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郭婷 《南京史志》2023,(26):13-14
<正>一、背景恒恒(化名)有孤独症倾向。在园期间,他不与同伴交流、玩耍,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班刚入园的时候,他不爱说话,遇到问题就会使劲地大喊大叫。教师要是把他抱在怀里,他就会拼命地挣扎。他不爱吃菜,也不吃水果,每天在幼儿园只吃些白米饭。如厕的时候,他不愿意蹲在便池上,经常把大便拉到裤子里。有的时候,他还会把大便抹在墙上、椅子上。  相似文献   

2.
叶晔 《文史春秋》2023,(7):29-34
<正>著名表演艺术家项堃,艺术风格严谨、潇洒,善于塑造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他在60年的从艺生涯中,塑造了众多经典艺术形象,既有正面角色,也有反面角色,电影观众更多的记住了他在大银幕上所塑造的张军长、徐鹏飞等经典反面形象,很多上了年纪的观众至今仍然称呼他为“张军长”,甚至记得他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  相似文献   

3.
杨力 《文史春秋》2023,(7):46-48
<正>胡修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他作为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新兵,在第一次实战中就打退敌人41次进攻,创造了志愿军战史上一人毙敌280多人的最高纪录。热血青年1932年,胡修道出生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童年时的他吃不饱穿不暖。父亲在他年少时就已离世,母亲带着他到处打工,勉强度日。胡修道15岁那年,正值内战爆发,  相似文献   

4.
<正>父亲周翼南离开我们一周年了,但并不觉得他离开得很久。因为有父亲的文与画相伴,我一直以为他只是远行了——在浩瀚的宇宙中,不再有时空的束缚,如他一生潇洒脱俗的性情,如他那枚方印“随心所欲”。父亲远行后,我陆陆续续整理他的文稿画作、笔记书信。古人有云“文人相轻”,父亲却在文艺界有着众多师友,他用他真挚质朴的笔,记录着同时代文学家、艺术家等师友的深情厚谊,虽非生死之交,却可以说肝胆相照。这些文章,收录在他的《画外谈画》《书房画室》《秋菊集》《手相》等散文集中。在父亲的文字里穿行,追随着他的足迹,我读懂了父亲,读懂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情怀。  相似文献   

5.
郑晓方 《世纪》2023,(4):33-35
<正>1998年春节后,爷爷的身体明显衰弱。他自知大限已至,总是说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父母给他的生命快用光了,这个瓜成熟了,你不去摘它,它也要掉下来。在1998年4月爷爷98岁诞辰的那段日子,我们分别为他过了好几个生日。那时候,他一边加紧做他手头工作,对长文《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进行修改和订正,这是一篇爷爷在1997年下半年开始动笔的长篇文章,他自己说是“最后论文”,以后再也没有精力写这么长的文章了;  相似文献   

6.
常樯 《文史天地》2023,(4):24-27
<正>孔子的一生中,接触的人比较庞杂,但他唯有与弟子在一起的时候,他的精神才是最放松、最自由的,他的思想才是最活跃、最深刻的。尽管他倡导“有教无类”,在弟子出身、年龄上不刻意设置门槛,但他的一众弟子,在拜入孔门时,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至少都是比孔子小的人。可以说,孔子是在与年轻人交换意见、交流心得、碰撞思想、共同生活与奔波中走向“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之圣坛的。很大程度上讲,  相似文献   

7.
<正>一、案例介绍昕昕(化名),男,5周岁。小班入园后,他的言行举止引起了我的注意。集体活动时,他的小屁股很难坐在椅子上超过3分钟,总是扭来扭去。大家排队如厕后都回到了座位上,只有他还在回来的路上,一会儿在蹲在床边摸着什么,一会儿躲在玩具柜后面,有时甚至会兴奋地爬上桌子。  相似文献   

8.
王健根  林雍 《铁军》2023,(1):8-9
<正>他,是红军的后代,镌刻父辈生命中的信仰烙印,也深深根植在他的心中,戍边从军、执掌法槌……10年前,从厅级领导岗位退休后,一辈子敢争第一的他,高举传承红色文化大旗,投入党史军史研究宣传公益事业中,着力打造出在全国社科界享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谱写了一曲奉献无止境的华彩乐章。他,就是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党总支副书记、代理会长陈坚。  相似文献   

9.
<正>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在英雄榜上,瞿秋白占据显耀的位置。1927年3月下旬他第二次来到汉口,住在汉口辅义里27号,9月下旬,离开武汉去上海。在武汉的6个月里,他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宣传部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主持八七会议,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总负责),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瞿秋白在武汉的6个月,是他政治生命最辉煌的时段。他在风云巨变的革命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正>他在国民党的要害部门工作多年,为中共提供了国民党高层里的许多重要情报,特别是为中共同新桂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就是长期在新桂系“三巨头”之一白崇禧身边工作的中共秘密党员谢和赓。经组织委派打入新桂系谢和赓,1912年12月出生在广西桂林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的二哥叫谢振武,后来改名为谢铁民,大革命时期在广州求学,  相似文献   

