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元代造作制度的分析可知,浮梁磁局设立于至元十五年(1278),其初衷仅是烧造御用瓷以及部分中央机构用瓷,而磁局中大使、副使的主要职责是监临制瓷工匠的造作流程,即充当"监工官",将元泰定前后所烧造瓷器的形式进行比较可知,泰定年间浮梁磁局已被裁撤,改由饶州路总管府承办地方官窑烧造贡瓷。此外,现有考古发掘资料并不足以证明浮梁磁局和官窑的关系,既不能证明磁局是从事具体瓷器烧造事务的官窑作坊,也不能证明其是官窑的管理机构,二者间关系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2.
根据相关实物和文献推知,浮梁磁局的设置很可能与当时元廷需要质“纯”的祭器有关,湖田窑刘家坞烧造的“玉”字铭器等,很可能就是至元八年成立的“元宸院”在至元十五年浮梁磁局成立之初烧造的第一批制品。元代磁局的管理者,在泰定间已由中央政府派员管理改为饶州路总管监督;其时的“官窑”很可能是选择了景德镇地区奈件较好,有一定基础的民窑作为定点窑场.官匠可能居此进行皇家用瓷的烧造。从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看,磁局的窑场大概在湖田窑和珠山明御厂一带。磁局产品除学界一般公认的传世品中一些有特异纹饰的制品和珠山明御厂故址与湖田窑出土的一些带有明显元代官窑特征的产品外,著名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象耳瓶以及与该器类型相似的制品,当为磁局工匠为民间订烧的制品,亦属磁局烧制的官窑产品。  相似文献   

3.
李兵 《收藏家》2008,(5):63-68
景德镇是元、明、清三朝的官窑生产地。元世祖忽必烈于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专为元皇室烧造瓷器。其后,朱元璋推翻了元蒙帝国,建立了大明王朝。在瓷器的烧制上,几乎全盘承袭了元代“匠籍制度”,在瓷局内设有行政机构和监狱等,并干开国之初在原“浮梁磁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器厂,世称洪武官窑。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在位时,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7,(9)
<正>本文的讨论虽然以元代陶瓷为主题,但是当年的陶瓷文献存世极少,倘若仅凭它们对证实物,多数问题或许永远无法索解。因为陶瓷属于手工业,手工业的通则也一定适用于烧造,而手工业文献今存尚多,故本文征引的手工业文献较多。由于丝绸是元代最重要的手工制品,又与陶瓷同属手工艺,而丝绸文献大量遗存,故在本文征引的手工业文献里,记述丝绸的不少。一浮梁磁局职掌按照《元史》的记录,浮梁磁局是皇家的瓷  相似文献   

5.
湖田窑考古新收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了景德镇湖田窑元代遗址最新考古发掘的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新材料的研究,认定湖田窑址所代表的窑场可能是元代浮梁磁局所属的官府瓷器作坊之一.除日用瓷外,建筑用瓷也是其主要产品。在釉色品种上,有青白釉器.卵白釉器、白釉器、黑釉器、青花、釉里红和低温彩瓷等。  相似文献   

6.
元代青花瓷一直是陶瓷考古和古陶瓷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江苏镇江京口闸遗址出土的两件元代青花鼎式香炉,迄今为止尚属首次发现。通过对香炉的出土地点、工艺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对其生产年代、性质等问题作出初步的判断:香炉是元代中期景德镇窑生产,且属于浮梁瓷局的产品;香炉出土地点元代应该为一座庙宇,很可能即为天妃庙,等等。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山黛水碧,"水土宜陶",这里有着二千余年的制瓷(陶)历史。宋代景德镇独创的青自瓷闻名退迩,受到世人青睐,并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窑场之一。元代开始在这里设置有官窑性质的"浮梁磁局",明,清两代在此基础上设立御窑厂,逐渐形成全国制瓷中心,并在清代康雍乾时期达到历史巅峰。中国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近七百年。而一直以来,这里民窑兴盛,遍布窑场,其产品甚至"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成为享誉世界的瓷都。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所见元代瓷器中,1964年保定出土元代窖藏最为精美,包括卵白釉、钴蓝戗金和青花三种。我们最近发现,这批元代高档瓷器可能是元仁宗赐予三朝元老张珪的宫廷酒器,赏赐时间分别为皇庆元年(1312)和延祐六年(1319)。这个发现说明元青花源于元朝皇家艺术,蒙古统治者将蒙古和色目文化与汉地制瓷技术相结合,主导了元青花的创烧。元朝御窑厂浮梁磁局停烧之后,汉地工匠才主导元青花艺术的创作,明清时期这门艺术逐渐融入汉文化。  相似文献   

9.
元文宗——图帖睦尔时代之官窑瓷器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研究认为:元文宗图帖睦尔对设置在景德镇的官窑——浮梁磁局的烧造较为重视,景德镇出土的元青花围棋罐、大砚盒等极有可能是文宗的文房用器。现藏伊朗、土耳其的极精美之元青花多数应为元文宗赏赐伊利汗的赐赉瓷,其烧造时间为1328年至1335年间。  相似文献   

