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明 《世纪》2022,(4):86-89
<正>著名历史学家黎澍先生(1912—1988)是我父亲唐振常先生(1922—2002)最尊重也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于1943年底认识,至1988年底黎澍逝世,交往达45年。记者与主笔编辑1943年11月间,黎澍到重庆,准备担任《华西晚报》主笔,兼为《华西日报》编文艺副刊。12月底,黎澍到成都正式上任。父亲为这两家报纸的副刊写稿而和黎澍多所往还,又因一些他们共同的朋友的关系,更趋熟悉。父亲常去他们的住处五世同堂街谈天,也常一起坐茶馆,吃小吃。  相似文献   

2.
熊月之 《百年潮》2002,(3):55-58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原副所长、著名史学家、本刊顾问唐振常先生,因病于2002年元月27日在上海逝世.本刊特邀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熊月之先生撰文,以志悼念. 尽管唐先生身染沉疴,住院年余,体弱神衰,但是,饮食尚可,睡眠尚可,神志也算清醒,特别是前一段时间回到家里,竟然可以室内行走,桌前阅报,接打长途电话,我们都以为他的病情稳中转好.所以,先生去世的噩耗传来,大家无不愕然,继而默然、黯然,止不住悲从中来.  相似文献   

3.
关瑞之 《收藏家》2013,(6):9-15
祖父关松房先生的遗物中有一封1951年11月18日来自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的公函回信。这是我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来自官方最具权威性、最为具体的一份早期资料(图1)。全文内容是:关松房先生,你寄给周总理的《关于发扬国画的建议》已收到。你建议的主要意见是:国画家应有一个从事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的组织,以便在集体研究中将国画改造工作推进一步,使国画成为教育广大人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林散之先生对于我,用“恩同再造”来品定,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天地之间,人与人的遇合是十分讲究缘份的。我之所以能列入林老的门墙,可以说是天缘了。 —九六七年的夏天,我家住在扬州民三中附近。每天早起挑水,都经过学校的操场,那里有一大群人跟着何瑞生先生学太极拳。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天,多了一位像貌  相似文献   

5.
70年代初,我由宜昌调至咸宁双溪卫生院工作,当时政治活动频繁,会多、公差多,因此,偌大一个卫生院,仅剩一个医生一个护土。我当时既看门诊,又管病房,经常是内、外、妇、儿科都看,白天黑夜连续工作。当时,文化部“五七”干校的大本营在咸宁向阳湖,双溪大屋周住有一个连队,那里原有个煤窑,干校的同志一面搞“斗、批、改”,一面挖煤,以供向阳湖干校使用。连队没有医务室,因此,连里的同志们凡有病痛都得来卫生院,接触多了,许多人便成了朋友。大厦周离双溪镇虽仅三四里之遥,我却从未去过,~是由于工作太忙,走不脱;再者,也…  相似文献   

6.
陈果夫、陈立夫亲哥俩 ,俗称“二陈”。因“陈”字的英文第一个字母是C ,“二陈”就被简称C C。另有一说是 :C C是英文CenTialClub(中央俱乐部 )两词的缩写 ,是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的对外名称。“二陈”是在解放前一直掌管国民党的党务。无论哪一种说法 ,他俩与C C 之间是能划等号的。“二陈”手下有张道藩、朱家骅、程天放……等八名国民党的中执委 ,还有他们控制下的中央政治学校不断为国民党政府输送一批批的地方中下级官员和为数不多参加“中统”的党棍。在国民党内各政治派系中 ,C C 派以“兵”多优…  相似文献   

7.
8.
王洪延先生辞世已近6个年头了。每当想起此事,我既悲痛,又遗憾。  相似文献   

9.
忆田汉先生     
雁城聆教诲,矢志勤笔耕长沙“文夕大火”后,湖南省政府迁往耒阳,不少机关、工厂、报社迁到衡阳,出现了衡阳历史上的繁荣景象,一些文艺机构,如军委会政治部抗宣队、电影放映队、育英儿童抗敌工作团均汇集衡阳,《正中日报》、《大刚报》相继迁衡出版,一时抗日文化空前活跃。当时,我避乱衡阳,经友人介绍,被《正中日报》聘为副刊编辑兼记者。我在副刊上辟《随想随写》专  相似文献   

10.
忆双清先生     
原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盟贵州省主委双清诞生于1890年。1970年逝世,享年80岁。今年是他诞生112周年。  相似文献   

