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淅川县博物馆现藏一件汉代陶戏楼,系原文化馆在淅川县李官桥东堂村征集。陶戏楼通体施釉,上饰板瓦,呈黄绿色,高83厘米,分四层。第一层高23厘米,四阿顶,四面明窗通风,第二层为戏台高27厘米,四阿顶,三面明窗通风,戏台左右为两柱,下雕兽头,中雕一半蹲半跪的男童,蹲在兽头之上,男童两手上支斗拱承平檐。台面中有三人演奏,中间似一男子吹笛,高8厘米,左侧似一男子吹笙,高6.5厘米,两人侧面席坐笛笙齐奏,右侧一伎女挥长袖举臂作舞,高6.7厘米。第三层  相似文献   

2.
古色古香的花戏楼史文贵安徽省毫州市北关老市区内的花戏楼,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戏曲舞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中国的戏曲萌芽很早,《韩非子·难三》中,己出现“俳优”一词。至于“俳优”自身的出现则为时要早,在西周幽王的宫廷里,就已经有了他们的踪...  相似文献   

3.
在永济市董村“三郎庙”(现为学校)里,有座构造精巧的,形制古朴的戏台,它就是全省现存年代久远的一座元代戏楼。 此戏楼创建于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距今670多年。其间虽经乾隆二十六年和嘉庆二十四年两次重修,且有深记为证,其形制与构件基本上仍保持了元代的风格。单就前深来看,深枋是通贯整个面阔,原来中间并无中柱,现在的中柱,是重修时为了加固支撑,符合后来演戏形式特点而加的。这说明元  相似文献   

4.
啕南营戏楼坐落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高家营镇啕南营村,建于清代,规模较大,保存完好,是张家口市现存为数不多的古戏楼建筑精品,也是万里茶道河北段重要的遗存点。2017年,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啕南营戏楼进行了调查和测绘,充分了解了其建筑形制和保存现状。戏楼为双幢竖联式,由前台和后台两部分组成,设计合理,构思精巧,细节做法上显示出一定的地方特色,对研究河北明清戏楼建筑、农村传统民俗文化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年久失修和不合理的现代改造,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情况,亟待保护修缮。  相似文献   

5.
谓君 《华夏地理》2004,(7):36-67
200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诞辰100周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10周年.2004年6月13日,前门大碗茶戏楼开业两周年纪念,却在准备搬走;同在前门的当年北京外城最早的戏院--广和楼也是门可罗雀.  相似文献   

6.
正乙祠戏楼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最早的一座整体式室内剧场。 据《顺天府志》、《顺天时报丛谈》、《正乙祠碑记》等文献记载,位于北京和平门外西河沿大街的正乙祠,原是明代一座供奉关帝的道观。正乙祠又称“正一嗣”。东汉张道陵创正一道,明洪武年间其后裔张正常被封为“正一嗣救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宏  相似文献   

7.
200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诞辰100周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10周年,2004年6月13日,前门大碗茶戏楼开业两周年纪念.却在准备搬走;同在前门的当年北京外城最早的戏院——广和楼也是门可罗雀.只有京剧的票友.还活跃在京城的几个角落里……  相似文献   

8.
从明代后期开始进入宫廷的昆曲,更早一些的弋阳腔,以及清代道光年间逐步成熟的皮簧,也就是后来的京剧,共同构成了清宫演剧内容的主体。1790年,乾隆八旬万寿,徽班进京,自此大量立足民间蓬勃发展的声腔剧种开始在北京落地生根,并且迅速以极高的艺术活力占据市场。清代中后期,花部中的皮簧腔则在保持了民间活力的同时,大量吸收了昆曲和弋腔的营养,迎合当权者审美的趣味而得以进入宫廷,迅速成为了"上通天庭"、"下接地气",贯通于精英阶层和底层民众的堂皇剧种。本文尝试描摹盛况空前的清宫演剧情境下,京剧艺术是如何被催生的,以及清宫京剧精致化、规范化、高贵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砖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艺术语言丰富,而且还浓缩着中华文化的精华。亳州花戏楼精湛的砖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其清新质朴中饱含着中华文化"和"的审美伦理内蕴。这些砖雕具有极大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砖雕艺术风格和艺术发展成就。它们以审美表征形式生动呈现了图形文化中的器物意识形态,使审美个体在审美的同时受到"和"的审美道德规训。  相似文献   

10.
正板峪村隶属于介休市张兰镇,位于张兰镇驻地张兰村东南约11公里的张板公路沿线,南2.5公里出红卫庄村即为沁源县境,东南3.5公里处为平遥下庄、四十亩等村,可谓"声闻三县"的交通要冲。说到板峪,人们印象最深的是流传至今的两处特色古建筑——噤师庙和三开戏楼,这两座古建筑在全国都属罕见。噤师庙主要是庙名罕见,至今无法确证"噤师"究竟是何方神圣?三开戏楼的独出心裁之处是三面都装有木隔扇,三面开台酬神唱戏(由于西面为山沟,故开南、北、东三面),巧妙地解决了因空间环境局限而造成的容量不足  相似文献   

