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论是査继佐所撰纪传体明代史书《罪惟录》的一大史学特色,在《罪惟录》一书中,卷前几乎都有总论,卷后及卷中又分别有不同的“论曰”,史论在全书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探究史书结构与内容乃至史家史学思想的重要线索。査继佐借史论表述作为明末清初史家对于时局变换的观点和看法,其中关于明朝的帝运、国运以及当世之人的世运的解析是史论的重要内容,三运相系,可以看出査继佐深受传统儒学与阴阳学的影响。他在主要以天命和德业解释明亡历史原因之外,还注意总结误事朝臣、口舌之故、经济因素等其他细节性因素的历史作用,反映出较为进步的史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自从《左传》有“君子曰”,《史记》有“太史公曰”,史书而有评论,即成为我国古代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历代的史学家们,都十分重视史论的撰写。一部史书的史论,往往是其作者写人记事的点睛之笔,是其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集中反映。我国古代史学,如同他在史料编纂方面有其特点,有其发展过程一样,在史论撰写方面,也有其特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1619—1692)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著名的史学评论家。他的进步史学思想除集中地反映在他的《读通鉴论》、《宋论》等史论专著外,在他的其它著述里也有所反映。如其《尚书引义》、《春秋家说》、《春秋世论》、《读四书大全说》、《诗广传》、《黄书》等,虽名为“说经”,实则其中都有关于古代历史的评论。王夫之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把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贯穿于著述之中,以是否有利于民族利益为臧否人物和评论朝政得失的重要衡量尺度;提出了“理势合一”“趋时更新”的史学理论,认为历史是发展、进化的;主张从事著史、论史必须有自己的宗旨和原则,并强调以史为鉴,以“求治之资”。兹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清初儒学的经道合一论与学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儒学的经道合一论 ,针对晚明儒学经道分离而发。经道合一有其思想源流。明代中叶以来 ,面对经道分离 ,一些学者给予批判 ,初步提出经道合一思想。承明人倡导 ,清初儒学在摒弃空谈性与天道的研求之后 ,不约而同地趋向于讨论经与道的关系问题 ,其论述视角虽有不同 ,但使经道合一的思想更加明确、系统化了。提出经道合一 ,意在矫挽明末经学空疏之弊 ,然而由于受明清之际社会的剧变 ,以及学术自身的影响 ,使儒学发生演变 ,即由明道向经世转变 ,由穷经向通经学古转变。康熙后期 ,经道合一呈以经代道的趋势 ,这一趋势的形成是学术与政治的互动结果 ,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张博泉教授等人所著的《金史论稿》(第二卷》一书,已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张博泉教授长期从事金史研究,在金史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述颇丰,而成绩尤为显著。特别是《金史论稿》第一、二卷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金史论稿》第一、二卷已出版,第三卷已付印待出版。第一卷,包括绪论、部族和猛  相似文献   

6.
《秦汉军制史论》出版黄今言教授新著《秦汉军制史论》一书,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绪论共十二章、计三十万字。这是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的一部学术性著作。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奠基时期,不仅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确立,开创了中央集权体制和思想文...  相似文献   

7.
<正>伊本·赫勒敦的鸿篇巨著《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尔人历史的殷鉴与原委》(以下简称《殷鉴》)第一编《历史绪论》,是其为《殷鉴》撰写的总论,由前言~①和六章正文构成,于1377年在伊本·赛拉麦城堡完稿。综观《历史绪论》,伊本·赫勒敦在对传统伊斯兰史学研究范式"扬弃"的基础上,将哲学的理性思维引入历史研究,创建了一门自称为新科学的"文化科学",在以下几方面实现了重要的学术突破。  相似文献   

8.
清代乾嘉考据学家王鸣盛的考史著作《十七史商榷》虽以考史为主,但其中也穿插一些史论内容。或先考证史实,然后对其议论;或直接议论历史人物和评论历史事迹;或以述代论,因此构成了《十七史商榷》“史”、“论”兼俱的特色。其中,评骘各家书法义例和品评历史人物是其重点。本文拟对王鸣盛品评历史人物的特点作一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联合书评”是本刊和《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世界历史》等6家杂志联合推出的统一栏目,旨在提高图书评论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地位,发挥图书评论的导向作用,为繁荣学术研究和图书出版事业做一点实际的推动工作。就当代中国史领域而言,开展健康的书评有两方面工作要做。一是对有学术价值的论著作出高质量的评论,从学科建设、学术思想、理论方法等不同角度论其短长,例如本刊这次举办书评座谈会;二是对虚构造假现象进行科学的批评,净化学术风气,为广大人民提供真正优秀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0.
《宋元学案》全祖望补本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但长期以来其性质及其思想史上的意义几被遮蔽。全氏补本力求摆脱宋以来的道统谱系,着意重构宋元儒学的多元史实;发掘梳理大量处于边缘与过渡环节中的儒学活动,呈现了儒学流变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增设与儒学运动密切相关,但思想内容不多的学案以及不直接反映思想的党案,使思想史的建构突破了纯理论的范式。与黄宗羲相比,全氏补本更具有“历史的”性质,反映出清代浙东思想史观的变化,并折射出清代学术有别于宋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世中朝史学交流中,明代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节要续编》的地位尤殊。该书旨在宣明尊华攘夷的正统史观,并以"节要"的形式续作《资治通鉴》所载史事之后的宋元历史,可谓宋代义理史学在明代的重要表现。《资治通鉴节要续编》自明中期传入李朝朝鲜,历经多次翻印,流传甚广。它在朝鲜王朝逐渐与《史记》、《资治通鉴》及《通鉴纲目》相比肩,成为朝鲜君臣及一般读书人掌握宋元历史的主要渠道,乃至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优先读本。书中倡导华夷之辨的正统观念及对宋元史事的评论意见,更对朝鲜人士的史观、史论有深入影响。  相似文献   