11.
忆田汉先生     
叶浓 《文史博览》2005,(5):26-27
长沙“文夕大火”后,湖南省政府迁往耒阳,不少机关、工厂、报社迁到衡阳,出现了衡阳历史上的繁荣景象,一些文艺机构,如军委会政治部抗宣队、电影放映队、育英儿童抗敌工作团均汇集衡阳,《正中日报》、《大刚报》相继迁衡出版,一时抗日文化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2.
唐湜 《文史月刊》2002,(2):23-26
1950年印出我的评论集《意度集》后,我寄了一册给健吾先生的清华同窗钱钟书先生,他回信说:“你能继我的健吾(刘西渭)学长的《咀华》而起,且大有青出于蓝之慨!”健吾先生比钟书先生在清华外文系高一、二级,他称健吾先生为“学长”,是名副其实的,说我能继健吾先生的两本《咀华集》而起,对我已是十分抬举,说“青出于蓝”就是太过誉了!  相似文献   

13.
14.
忆王力先生     
正少年失学凄凉娃,矢志求知也无涯。寒来暑往数十载,苦读豆灯独月下。功夫不负寒门子,龙虫并雕集百家。了报沧桑辞世客,一代宗师耀中华。每谈论到王力先生,每读到关于王力先生的文章或传记,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抗战时期那一群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脊梁的西南联大的名师学子们的伟岸身影——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他们身上没有媚骨,有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相似文献   

15.
忆刘雨先生     
卢岩 《文物天地》2020,(4):112-113
刘雨,字忠诚,1938年生于吉林省集安市,1958年毕业于北京101中学,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入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师从容庚、商承祚两位先生攻读研究生文革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从事研究工作,1997年调故宫博物院,2001年退休。2020年2月26日,刘雨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刘雨先生的学术活动始终围绕我国殷周青铜器及其铭文为主要研究内容展开。  相似文献   

16.
沈有鼎先生(1908-1989年),字公武,上海市人,是我国现代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今年是母校清华大学90华诞,又是沈先生逝世12周年,特撰此小,以抒庆祝与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义愤。为了挽救危亡,展开了全民抗战。卢沟桥属河北省宛平县,王冷斋先生当时任河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7月7日夜,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演习",说有一个士兵失踪,  相似文献   

18.
忆西谛先生     
吴岩 《文物》1961,(11)
在西谛先生身上,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慷慨激昂的民族气节,始终是十分突出,占着主导的地位的。早在抗战之前,他就编辑了"晚清文选",写出了"桂公塘"之类的以民族志士为主角的小说。抗战初期,他的兴奋和激昂是不言而喻的;当上海市"最后的枪声停止了",他还是"挺直着身体,仰着头、豫想着许多最坏的结果,坚定的作着应付的打算。"这里所说的应付也不是消极的,当时他们"有一个地下的组织,包括了比较上层的爱国分子……每星期有一个秘密的集会。在三四年间很做了些事。在这个团体之外,还有一个专门做对外宣传的机关‘国际问题研究会’,刘湛恩和胡愈之二先生是其中  相似文献   

19.
刘盼遂先生名铭志,盼遂是他的字。河南息人。生前长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是师大中文系著名的教授,也是我国文史界著名的学者。他的论文集《文字音韵学论丛》大都有创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专著如《段王学五种》(包括《经韵楼集补编》、《段玉裁先生年谱》、《王石臞文集补编》、《王伯申文集补编》、《高邮王氏父子年谱》)是研究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重要的参考资料。他对《论衡》、《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等著作注释的研究时间较早,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就有论文发表,解放后1957年出版的《论衡集解》是学术界熟知的他的一部名著。  相似文献   

20.
忆王中先生     
徐成淼 《文史天地》2003,(11):20-22
1955年9月,我进复旦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是王中,矮矮的一个老头,说话挺幽默,烟抽得很凶,课堂上也抽。一次有位《解放日报》的老总来给我们作报告,王中先生陪同,两人在讲台上互相递烟。王中先生掏出一个长圆形的小玩意,像现在女人用的口红模样,揭开盖子,将烟伸进去一吸,烟就燃了。我们在下面看了,觉得很稀奇,纷纷研究是什么原理。有人说里面有两种药水,烟伸进去,两种药水碰在一起,就燃了;有人说是用电池,烟伸进去接触电极,烧红了电热丝。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弄明白它的原理。后来听说他是在南京路中央商场淘来的,外国货。王中先生抽烟,还抽出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