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纵览》2007,(5):21-21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  相似文献   

2.
《旅游纵览》2007,(9):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  相似文献   

3.
《旅游纵览》2007,(4):55-55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通高为27.21米,1999年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堪称世界佛教  相似文献   

4.
《旅游纵览》2007,(10):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通高为27.21米,1999年入选吉尼斯世界记  相似文献   

5.
《旅游纵览》2007,(11):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  相似文献   

6.
《旅游纵览》2007,(12):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  相似文献   

7.
《旅游纵览》2007,(1):61-61
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通高为27.21米,1999年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堪称世界佛教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瑰宝。普宁寺现已发展为一个享誉中外的著名旅游景区。普宁寺是承德目前唯一住有僧人的寺庙,在藏传佛教界影响很大,地位突出。有活佛、金刚上师数十名。除按佛教仪轨进行正常佛事活动外,近年来还举办了多次大型法会,深得海内外宾朋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正>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座落于河北东北部素有"紫塞明珠"之美称的承德市内。始建于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占地3.3万平方米,为汉藏特征相结合的黄教寺庙。其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乾隆皇帝亲自为这座寺庙赐名"普宁寺",希望普天之下永远安宁。六世班禅不远万里从西藏来到承德为乾隆祝寿时,先到普宁寺瞻拜礼佛,再到山庄  相似文献   

9.
《旅游纵览》2007,(7):53-53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通高为27.21米,1999年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堪称世界佛教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瑰宝。普宁寺现已发展为一个享誉中外的著名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0.
《旅游纵览》2007,(8):88-88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通高为27.21米,1999年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堪称世界佛教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瑰宝。普宁寺现已发展为一个享誉中外的著名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1.
承德的"外八庙",是清代修建的一个规模庞大的寺庙群,凝聚了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和艺术的古建筑宝库。本文将对承德外八庙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承德市区北部.为清代皇家寺庙。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皇帝为庆祝其母后钮祜禄氏八十大寿和自己的六十寿诞而修建了此庙。因普陀宗乘之庙系仿照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而建。故又称为“小布达拉宫”。1994年12月。普陀宗乘之庙与承德其他清代皇家寺庙和避暑山庄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接待数十万游人。  相似文献   

13.
承德外八庙建于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作为藏传佛教寺庙,供奉着大量的佛教造像,而且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其中有着数以万计的礤礤佛,或装饰于寺庙墙壁,或供奉于佛龛内,使寺庙殿堂更加金碧辉煌、庄严神圣。  相似文献   

14.
李建军 《黑龙江史志》2013,(19):298-298
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矗立着一群群宏伟壮丽的寺庙,通称外八庙。为了巩固和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王朝统治者采取了"尊崇黄教""、因其教而不易其俗"的民族宗教政策,以达到"绥服远藩"、团结各民族、巩固边疆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造访普宁寺     
白云翔 《旅游》2002,(5):20-20
承德的“外八庙”,是清代修建的一个规模庞大的寺庙群,凝聚了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和艺术的古建筑宝库。它们分布在承德避暑山庄外东面和北面,像众星棒月般围绕着避暑山庄,普宁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曲于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称大佛寺。  相似文献   

16.
<正> 普宁寺座落于河北东北部素有"紫塞明珠"之美称的承德市内,是清政府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封建割据势力后,乾隆皇帝利用蒙古各部所敬仰的藏传佛教来加强民族团结,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特仿西藏三摩耶庙,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9月6日,1759年竣工(乾隆二十四年)。占地33000平方米,其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性质的寺庙,其规模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城市是承德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承德以"避暑山庄和合承德"作为城市精神定位,与生态美学的审美理念相契合;环京津地带的区域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承德构建生态城市发展的有利资源;承德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民间风俗以及时尚的现代文化产业有力地展现了承德的城市气质和内在神韵。  相似文献   

18.
非遗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既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也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内涵。河北省承德市是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又是历史文化旅游名城,非遗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影响着承德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调查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承德非遗与旅游产业在空间、功能、产品、市场等方面深度融合,以期为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赵征  林丹娜 《神州》2013,(34):22-22
尊崇和扶持藏传佛教是清代传统的民族宗教政策。康乾时期为巩固边防,利用蒙藏等民族信奉藏传佛教的特点,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的宗教政策,在承德陆续修建了12座藏传佛教寺庙。这些寺庙不同于一般的皇家寺庙群,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0.
紫塞承德又添新景──魁星楼从京承公路一进入承德市区,扑入眼帘的便是拔地而起、状若刀削斧劈的半壁山及其山上一组颇具气势的仿古建筑——魁星楼,该楼居高临下,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形成南北遥相呼应之势。承德魁星楼始建于清代道光八年(公元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