11.
张晨 《南京史志》2023,(15):14-17
<正>真题再现有人明明很爱画画,可给他一张白纸,让他随便画的时候,他却常常不知道画什么;有人明明很爱写作,可给他一张稿纸,让他随便写的时候,他却常常无从下笔……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屠生楷 《铁军》2023,(10):26-27
<正>朱老闩狠狠地扔下一块木料,口中骂道:“妈的,挑了半天咋还挑出一块夹皮料!”朱老闩口中骂的是夹皮料,心里想着的却是他那“不争气”的儿子朱伯。朱伯是朱老闩的长子,面相憨实,做事板扎,在手艺人眼中当是一个做手艺的好苗子。朱老闩曾对他抱有很大希望,自小便让他跟着自己学徒,打算将来由他和次子朱仲一起把自家的祖业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刘梵天 《世纪》2023,(5):92-96
<正>武中老跟我是忘年交。20世纪60年代,我与他就结下善缘,历久弥新。落实政策恢复待遇“文革”之后,落实政策,武老恢复了干部待遇。其后一段时期,武老常回山东。他曾战斗和生活过的各地都热烈欢迎他回去看看,有一次潍坊地委邀请他去参加成立风筝协会,推他当会长。武老乐得像小孩,自后届届出席参加。那一次成立会后,在宴席上当地领导笑着说:“武老您来我们这里,却把我们这里一个人吓跑了。”  相似文献   

14.
<正>我1957年从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留校任教直到1985年,在著名数学家李国平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近30年,并担任他的助手。又是近40年过去,今天缅怀李老师,对他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为国家科教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对他勇于探索,成功创办武钢试验班的开拓精神;对他爱惜人才及对我恩同父兄的高贵品德记忆犹新,深感可尊、可亲、可敬,是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崔锦 《世纪》2023,(3):54-56
<正>韩慎先先生是无人不晓的一代名票,他师承陈彦衡,学谭派卓然成家。但从他的别号夏山楼主到其归宿却都和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事还是让我慢慢道来。一、韩慎先先生显赫的家世韩慎先先生名德寿,字慎先,1897年2月10日生于北京,民国年间他仍留一条辫子,人们往往称他为“韩小辫”,他是清末文士韩麟阁的独子,在家族中大排行被呼为“韩十一”。两个姐姐均未嫁,由先生奉养。  相似文献   

16.
王劼音 《世纪》2023,(2):84-87
<正>父亲王允功于新中国成立前创办了上海音乐出版社,这或许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专营音乐书籍的出版社。但由于出版社规模不大,他同时又长期在中学、大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便比较容易被音乐界和出版界所忽略,或许只有老一辈的音乐家(绝大多数已谢世)或他的学生(年龄也至少在70岁以上)还记得他。  相似文献   

17.
李海文 《世纪》2023,(2):4-10
<正>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他一向重视对日本的工作,他对日本的了解既多又深。在他担任总理26年间接见无数外宾,以日本友人为最多。这固然因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更重要的是日本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国家之一。周恩来的政治生涯同日本密不可分,特别是周恩来在十九岁时曾东渡日本居住了一年七个月,对他的思想转变发生重大影响,是他建立信仰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从他保留下来的一本旅日日记可以看出。《日记》是周恩来于民国七年,即1918年1月1日到1918年12月23日在日本写的,写在当时文具店出售的硬皮的日记本上,原件上题为《学校日记》。  相似文献   

18.
王春南 《世纪》2023,(4):48-51
<正>我是匡亚明校长的学生和同乡后生。1959年,我从江苏省丹阳中学毕业,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分专业时选学世界近代史,毕业时被南大历史系录取为中国古代史(元史专业)研究生。在匡校长晚年,我曾在他府上协助工作4个月,得以直接向他请益。  相似文献   

19.
陈思 《百年潮》2023,(9):17-21
<正>陈云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多方面的丰富知识,他之所以能有渊博的学识,与他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直接关系。概括起来,陈云的科学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多方学习在学习问题上,陈云一向谦虚谨慎,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向任何有学问的人学习,是陈云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学习方法。1942年3月24日,他在《解放日报》发表《到什么地方去学习》一文,强调到实际工作中学习,理论结合实践。  相似文献   

20.
胡懿 《世纪》2023,(5):26-31
<正>梁思成,当这个响亮的名字被提起,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也不免想起他博学多才的父亲梁启超,秀外慧中的夫人林徽因。当历史遗迹越来越被现代人重视并加保护时,毕生致力于古代建筑研究保护和城市规划设计的梁思成一再被人们忆起,他对中国古老建筑的热爱,倾其毕生予以保护,他亲身践行修复的历史遗迹,他拍摄的精美照片和绘制的图画,他留下的大量文字,让现代人触摸到中国古建筑的脉络,领略其博大精深的美韵。全面抗战爆发后,梁思成携家人辗转大后方,在重庆留下了工作生活的足迹,重庆也见证了他为保护文物古迹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