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继平 《世纪》2023,(2):88-89
<正>上虞经亨颐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担任过好几所名校的校长,其中以浙江一师和春晖中学的影响最大,皆是因他而成名。春晖中学是经先生离开浙江一师后,回老家上虞所创办,在他的个人魅力感召下,该中学云集了众多学者名师,成为享有“北南开,南春晖”之称的全国名校。而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虽然历任校长十多位,在经亨颐之前有沈钧儒,之后有姜伯韩,  相似文献   

2.
刘薰宇、张志韩商救李俶刘薰宇教授是黔籍闻名全国学术界的名士。西南联大抗战时西迁昆明,薰宁先生与华罗庚共事于数学系,是“数论”的大专家。1942年他接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张志韩的信,邀请他返 故里出任贵阳高级中学校长职,此事 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有些荒唐,但张志 韩作为刘薰宇的知交旧友,深知刘不 计名位,热爱桑梓教育事业。果然,薰 宇先生欣然承允,举家回到贵州,在修 文接胡学质(雪松)出掌校座。是年入 冬,学校还未放寒假,薰宇先生又接张 志韩一信,要刘即刻回贵阳,有急事相 告。次日薰字先生从修文步行出发。他 身体肥…  相似文献   

3.
同心结风俗考辨[韩]金金南同心结是中国民俗传统结饰的一种。由于其形态是两股锦带彩绳相交盘绕于“结”的中心,而被赋予了男女“永结同心”的含意,作为男女坚贞的爱情的象征,故称“同心结”。对于同心结,高国藩先生在他的《敦煌曲子词欣赏》里下了这样的定义:“同...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1998,(2)
江辛眉先生去世十一年后,他的《阮堂诗词选》终于出版了。收到新书,自冯其庸先生的《序》和辛眉之子的《高天寥落一诗星》读起,江兄的音容笑貌仿佛又浮现眼前。他前期诗作,见所未见,但后期诗作,颇多熟悉。就诗论诗,冯序云:“乃辛眉不生于唐、不生于宋,而生于当世,当世无杜、韩、苏、黄,则其人谁与归乎?”真令人“情何以堪”,“不禁泫然”。  相似文献   

5.
论文分析了我国朝鲜族赴韩跨国人员流动的背景因素和在韩朝鲜族经济适应的阶段性发展历程。认为我国朝鲜族的赴韩流动贯穿于“淘金梦”,在赴韩流动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将身份认同作为跨国社会适应的一种策略,其中的经济意义远高于政治意义,其经济适应经历了从“边缘拒斥”到“族裔联结”再到“多点延伸”的过程。回顾朝鲜族赴韩跨国流动及其经济适应经历,不变的是“他者”身份与中华文化认同,变化的是“工具理性”与流动方向。  相似文献   

6.
虞咏霖 《世纪》2022,(6):52-56
<正>20世纪90年代,由吴昌硕先生的曾孙、书法家吴超仁兄引荐,我有幸与韩天衡先生结识,记得那时先生还居住本市南阳路上。不久,承蒙先生垂爱,我不仅成了豆庐弟子,还开始担任先生的私人常年法律顾问,交往日深,有幸感受先生的大师风范。赝品印章竟成我的艺术“敲门砖”我仰慕先生,敬佩先生的艺德、人品,可追溯到25年前……1997年,有人登报声称其拥有一方吴昌硕篆刻的“大吉羊”印章。随即,不仅利用媒体大肆炒作,并以该“天下第一章”牟利,一个钤印收费数千元。  相似文献   

7.
李莉 《南京史志》2023,(37):26-27
<正>“活的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贯穿了陶行知先生一生的思想发展及教育实践。“活的教育”,即“以活的教师,用活的内容和方式,培养活的学生”。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理想,陶行知先生主张建构和实施“活的课程”。他为此提出为国立人、多元跨界、多样弹性、生动实用、按需设置等课程目标观,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对幼儿园课程改革带来了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8.
1950年8月,海南岛刚解放,海南军管会主席冯白驹赴京汇报工作,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接见了他,并听取了他的汇报。 一天,由周思来召集曾在海南岛同冯白驹打过交道的原国民党第四十六军军长韩练成,和他一起座谈,陈毅、贺龙也在座。陈毅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亲切地询问韩练成和冯白驹:“昨晚怀仁堂晚会《三岔口》这出戏你们看了吗?”冯白驹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说:“看了,看不懂。”陈毅幽默地说“两个不相识的自己人在漆黑的夜里恶战了一场,天亮了才认识,真有趣啊!”韩练成有点难为情地说:“惭愧,没有完成任务。”周恩来沉思一下说:“这是我没…  相似文献   

9.
《世界》2013,(7):150-150
“诗中有画”是用以赞美古人王维的诗作;“菜中有画”却是今人对王月铭先生厨艺的精湛概括。新天地朗廷酒店明阁中餐厅主厨苏巍青曾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坦言,在他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对他个人影响最大的,便是他真正拜过的老师王月铭先生。当下,来到明阁餐厅您就可以近距离体验王月铭先生的精致菜品。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了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鲁迅先生大声疾呼:“解放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读后颇有感触。在文中,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教诲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人,作为父母,就要做到理解孩子、指导孩子、解放孩子,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当孩子能站立时,就指导他站立;能行走时,就指导他并解放他行走;当孩子面对生活不会应对时,就学会对孩子说“慢慢来”。这就是鲁迅先生对孩子“理解、指导、解放”的真正主题和  相似文献   