10.
<正>依托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和高超的制瓷工艺,在元代浮梁磁局的基础上,明清两代在景德镇珠山设立了御用窑场。五百多年间,御窑烧造了大量至精至美的瓷器供宫廷和国事所用,并进而成为皇权象征的组成部分。为追求卓越,这里曾遍选上等原料,广聚八方巧匠,博采名窑工艺,并蓄多元文化,以完美的工匠精神和完备的御窑制度,保证了产品时时创新、件件精良。由此,御窑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瓷业的最高成就,也极大地推动了民窑的技术进步和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交流。因此,明清御窑厂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相关考古和研究工作于是也十分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景德镇在宋代形成了青白瓷窑系中心,元代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建立了御窑,铸就了景德镇在中国乃至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地位。在漫长而悠久的陶瓷烧造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生产工艺各有不同。而决定瓷器的品质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原料,二是包括窑炉烧成技术在内的生产工艺,因此景德镇地区历代的窑炉形式与结构,实为研究该地区瓷业生产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黄云鹏  黄滨 《收藏家》2006,(12):67-72
元王朝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后,使景德镇瓷业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新装饰、新器型和新画面。青花瓷就是其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的成功烧造,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和装饰艺术在全国窑业中名列前茅,也因此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下面根据文献和笔者在窑址调查中对出土的元青花瓷片和窑具的仔细观察分析和对高仿元青花的实践体会,来复原元青花瓷烧制工艺中的主要四个部分,对于同好鉴别元代青花瓷当不无裨益。一、胎泥、釉料的制备对于元代景德镇青花瓷胎泥、釉料的主要产地及其配制工艺,刘新园先生在《蒋祈〈陶记〉著作时代…  相似文献   

13.
李玉年 《安徽史学》2007,8(3):38-44
元代法律由以大札撒为核心的蒙古法和为了满足统治需要不断立法而形成的条格组成.蒙古法为元代地位最高之法,延续于蒙古国,称之为札撒,具有"以刑为主,诸法合一"法典的性质.条格,为元代立法所有成果,是对唐格的借鉴,对蒙古法的必要补充,具有"以行政法为主,刑法为其重要内容,诸法合一"法典的性质,含狭义条格、断例、制诏.在对元代法律组成解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元代法律体系由札撒、条格构成,在条格内又有亚系--狭义条格、断例、制诏.此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全面掌握元代法律,也有利于反思元史学界对元代法律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4.
书讯     
《青花的世纪——元青花与元代的历史、艺术、考古》陈燮君主编,郭青生、陈曾路策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定价88元。上海博物馆"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的随展图书,具有研究与图录双重性质,共收录了11篇元代青花的研究作品,通过对宏观历史发展综述、艺术特色、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海外贸易、工艺美术、研究综述、海外贸易、落马桥型元青花等领域的研究,并以相关展览"2001年台北‘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特展回顾"收尾,反应了从博物馆视角对元青花领域研究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5.
2016年7月,河北省三河市老辛庄村发现两座古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瓷器、铜器、玉器以及铜钱等遗物,但未见墓志等纪年材料,发掘简报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将墓葬年代定为金代中晚期。将出土瓷器的器形、纹饰,陶器器物组合与纪年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两座墓葬的年代应为元代。老辛庄墓葬的发现,不仅补充了廊坊地区元代墓葬的资料,还表明元代廊坊和北京地区的丧葬习俗相近,属于同一墓葬文化区。墓中出土一炉二壶的铜器组合应是进行"香花供养"的供祭之器,对于研究元代仿古铜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要知道祁门茶叶的起源,当考明祁门建县的地段.老徽州所属的六县(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在秦汉时,只有歙县黟县,故徽州人常称古歙古黟.祁门原是黟县的赤山镇,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邑人吴仁欢讨平流寇方清,因其旧垒建县.此县志所载"析黟六乡及侥州浮梁地置祁门县"是也.从上述情况来了解祁门茶叶的起源,是与江西浮梁县分不开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有句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足见唐代浮梁已产有大量茶叶,祁门西南地区是由浮梁划出来的,地面又大,产茶又多,是祁门在唐代就有茶叶的明证.  相似文献   

17.
李钰 《南方文物》2014,(2):116-120
匜是先秦礼器中的水器。元代开始,瓷匜大量出现,涉及景德镇窑、龙泉窑和钧窑等著名窑口。本文以墓葬、窖藏和窑址等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与前人研究成果,对元代瓷匜进行了探讨,认为其源于元代同形金银器,性质应为酒器,同时兼具祭器之用。  相似文献   

18.
翁雪花 《南方文物》2009,(1):152-153,F0002,F0004
元代金银器在宋代的基础上,其性质、品种都有进一步发展。总体看,元代金银器与宋代近似,银器数量多,金银器品种除日用器吼和饰品外,陈设品增加,如瓶、盒、樽、奁、架等。元代大多数金银器均刻有铭款,这对研究元代金银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从造型纹饰看,元代金银器讲究造型,素面较多,纹饰大多比较洗炼,或只於局部点缀装饰。  相似文献   

19.
2 0 0 3年 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元代政治制度研究》一书 ,是李治安教授最新的学术文集 ,收入了作者在元代政治制度领域发表过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书分为四大专题共 2 6篇。第一章“中央政治制度” ,分别从元代“常朝”与御前奏闻考辨、元代上都分省考述、怯薛与元代朝政、元代质子军刍议等四个子目进行探讨。第二章“地方行政与监察制度” ,详尽研究了元代的行省、宣慰司、路总管府、县官、巡检司、行卸史台、肃政廉访司等各级地方行政与监察制度的建制沿革、职权、特征、性质、历史作用 ,等等。第三章“投下与蒙古诸王制度” ,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第四册当中收录有三件元代识认状原件,通过对这三件文书的分析可见,元代识认状的性质应为偷盗、逃躯或走失牲畜案件中事主(此处所云事主包括偷盗者及本主)所出具的辨识确认失物的保证书。将其与宋代识认状相比可见,元代识认状应用范围要大于宋代识认状,就史料所见而言,宋代识认状主要应用于应试之时,"辨识认定"应试之人"系是正身",且由书铺出具,而元代在偷盗、走失、逃躯等案中均有识认状,其书写者则为偷盗者或是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