他实际病情,但他已经感觉到此次的病情不容乐观。遂约我有时间多去病榻前,跟他谈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岑麒祥1903年7月出生于合浦县城廉州镇广文第岑宅一个有名的世代书香大户。1933年11月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后,他于次年1月任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1954年8月26日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89年12月20日逝世。  相似文献   

9.
<正>2004年3月18日回故乡奔父丧回来后,得知王全兴先生已于3月12日病逝,并于16日火化。未能参加向遗体告别仪式并送葬,不免有些遗憾。我与全兴先生相识于1980年前后,当时他在省图书馆参考部工作。经他创议,并经过各种艰苦努  相似文献   

10.
<正>我与崔沛文先生相识与交往,是在得到他主编的四卷本的《双鸭山矿务局志》开始的,至今已近20年矣。沛文先生自任矿务局(现称双鸭山矿业集团)史志办副主任、主编、档案  相似文献   

11.
<正>王思治先生离开我们了,他热忱的为人和渊博的学识,其人品和学品,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思治教授长我八岁,他对于我来说,界乎师友之间:在学术上,我们是朋友,且有许多共同的语言、相同或相近的见解;我们专业不同,但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在思想感情上,我是把思治先生视为我的老师一辈的学者看待的。我和思治先生相识和交往三十多年,我从他身上得到许多教益。我的这篇短文,是想着重讲讲思治先生对我的热忱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过去我有一个习惯,每年11月30日都会从日程中留出来,留给王元化先生。这天是先生的生日,这天晚上,与先生最亲近的学生、朋友都会相聚一堂,为老人家祝寿。起先是轮流做东,后来先生年岁大了,走动不便,便固定在他住所的  相似文献   

13.
我与日本友人石川一郎先生相识将近20年了。我们的相识是由于石川先生捐赠200万元建设三门峡市历史博物馆。从初识到成为好朋友,我们经历了一段难忘的过程。在石川先生即将回国之际,回忆我与他交往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不由得感慨万端。  相似文献   

14.
恩师琐忆     
正我于1979年由黄冈县(今为黄冈市黄州区)考入沙湖之滨的武汉师范学院(今为湖北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留校,一直到2007年正式调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武汉学习、工作了近30个年头,因此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武汉文史资料》向我约稿,该写的人和事太多了,我特别想写写恩师、曾经担任过武汉市政协委员的刘宋川先生。他是我本科阶段古代汉语课的任课老师,毕业时是他竭力推荐我留湖北大学中  相似文献   

15.
乌丙安先生为当代中国民俗学家、辽宁大学教授,蒙古族人。195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在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58年在辽宁大学任教,讲授民间文学概论。1978年以后开  相似文献   

16.
郭晋稀先生,1916年生于湖南湘潭.曾先后在湖南第一师范、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大学就读,受业于著名学者曾运乾、杨树达 骆鸿凯、钱基博诸人,特别是曾、杨两位大师对晋稀先生非常器重,先生受其影响也最深.大学毕业,先生即任教于国立师范学院、桂林师范学院.解放伊始,他放弃了在北京和华中工作的良好条件,只身来到兰州,任西北师大中文系副教授、教授至今.晋稀先生在甘肃工作了近四十年,他学识渊博、诲人不倦,在我省教育界深孚众望.  相似文献   

17.
水天中 《丝绸之路》2010,(18):128-128,F0002,F0003
画家吴定川是甘肃榆中人士,与我有乡邻之谊。2004年夏天,我在兰州陈伯希先生的工作室与他相识,看到了他清新洒脱的花鸟画作品.听到了一些他上下求索研习书画的经历。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2000,(7)
我在1955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吴组缃先生教古代文学,我听过他讲明清文学史、“《红楼梦》研究”专题和“《聊斋志异》研究”专题。他以现代著名小说家的眼力剖析古代文学,时发新见,十分精彩,深受同学欢迎。当时我不了解吴先生,把他当成是专门教古代文学的教授,后来一位高年级学长告诉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从清华调到北大后,一直教的是现代文学,直到1955年才转教古代文学。我深以无缘聆听他讲解现代文学为憾。1959年,讲现代文学史的王瑶先生因为他的《新文学史稿》正  相似文献   

19.
罗银胜 《世纪》2020,(2):28-31
朱东润先生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读的复旦大学中文系,真是藏龙卧虎,十几位老教授个个学问高深,身怀绝技。其中,朱东润先生是我敬仰的教授之一。"军人死于战场,教师终于讲席",这是朱东润先生生前经常提及的一句话,也是他治学不辍的真实写照。朱东润先生崇尚正义,作品总是充沛着激越的爱国主义崇高情怀。他在《陈子龙及其时代》一书结束时说道:"真正的战士,必然要坚持斗争直到胜利或者死亡。"他说的寓意是极其令人深思的,而且真正做到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20.
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的张永言教授群忠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家、汉语史学科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的张永言先生,青少年时代即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张永言,四川成都人,生于1927年12月。他常称自己本是个"丑小鸭"。确实,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