11.
徐力先生发表“太平天国幼东王考”一文,提出幼东王乃天王第五子过继的问题。罗尔網先生作“关于太平天国幼东王考的一些意见”(注一)“认为徐力先生是根据可信的新史料提出新问题,他的论据是可以成立的”;“目前虽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错综复杂的问题,但都没有一条强有力地可以推翻  相似文献   

12.
梁静 《巴蜀史志》2002,(4):58-60
“巴蜀天府 地杰人灵 劼人先生 一代哲”李劼人先生是近代成都坛的一枝奇葩,他“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成名于斯”,其作品采用地道的成都市井方言俚语展现了旧成都的风土民情。他从作品中流露出的对巴蜀化的强烈归属感,蕴涵着深刻的化内蕴和川西特色,无怪乎有人盛赞其作品为“描绘四川一隅近代城市、乡镇社会生活,风土民情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3.
陈鲁民 《文史博览》2005,(11):34-34
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他外出讲学,会议主待人常说“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便接着说:“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  相似文献   

14.
世人多知汤炳正先生是四川师大教授,“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在学界享有“楚辞学大师”之荣誉;但同时他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语言文字学家,恐怕就鲜为一般读者所了解。其实早在三十年代,他就在语言文字学界颇富盛名,并大受其师章太炎先生的器重,被推许为“承继绝学惟一有望之人”(见天津版《大公报)1936年6月17日)。1936年秋,他又被章先生创立的“章氏国学讲习会”礼聘为“声韵学”和“文字学”的教席。由此可见,当时他在传统语言文字学界的不凡影响。半个世纪来,场老在语言文字学上不仅厥功甚伟,而且还为中国学者赢得了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15.
翟若涵 《南京史志》2023,(12):14-15
<正>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要我在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选择一人同行,我想那一定是苏东坡。写得出“水光潋滟”的诗意典雅,写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豁达幽默;既有“河豚欲上时”的率真纯粹,又有“不识庐山”的奇思妙理。他像一位饱经世事的老僧,又像一个元气淋漓的少年。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林语堂先生,为他写下了《苏东坡传》。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很不喜欢”编剧们改动他的小说,个中主要原因是他的小说情节大多写了11个“版本”而最后只采用其中一个“版本”。一次,有位女记在采访金庸先生时,他正在修改《越女剑》的书稿,该记看到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写满了修改的字,十分惊叹金庸先生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7.
国画大师董寿平离开我们已整整三年了,但先生的艺术,先生的精神,先生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存在人间。他是位被日本各界称之为“人间国宝”的书画大师,他是一位被祖国人民、家乡人民所深深爱戴的人民艺术家,他也是一位物收藏家与鉴赏家。他的祖先从明代中叶起从平阳迁洪洞县杜戍村,繁衍滋长,由盐业起家,遂成为洪赵一带之望族;至祖父辈兄弟三人更以“三珠之目”、“三凤之目”蜚声京华(以诗、书法、金石、书画收藏鉴赏,与朝鲜使臣友人交游)。  相似文献   

18.
福泽谕吉既是一位近代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个征韩侵华论的积极倡导者。这种“矛盾”性,取决于他要着力完成的两大任务:一是建立主权独立的近代化国家;二是以武威“大东亚秩序”来取代札教“华夷秩序”。前者诱因于西方“条约体系”下的“民族国家”理念;后者催生于颠覆东亚“朝贡体系”进而取中国而代之的百年夙愿。两大任务的显隐交替和互为前提,解释了《文明论之概略》与《脱亚论》之间的表层矛盾和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启功先生博雅、精深、有趣。张中行先生说他善书能画,精于鉴定之外,“他肚子还有大批存货,因为受‘能者多劳’之累,即使想掏也掏不出来。”如果有什么光的探测器,对准他的肚皮(从旧而俗之习,不说心,更不说大脑),卡喀一响,我想一定会有许多新发现。”启功先生曾住鼓楼东里芝麻胡同,张中行先生住鼓楼西,一街之隔,晚上常在启功先生的“兰堂”见面叙谈。那时必到的有曹君家琪,因面长,启功先生呼之为驴;有马先生焕然,启功先生小学同学,也是寡言,可是屁股沉,入室即上床,坐靠内一角,不到近三更不走;有熊君尧,寄生虫学家。…  相似文献   

20.
“大憨堂”是任志军的斋号,不知他起这么一个斋号究竟有怎样的想法。任志军另一个斋号称做“法雨精舍”,也挺有意思的。因在家中排行第四,朋友们都称他“老四”或“四先生”,他亦自号“老四先生”;常让人想起江湖中传说的寂莫高手──萧湘夜雨莫大先生,还真颇有些“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味儿。老四原本有份挺不错的工作,丰厚的薪水足够他泡泡吧,喝喝茶,当个白领什么的。前几年,又风传他下海经商去了,其实他什么也没干,把挺不错的经商项目交给了一个朋友,自己去租了一间画室,专心致志地画开了画。扔下薪水丰厚的工作,又放下大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