12.
《魏书·释老志》的史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书》,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释老志》是该书十志之一,为作者所独创。《魏书》中的《释老志》,作为世俗史著中唯一一部以“志”的形式,系统化记述佛、道二教历史及其社会影响的专篇,应具有特殊的史学价值。案佛教和道教,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很大,陈寅恪先生说,二教在中国学说思想方面之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作为封建统治学说的儒学。但是,传统世俗史著中,只有《魏书》创制了《释老志》包容有关佛、道二教的史实,给予二者以比较客观平允的系统表述。因此,周一良先生在评价魏收的史学时,认为其“《释老志》之作、尤具卓识”。  相似文献   

13.
《续藏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晚年撰写的一部传记体明代史。它同李贽前期撰写的《藏书》在体例、传记立目编排等方面都有差异,特别是在史论方面,《续藏书》给人一种感觉,似乎一味“扬善不刺恶”,谨守绳墨,而《藏书》则独出己意,无所规放,明显不同。然细分析《续藏书》史论会发现,李贽采取得是褒中寓贬的论史方法,实则与《藏书》并无不同  相似文献   

14.
《宋元学案》成书第一阶段"黄氏原本"的主要编纂者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主要致力于学术思想的诠释;第二阶段"全氏修补本"的编纂者全祖望,主要致力于思想史的构建;第三阶段的编纂者王梓材与冯云濠,主要致力于文献校订。黄百家作为黄宗羲学术思想的忠实继承者,贯彻其定下的编纂原则与思想史观,在编纂《宋元学案》的过程中,做了文献的整理与考订、师承关系的辨析、历史记载的考证、思想史的建构与诠释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了全书的学术价值。黄百家突破了程朱理学的道统框架,建构了比较完备的宋元儒学思想史体系。其评论贯穿了清代浙东学派推崇学术创见、道德与学问并重、折衷朱陆各派思想的一本万殊思想史观,以及学问优先于地位的纯粹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15.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这部巨著而著名于世。王夫之则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史学评论家,他的史论著作很多,如《尚书引义》、《春秋家说》,《春秋世论》、《读四书大全说》、《诗广传》、《黄书》等,虽名为“说经”,但其中都有关于古代历史的评论;他晚年所写的《读通鉴论》、《宋论》则更是比较系统的史论巨著。由于《读通鉴论》是王夫之的史  相似文献   

16.
陈建《皇明启运录》是继吴朴《龙飞纪略》之后,第二部系统记载明太祖一朝史事的私修编年史,也是明代中期士人藉以了解明初历史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启运录》的编撰,并非如成说所谓以《龙飞纪略》为蓝本,而是基本上未参考吴著,独立撰成。它的成书,主要体现了明代史学不断积累与发展的内在脉络。《启运录》博采群籍,包括官修史乘、杂史、方志、文集乃至小说家言,但并未参考《明实录》。它对史事考辨不甚措意,其史料取舍主要围绕"开国"的主题和资治的宗旨,为了表彰人物和论说事理的需要,常常不严格遵守编年体的体例,有时甚至对历史进行有意无意的建构。《启运录》对明兴史事的书写,反映了明代中期政治与学术的某些面相。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评论是"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问题的评论"(瞿林东《谈中国古代的史论和史评》,《东岳论丛》2008年第4期)。或者可以进一步详述为:"所谓历史评论,是指历代史家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所作的评价,其内容包括研究历史的运动、发展变化形式及其动因而形成的理论认识,例如对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认识,对历史发展变化的形式及其趋势的理解,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罗炳良《南宋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  相似文献   

18.
唐初史学家研究历史、评论史事和人物是很善于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的。《隋书》史论以秦、隋二代历史相比的论点,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的总论,是就一个皇朝内部的历史进行比较;《南史》、《北史》各朝本纪后论,一般也采用这种比较的方法。本文讨论的《帝王略论》的历史比较方法,虽然比上述各书都早,但就作者的运用来看,已显示出这方面的自觉意识;而在历史比较的形式上,也比上述各书来得丰富,因而可以视为这一时期历史比较方法之运用上的代表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9.
裴子野是南朝萧梁时的史学家,所著《宋略》为世人所重,惜其久已散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多方勾稽,搜集《宋略》史论佚文28首,并对其作了分类研究,揭示其价值所在.《宋略》史论佚文对全面认识南朝史学的发展,尤其是历史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五十年来的明代史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怎样看待明代史论明代史论是明代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明人在理论上对客观历史的认识水平。怎样评价明代史论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明代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的评价。过去 ,学术界一般认为 ,明代没有出色的史学可言。这一方面是因为 ,明代只是到嘉靖、万历之后才出现几部值得称道的史书 ,而明代前期的史学几乎是空白 ;另一方面是因为 ,明代虽然有着数量极其丰富的史籍 ,但是这些史籍因质量不高而受到人们的批评。在这种看法下 ,不少史学史著作对明代史学的论述就很薄弱。研究者对明代史学评价不高 ,原因之一是对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