11.
正草塘大戏楼坐落于距贵州省瓮安县城十几公里的千年古邑——草塘镇,占地面积215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50平方米,进深48米,高26米,共四层,计26只翘角,重檐悬棚式结构。戏楼设有外部大戏台、内部小戏台、内部小看台、戏楼祠堂及两侧厢房,两侧外墙是由小青砖贴面而成的风火墙。整个戏楼的挂落、斜撑、雀替、花窗等组构件多达100多万件。2013年9月,被上海大世界基  相似文献   

12.
张明 《文物春秋》2010,(5):51-56
邢台市现存古戏楼共14座,其中桥西区2座、邢台县8座、内丘县1座、临城县1座、沙河市2座。其中保存比较完好的有内丘县的牛王庙戏楼,邢台县的上坡村戏楼、北坡戏楼、胡家楼戏楼等。本文对这些戏楼的建筑形制及保存现状逐一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栾晔 《满族研究》2011,(1):13-17
满族萨满教和清宫萨满祭祀一直是中国东北地区和国际萨满教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不少前辈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际萨满教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不揣浅漏,仅对满族萨满教源流演变作简要的叙述,对中国最早的清宫萨满祭祀及珍贵遗物,作出新的较全面的评介,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本文分三部分:满族萨满教的历史源流演变,中国最早的清宫萨满祭祀,清宁宫及堂子所遗存的主要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14.
安徽毫州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药都之一。东汉末年该地种植、经营中药材成风,明末清初达到鼎盛。因各省商人云集,为交流信息,处理纠纷,建起了31座会馆,山陕会馆是其中最巍峨宏敞的一座,  相似文献   

15.
会馆是旧时中国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最早的会馆是在京城产生的,是京城的官吏为家乡来京考试的举子和在京侯任官员而设的馆舍。后来又出现了行业会馆。会馆既是谋求公益的组织又是同乡集会议事、宴客娱乐的场所。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全国一些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品市场繁荣的城镇也建起同乡或行业会馆。早期会馆戏楼是和神庙结合在一起,用作同乡人在一起敬神祈福的场所,后来又发展成了酒楼、茶园、戏院式戏楼建筑。襄樊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28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  相似文献   

16.
泾县万年台     
泾县万年台胡泾生在皖南径县城东30公里处的西阳乡座落着两座花戏楼,一为里西阳花戏楼,一为外西阳花戏楼。因建于同一时代,且建筑风格相似,故被当地人称为姊妹花戏楼,每年九月庙会在此酬神唱戏,故又称万年台。双台均为砖木结构。里西阳万年台前为单檐歇山式,后栋...  相似文献   

17.
山东聊城县为运河通經之地,过去四方商賈往来交会,是異常繁荣的商业樞紐。"山陝会館"就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商人,为了他們互相联系而修建的。会館在县东門外二里許,建筑規模很大,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当时所在之地,为县东門外二里的运河西岸。距崇武驛极近,后来河道淤塞,漕运不通,商业随之冷落,而会館这个地方也就偏僻了。根据平面布置和碑文記載,它是庙与会館相結合的建筑群。中間的前三殿供奉关帝、文昌、財神,是为主殿,与前面的戏楼,左右两边的钟鼓楼,次間边楼为歇山式二楼,成为庙与会館相混合的平面。前部分的組成,是戏楼前方左右設二层看楼,形如一个露天剧場;后部分組成,最后边春秋閣左右两配以及前三殿,为对称的  相似文献   

18.
正岭南戏曲是岭南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其演剧形态融入了大量岭南方言、地方民俗与社会文化,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进入新世纪以后,岭南戏曲的研究十分繁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资料和论述上的不当之处,需要加以订正,本文考定岭南戏曲研究资料中的三处讹误。一、"《明史·阮通志》"与"飞龙庙演剧"考在潮剧与岭南民俗的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中多次出现引自"《明史·阮通志》"的一则资料。该资料主要记载明嘉靖年间,饶平乌石人张琏起义  相似文献   

19.
清宫剧场考     
宫廷演剧的历史久远,还在戏曲处于雏型期就已经开始了。宫廷演剧的剧场不同于民间的商业化剧场或赛社祭庙式的演出场所,虽然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宫廷剧场的建筑样式受到民间剧场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民间剧场的演变),但其发展仍然是自成体系的。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宫廷里面虽然设立了专门的戏剧机构,却并未建立专门的剧场,中国戏曲表演对于场地需求的随意性和自由性,使宫廷里的戏剧演出可以一直停留在汉代厅堂庭院演出的  相似文献   

20.
满族萨满教神秘的面纱,使一些有关满族史学术专著、有关清代东北史的论述认为萨满祭把仅是跳神、拿邪,未能将满族萨满野祭与空祭分开,致使以一面而代全体。他们用以概括的篇章,实在未能说明满族萨满教和清宫萨满祭把的宏富内容。尽管萨滴教的研究在国际上是热门之学,国内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并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果.但清宫萨满祭把的研究由于各种原因方始起步,资料的搜集也十分有限,许多问题若明若暗,极待进行开拓工作。本篇从清宫萨满祭扫及其历史演变的角度做一探求,希望能使满族萨满教的源流,清宫萨满亲把的历史演变清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